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來信 國際標準與貿易壁壘的思辨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0日 10:33 21世紀經濟報道

  貴報上期文章《中國出口面臨標準危機 每年損失高達上百億美元》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的確,一些發達國家的產品“標準”給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相當大的難題。但是,筆者以為,在看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應防止另一種傾向,即把“國際標準”等同于“貿易壁壘”。

  在WTO致力推動自由貿易的情況下,關稅壁壘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正逐步降低,各國
紛紛轉而采用非關稅壁壘手段,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國際標準”就是殺手锏之一。發達國家由于技術和經驗的領先,在這方面占盡先機。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標準沒有它的科學性,特別是有一些標準是在發達國家經歷過一系列環保、社會安全和生態方面的“深刻教訓”后才制訂的,有它的合理性。

  此外,正如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施用海所說,“標準化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既然是一種趨勢,我們的企業有就必要去積極適應、跟進并進而爭取主導地位。從政府的角度來說,一方面要為企業提供這方面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從發達國家身上學習。從本身利益考慮,也應為進口商品“量身定做”一系列的科學標準。

  (陳治明/

福建)

  銀保大混業的背后

  銀行繞開分業的規定,通過變通的渠道設立保險公司,其混業本色已隱約可見。這將是一種潮流。交通銀行已經利用自己在香港的交通保險,曲折迂回到內地,而現在,中國第一大行工商銀行,也想拷貝交行模式,利用工銀亞洲,取道CEPA,實現銀保大混業。更不要說以保險起家的平安集團,反其道而行之,通過收購平安銀行提早現實了銀保共容。據說,中信集團也將亦步亦趨,開拓保險領域,與平安“近似化”生存。

  這種銀保大混業,意味著中國的金融業將逐漸淡化英美式的管制色彩,而取德法的金融全能模式。英美的分業式做法是1930年代的金融化程度低下的產物,而德國全能模式則是70年代新的全球一體化的“標本”,這種金融上的混合,雖然會在短期增加金融監管上的難度,長期來看,則與經濟發展的形態更適應。

  (費戈/廣東)

  保險投資的“正”與“負”

  保險投資的規模越來越龐大了,現在投資規模年增長已高達4000億。(見《21世紀經濟報道》9月8日20版文章《保險投資年增4000億,財政部欲改會計準則》)同現在已經進入投資領域的其他金融主體不同,保險公司通過出售保單承諾,能夠獲得大量的現金流入,這種現金“增生”的性質同銀行有點相似。

  但是,保險投資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從上半年保險三大巨頭的中報可以反映出。去年保險投資比較依賴協議存款和基金,而今年則強烈依賴債券。實際上,今年的債券走勢不錯,所以保險投資收益也有非常好的起色,把去年的投資浮虧都沖掉了。但是,目前的國債已經很難達到到期國債收益率的高度了。也就意味著上半年“狠賭”一把債券的投資策略面臨著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將對下半年的投資帶來非常大的風險。

  (楊鵬/安徽)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