媒體觀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8日 09:3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華爾街日報》(9月15日) 對高油價無需恐慌 油價達到了1970年代“石油恐慌”的水平。一種絕望情緒在蔓延。消費者和政府都在擔心,但不妨放松一下,因為現在世界經濟運行得很好。通貨膨脹維持在可控制范圍內。
和1970年代相比,美歐日的經濟都更有彈性了,不用實行當時的價格控制來應對。如果像經合組織說的歐洲更脆弱一點的話,那只是因為它控制更多一些而已。工會的削弱使工資成本難以像以前那樣提高。德國重新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歐洲的出口從產油國換回了現金。 另一點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經合組織說現在每單位GDP的耗能只有40年前的一半。法國四分之三的能源來自核電,德國則利用大量的煤。我們已經比1970年代進步很多了,希望政府這次不要幫倒忙。 《金融時報》(9月16日) 亞洲升息并不太可能減少投資行為 物價上漲正重返亞洲。瑞士聯合銀行UBS預計,亞洲地區的消費物價指數今年將上升1.5%,2006年將上升1.9%。接著,中國臺灣央行昨天稍許調升了利率,韓國已暗示可能會跟隨升息。印尼與泰國上周均提高了利率。 上升的利率破壞對亞洲的投資的可能性不大。舉例來說,不斷減速的經濟增長意味著在利率問題上必須謹慎行事。通貨膨脹并不是總會反映到消費物價中,例如韓國對石油沒有補貼而是課稅,因此韓國的加油站幾乎沒有出現過油價大幅上漲的現象。通貨膨脹的憂慮在一些撤銷了補貼的地區最大,印度和泰國最為明顯。 即便這樣,利率上升將不會帶來多大麻煩。例如在泰國,實際利率目前仍然為負值。這使得在高油價抑制出口需求的時候,消費者的支出得以保持。 法國《費加羅報》(9月15日) 中國汽車試營歐洲市場需要策略 在Toyota和Honda現身歐洲40年,Samsung,Kia,Hyundai進入歐洲市場20年后,中國的汽車制造者們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汽車展覽會上。這些“新秀”吸引了不少眼球。其中吉利的展位是此次展覽會中占地最大的,然而,吉利此行的目的并非出售它的汽車。他們還要為取得歐盟的許可而努力。 JP Morgan分析員認為中國的廠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戰略來進軍歐洲。他們想首先測試一下歐洲消費者的反映。另外,奧運會的舉辦對幫助本國工業走出國門有著重要的影響。1964年東京奧運會與日本車進入歐洲時間吻合,1988年首爾奧運會也幫了韓國制造者的大忙。而三年后,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辦。 對于中國汽車制造商來說,法國市場是塊硬骨頭,然而,中國汽車價格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華爾街日報》(9月15日) 創造就業機會的最好途徑是依靠市場 印度新近推出的《農村就業保障法案》的未來效果可能沒有預想的那么好。該法案剛在議會通過,內容是為每個申請的農村家庭提供每年100天的就業機會,將耗資91億美元,占GDP的1.3%,有人稱實際開支將是這一數字的4倍。 這一法案難以取得預想的效果,因為創造就業機會的最好途徑是依靠市場,減少干預。如果修改嚴格的勞工法,促進投資和創業,應能創造更多的工作。取消復雜的監管體系,將能使印度制造業取得和服務業相同的成功,這是比該法案更好的創造就業機會的方法。 日本《每日新聞》(9月15日) 完善海外選舉制度 增進大選公正性 圍繞海外居住者要求確認選舉權的訴訟,日本最高法院判決為:國會違反公務員選舉法。國家因沒有履行憲法條例而被判賠償處罰,這個判決的意義是劃時代的。 海外選舉制度應該在國際化加深、海外居住者增加這一背景下進行檢討。海外居住者的此項權利同樣受到保護。據估計,海外選民約有72萬人之多,毋庸置疑,如果忽略不計這個問題將會影響大選的公正性。國會必須更敏銳的應對這些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 但現實問題是,海外投票伴隨著種種困難。最高法庭指出“全球通信手段愈加發達,傳達候選者等選舉信息不能說很難,可以利用網絡普及來傳達信息”。另外,海外選民的配合度也是必要的。選民自身應該有積極投票的主觀意識,這樣才不會辜負最高法院下此重判的一番苦心。 聯合國峰會 《紐約時報》(9月15日) 美國不應回避對扶貧的承諾 多數美國人不知道千年發展目標、蒙特雷共識或多哈回合議程為何物,但它們關系著世界20多億人口的生死。昨天布什在全世界領導人面前談到了這些問題。 千年發展目標的要點是在2015年前將全球貧困人口減少一半,并減少疾病、饑餓和促進男女平等。但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甚至在會前試圖從最后文件中刪除所有提到它的部分,雖未如愿但也將其內容大大削弱。 2002年的蒙特雷共識要求富國將GDP的0.7%用于發展援助。但美國官方卻一直不愿兌現。本月聯合國的一份報告稱美國是繼意大利之后第二最吝嗇的富國。 為了取得窮國對反恐的支持,2002年美歐在多哈會談中同意取消農業補貼,但到現在還沒有任何實質進展,反而變成了美歐之間的爭論,而窮國繼續忍受饑餓。布什昨天宣布要取消所有關稅、補貼和其他壁壘,并稱這是世界解脫貧困的關鍵。話說的很對,世界在等待著落實。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9月15日) 要擺脫苦澀就要改革 聯合國峰會召開之日,也是各種損失的清算之時。毋庸置疑,安南的管理能力這幾天飽受批評,他的改革方案遭到流產。聯合國已經分裂,無論是富裕、強權的還是貧窮、弱勢的國家,遵從的都只會是自身利益,而非公共福祉。 雖然如此,聯合國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很顯然,它已不再高效和值得信賴,需要改革。 德國《商報》(9月15日) 認清聯合國改革的難點所在 昨天大會正式開幕。目前世界所面臨的貧窮增多、核武器擴散、人權受損、恐怖主義、聯合國改革等一系列的緊急問題,似乎又遭到擱淺的命運。誰來承擔失敗的責任?首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難辭其咎。聯合國內部的腐敗和管理不力使得開展其它工作變得舉步維艱。 為失敗負最大責任的還是美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分歧。美國拒絕接受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反對聯合國關于維護人權和防止核武器擴散的新標準。這些分歧阻礙了其它所有重要領域的進步。而事實上他們沒有意識到,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工業大國的安全問題乃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俄羅斯《生意人報》(9月15日) 聯合國改革的俄羅斯視野 峰會的召開并不意味著聯合國改革的問題會取得任何進展。安理會增設常任理事國席位的問題仍是爭論的中心。俄羅斯建議,改革不必急于進行,且其過程不可以損害安理會的“工作能力”。 此外,安南在改革提案中列出了他對聯合國在十年內的改革方案的7點建議。除增常和人權委員會的改革之外,還包括針對阿富汗等國建立重建委員會,在種族滅絕沖突中保護平民,裁軍和防止核擴散,乃至推進經濟發展的建議。如今議案中只剩建立重建委員會和保護平民兩項議案尚未被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