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產業急需做大做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2日 09:24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中醫藥出口前景可觀,但中國中醫藥產業發展卻不盡如人意。”據全國高科技健康產業工作委員會中醫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劉屆祗介紹,世界中草藥市場的年銷售額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遞增,這表明中醫藥產品出口前景可觀。統計信息顯示,2004年我國中藥銷售達到900億元,但是其中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寥若晨星。這與本來就弱的中國化學藥產業相比,更是猶如襁褓里的嬰兒。而目前全球有70多個國家制定了中草藥法規。
中藥專利缺失“洋中藥”倒灌 我國是世界上中藥生產規模最大的國家,但并非產業強國,“洋中藥”已占了20%的國內市場,而且這個比例還有擴大的趨勢。目前,我國每年從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西歐等國家和地區進口的“洋中藥”價值高達數億美元,進口中藥已對我國同類產品造成巨大威脅。目前,中成藥國際市場的銷售額每年約160億美元,其中日本占到了80%,韓國占10%,而中國只占5%左右。近年來,“洋中藥”紛紛在我國境內搶注中藥專利。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人士介紹,我國在國外申請的中藥專利有3000多項,而外國在我國申請的中藥專利卻高達1萬多項,而且“洋專利”占我國醫藥領域高新技術的80%以上。專家認為,“洋專利”之所以得到國內外的認可,主要原因是其療效穩定,質量可控,特別是在中藥有效成分提純方面的科研創新和技術水平高。而我國的中藥產業還沒有完全擺脫“郎中抓藥”的傳統。中藥制藥設備僅相當于國外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類似同仁堂、天士力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大型企業太少。另外,我國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規仍不健全,產地和企業自我保護意識淡漠,外國搶注中藥專利的事時有發生。傳統中醫藥寶貴文化遺產正被國外企業用來賺取巨額利潤。 市場化操作不夠 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得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整體規模不大,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很少;其次,中醫藥企業總體散、亂、小,產品檔次低;三是戰略迷茫,很多企業在第一產品成為明星并完成原始積累之后,第二個產品80%以上是失敗的。國內中醫藥行業目前的知名品牌只是產品明星而不是企業明星,一旦產品進入衰退期,企業隨之衰退。雖然這種狀況和專利缺失有關,但顯然不能都歸咎于專利缺失。因此,通過引進市場化操作手法或許是打破這種僵局的一個辦法。至于市場化運作,從近幾年化學藥企業做大做強的普遍規律來看,都離不開資本并購這條路子。如華源集團、上藥集團、復星實業、東盛藥業等等,在前幾年的資本并購大潮中,大膽應用資本運營的方法快速實現企業擴張。從這些企業的行動來看,通過資本并購能以最短的時間幫助中藥企業盡快實現企業擴張、產品銷售和產品路線多元化的企業發展戰略,找到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企業規模和利潤的成倍增長。 中醫藥缺乏規范和標準 有專家認為,中醫藥缺乏科學的規范和標準也是妨礙其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原因。中醫藥在進入國際市場所面臨的問題:你認為是杯子,他認為是罐子;你認為是圓的,他認為是方的,中醫藥應考慮統計學、信息學和標準學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真正具有說服力的中醫藥的國際標準。這也是目前中藥現代化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子琦/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