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徐谷明
采訪對象:謝飛,高三學生。
我并不覺得今年的中秋節和“九·一八”存在沖突。
在我們學校,今年的中秋節沒有什么活動,和往常一樣,只是給每位老師發了一些過節的月餅和水果。
要我看,我之所以對于這種歷史巧合沒有太大的感觸,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思路的錯誤——應試教育。
現在我對于“九·一八”事變的印象主要還是課本里那些薄薄的幾頁紙的東西,比如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襲擊沈陽,還有就是“不抵抗政策”導致整個東北淪陷。
沒有更多的內容可以詳細介紹那場發生在74年前的戰爭,現在對于“九·一八”事變的記憶完全為了應付考試。比如事變的時間、地點和人物這些東西我可以馬上很清楚地說出。但若是要求我談談自己對于“九·一八”事變深層次的反思,最多還是歷史課本上的東西。尤其是做歷史選擇題時,我就覺得自己像臺機器,沒有任何標準答案之外的選項。
我們現在為了高考每天都要記那些條條框框的人物、時間和地點,已經覺得沒有什么意思!要上論壇就歷史課本的那些東西根本沒用,即使回帖也是只有一腔熱血,寫不出什么有實際意義的東西。
現在我們的高考思維使原本可以活潑、輕松和有趣的歷史教學變得枯燥無味。說實話,“九·一八”事變所有苦難記憶對于像我這樣學生而言,遠遠沒有我們祖父那輩人沉重。除了上課會接觸些“九·一八”事變材料和每年一次的愛國主義教育,“九·一八”事變的所有事情就像沒有發生過似的。
周圍這種過節的氛圍隨處可見,但是關于“九·一八”事變的紀念活動很少見。學校是放假和分發禮品,大街上是忙碌的人群,商場里是忙著中秋節搞促銷。即使在市革命歷史紀念館也沒有像8月份紀念抗戰60周年規模宏大的場面,只聽說市委在9月18日的中秋節準備了老干部茶話會和中秋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