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從商幫到商會重振民間商業組織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14:24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溯源商幫重振經濟磁場

  商幫古已有之,古代絲綢之路就已留下它的傳奇故事,從歷史中我們可以找到它的原型。在歷史發展各個時期,幫會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它是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在一定區域內、一定時段在資源整合上自發形成的一種組織形式。“幫”是文化上的概念,目前已經虛化。商幫在商業往來中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地整合了商業資源。畢竟個體資源是
有限的,想獲得更大發展就需要更多的資源。大家都有這個需求,組合起來,作為互助形式,形成內部的游戲規則。它們的內部也有一個分工,按每一個買賣進行,每做一樁買賣,大家就會決定誰負責買賣,誰負責運輸,誰負責產品的完好無損。但幫會的內部成員很不穩定,在一樁樁買賣中形成并更換。時間長了也會形成一些固定的不成文的潛規則,不像企業那樣形成固定的組織。不可否認,商幫整個商業往來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其內部共同分享資源,在競爭中獲取優勢,但弱點明顯,個人意圖突出,整體利益很少。從歷史發展看,幫會是個必要的商業組織,全國各地的各種辦事處實際上都在起這種作用,但沒有用這個名稱。幫會是一種自發性的群眾性組織。實際上內地在招商引資時,也是到外地將當地的本地人組織起來,如泰國華商會,潮州商會等都是這一形式,文革時有所控制,現在又冒了出來。最近在新疆成立了一個溫州商會,新疆官員非常高興,還到處宣傳。以文化群體為單位,認同同一文化的商會,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很大的,但需要政府引導,并充分利用。臺商協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幫”從文學上講是一個封閉性的東西,感覺不是很好,叫商會、聯誼會、投資促進會都可,是一個很現代化的概念。商會(幫會)的作用很多,包括相互之間的團結合作、互補、信息交流。尤其對各地政府招商引資意義重大,可以引導籍貫所在地經濟發展;其次是互助性,但需要成功的引導。從民間來講,幫會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實際上它與傳統意義上的幫會不同。現在講究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它也是從傳統中吸取力量,找一個歷史的根源和依據去做,充分發揮文化的影響,在現代社會通常是一種創新,加以重新闡釋,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如山西的打造新晉商文化。山西人這個地方封閉,小農經濟較濃,F在這樣做的結果是鼓勵山西人走出去,重振以往雄風。我們組織這個專題探討,目的正在于此。

  “商業革命”崛起十大商幫

  ———兼評商幫的歷史演進與作用廣東企業發展研究專家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 楊永平

  商幫歷史

  我國歷史上的商幫大體上崛起于明清時期,這一時期也是我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期,并曾引發了一場“商業革命”,在這場“革命”中相繼崛起了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潮商為勢力最大、影響最遠的三大商幫。晉商俗稱“山西幫”,亦稱“西商”、“山賈”。雖然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晉唐時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慶、道光時已發展到鼎盛期。特別是到清朝中葉,晉商逐步適應金融業匯兌業務的需要,由經營商業向金融業發展,咸同(1851-1874)時期山西票號幾乎獨占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全國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并形成山西“北號(票號)南莊(錢莊)”兩大晉商勁旅;丈膛c晉商齊名,徽商又稱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幫”。它是舊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團之總稱;杖私浬,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就有新安商人活動的記載,以后代有發展,明成化、弘治(1464-1505年)年間形成商幫集團。他們東進蘇杭無錫常,搶灘蕪湖商道,掌控長淮水運口,南達湘、蜀、云、貴、川,往來京、晉、冀、魯、豫間,遠涉西北、東三省。最后,西進贛、湘,沿東南達閩、粵兩省,直至揚帆入海與日本進行貿易。此時的徽商達到鼎盛時期,“無徽不成商”開始叫遍天下。“潮商”,是潮洲商幫與廣東商幫的共同稱號,崛起于明朝后期。潮商的輝煌時期,還是在近、現代。在近代,由于外國經濟勢力的侵入以及中國緩慢地邁開近現代步伐,晉商、徽商等因為固守傳統而日漸式微,而潮商卻伴隨著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于東南亞和香港、潮汕地區。這期間,潮商雖然在二次

世界大戰后一度沉寂,但經過戰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終于在上一世紀60-70年代崛起于香港及東南亞。

  商幫的歷史作用

  商幫在我國古已有之,盛興于明清。他們的貿易活動領域遍及全國各地,其商品曾遠銷到世界各地并大受歡迎,對當時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近代對外貿易的興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梢哉f明清時期初步形成的傳統市場體系,正是有賴于作為市場主體的各個地方商幫來連接市場中的網絡。同時,明清時代的各個地方商幫都形成了自己的商業文化和倫理精神。他們既有共性,也各有特點。譬如,徽商“賈而好儒”,商業經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表現在1、“以誠待人”,2、以信接物,3、以義為利。徽商的“賈而好儒”又促使自身直接攀援封建政治勢力,與封建宗族勢力結合,把“賈為厚利,儒為名高”作為“亢吾宗”、“大吾門”的手段;丈淘诮浬坛晒笞屪拥芰暼寰蛯W,捐資廣建書院等,對當時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最后,這些商幫聚集了大量的貨幣資財,并將這些錢財帶回家鄉,促進了當地手工業的發展和全國商品物資的交流,加快了中國自然經濟解體和商品經濟發展的進程;同時,他們造就了一代

理財人物。無論是晉商還是徽商,他們的這種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經理負責制的方式,再加上以后實行的人身股制度,促使經營者工作不敢懈怠,把職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結合在一起,促進了管理人才的出現,提高了經營效益,這在中國企業史上是有積極意義的。

  民間商會崛起

  盡管商幫在歷史上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由于他們官商結合的經營模式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走向衰落。商幫的鼎盛期正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登陸中國之時。很明顯,此時只有把大量資金投入實業,實現商業與產業的結合才能獲得新生。但“官本位”的商幫卻做不到,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已經沒有財力去投資產業了。再如徽商中的“儒”文化。與一門心思做生意的晉商相比,追逐財富只是徽商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歸宿。因此,盡管徽商把生意做得很大,卻做得三心二意。惟有潮商、浙商等既發揚了古代商幫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又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具備了某種開放的心態,才得以延續下來,并在改革開放后得到迅速發展。發展到今天,這股幾乎完全起源于民間的力量,以一種現代的自治組織形式———民間商會,繼續出現在中國的商業舞臺上。而最終,他們將成為中國社會格局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從商幫局限看商會走向

  歐博企業研究所所長曾偉副所長王剛

  商幫特征

  商幫和商會兩者均作為民間商業組織,二者有點相似,但又有所區別。民間商會是以行業劃分,歷史上的商幫則以地域區分,以文化區分,例如晉商、徽商等。之所以會有晉商、徽商之分,其實正說明了商業幫會的屬性:商幫是地域文化、區域文化與開放市場的矛盾的產物。如晉商若只在山西做生意,就不成其為晉商,只能是不局限于山西區域,但這幫人都有區域特征,商幫面對的是全國,開放性的市場,而它本身屬于相對狹小封閉的圈子,或者說是文化圈,幫會成員有共同的習慣、語言甚至是有血緣關系,彼此有著相同的文化基礎、習慣、信仰、風格,有著很強的地域性,而它所面對的市場是開放的,超地域的,所以說商幫是區域文化與市場矛盾的產物,這一矛盾通過不同商幫之間的這撥人來體現。

  商幫局限

  從形成角度就可看出商幫的歷史作用與局限。歷史作用是商幫起到了保護、整合、擴大商業圈、調動資源的作用,讓商家以群體的姿態面對無法預知的市場。市場開放是全世界的,個體面對時無能為力,就會退出;以群體方式走出去,就給人一個群體的概念,就敢于面對市場。商幫的正面作用是面對開放的市場時敢于走出去,去市場搏。因為基于共同的文化基礎、習慣,甚至是血緣關系,彼此之間很容易溝通,保護作用非常積極。其消極因素是:以地域、區域文化為基礎。這種區域文化概念與開放的市場是矛盾的、對立的。而市場卻是流動的,哪里有利益資源就流向哪里,這樣商幫的運作就會阻礙市場的這種流動。這種區域性的幫會與文化對整個市場的成熟有阻礙作用。歷史上,幫會古已有之,但沒有形成完整的開放市場,這與幫會的負面作用是分不開,我們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因為商幫對外對內有著不一樣的規則,而市場的成熟在規則上要求統一。另外,對于商幫內部的人,幫會的存在也不一定有好處,它類似于家族,強調等級,帶有很濃厚的封建色彩,與市場經濟水火不相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都可以變,資源配置快速流動,而等級森嚴的幫會則失去了很多機會,不讓其有很多奇跡發生,反過來阻礙了內部成員能力與積極性的發揮。為何商幫至今沒有成為社會的主流?沒有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就是因為它具有很濃厚的地方色彩,成不了市場經濟的主流文化,成不了氣候,本質上還是一種利益行為,交易性質很濃。

  商幫與商會區別較大

  商幫演變至今已轉化為商會,如浙江商會、溫州商會等,里面有專職的干事。但它與純粹由政府成立的商會有區別,是兩個不同的支系,商會多是由政府出面組織和整合,政府的商會強調民營化,商幫則是純粹從民間市場中而來,市場色彩更濃,它源于市場也發展于市場?梢哉f商幫和商會是兩大格局,但之間有融合的地方,F代市場經濟,商會的作用很大,例如反傾銷案件,都有許多成功的案例。

  新商幫應從地域走向行業

  現代社會需要商幫這種組織。因為從文化上看我們還帶有點封建色彩,雖然從政治上看早已跨過這一階段,但不少人還未拋卻區域色彩,內心中還是認同地域和血緣,他們抹不掉這一特性,故提倡商幫有一定需要。它是有群眾基礎的,不能否認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政府對此需要加強引導,其次要看到它消極的一面。另外,商幫內部的人對此也要有清楚認識,要看到商幫的封閉性:它只是在大的、開放的環境里的一個封閉的群體,不能指靠它,否則企業做不大。打造新商幫應從地域走向行業。以地域為條件的商幫是封建性的、反動的東西,反過來以行業為基礎,以

供應鏈為條件也可成立商幫。以行業為基礎形成的商幫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后的商幫完完全全是以共同的利益為基礎,以行業、供應鏈為基礎,比如說目前日本許多企業都帶有商幫性質,但它本身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幫,而是形成一個戰略聯盟,符合市場規律,打破了地域文化的限制。這是我國目前民間商會做不到的,商會多是一些熱心人士在搞,而不是有專職人員。

  千年潮頭再造粵商新文化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 馮勝平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調研室副主任王漢斌粵商演變粵商(廣東幫)文化實際上是三塊: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廣府文化。歷史上做生意最厲害的是廣府人,近代是潮汕人,F在一講粵商大多還是指潮汕人,但上世紀80年代潮汕人造假損害了自己的名譽,造成今天以潮汕為代表的粵商末路。廣東人講究小富即安,但優勢是實干,不好高騖遠,不喜歡做官。早期粵商的代表是廣府,廣府的代表是200年前的十三行。十三行以貿易、運輸為主,又以伍、梁為代表。到后來這些商人支持政府,政府又沒將錢用到實處,沒有得到好的回報,結果打擊了當時的粵商,這是明清粵商的特征。再后來,近代真正代表是潮汕,靠近海邊,有很強的風險、憂患意識與拼搏精神,涌現了李嘉誠等代表。改革開發后,廣東有三個特區,除了發展經濟,還引進了外資。但一些精英人物賺了錢后就走了出去,賺錢容易成了一種時髦。有關方面又沒有正確引導,導致粵商坐收漁利。但可喜的是客家商人目前已涌現了出來,他們很勤勞務實,心態很強。他們沖出來后開始注重品牌建設,注重文化打造,他們是未來粵商的代表。由于商業文化的壓抑,廣東商人的文化傳統東西已慢慢落伍,導致上進心不強。這一點廣東人沒有真正重視。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引導粵商的精髓,即開拓、敢為天下先、做大做強、扎扎實實的精神與粵北的出頭精神三塊吸收進來,打造一個全新的粵商精神。在抓精神文明建設時,不要把粵商傳統的精髓給忘掉了,F代意義上的商幫是一個開放性較強,與當地政府對接時能夠互惠互利的組織,它有別于歷史上的商幫。歷史上的商幫的特點就是封閉性強。

  打造粵商新文化

  現在廣東強調建設文化大省,但具體怎么建設?從微觀層面、技術層面怎么落實?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法、沒有形成一個雙贏的政策。方向性已明確,但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怎么落實還不清楚?如何挖掘廣東人的特質與潛力,推陳出新,并貫徹到每一個廣東人中去?這才是首要的。在融合這三塊文化因素時,一定要考慮當代的因素,如新客家人文化、國外優秀文化、中原文化中優秀部分,都是新廣東人的元素。最終目的是開闊新廣東人的眼光,并擁有寬闊的胸懷和進取精神及永不知足。比如潮汕人的憂患意識、客家人好學習的精神都值得很好地發揚。

  現代社會需要法制商幫

  在今天這種市場經濟社會里,商會(幫會)的存在很有必要,它能起到如下作用:首先是自律。自律與自我保護相類似,它與保護團隊可以合一起。沒有自律,團隊的整體形象就會受到破壞或無法建立。自律可以降低商會和企業的經營成本。此外通過自律還可以形成一些游戲規則,這樣可以減少內耗與拼殺。結果自律就變成自我保護,就好比一個人自愛;其次是行業互助。在有些共同需要的資源與資源共享方面,可以減少很多交易的成本,比如大家請專家,可以互補有無,這樣競爭就可以理性化,避免不必要的隔閡;第三是與政府各方面的溝通,可以完全轉達行業的意思。因為單個企業的問題人們會認為是個案,變成行業的問題政府的重視程度就不同;第四是防止行業壟斷、少數人把持的局面。這有賴于整個社會法律的大環境。以前形成幫會主要是因為信息閉塞,社會法制不健全,因此經商過程中就需要所謂“道上的朋友幫忙”。“幫”這個字給別人感覺有點黑社會的味道,就是因為它法律不健全,要去爭取權利。用得好是保護自己,打抱不平,但若用不好就帶有黑社會性質。我個人認為不應強調“幫”這個字,因為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因此幫會不管是組織還是合作,都應以法律為基礎。消費者應該成為比較強勢的對話團體,若成了幫,就感覺有點欺負消費者,自我保護過多,有點不好,F代社會應形成圓桌會議的效果,誰也不是老大,誰也不可以是老大,誰也難成為老大。目前商會組織遭遇尷尬,運作比較麻煩。有的帶有政治色彩,有的作為一種形同虛設的機構?傊,商會本身的運作機制不健全導致一些企業對商會的興趣不大。中山大學特聘教授李澤堯

  新商幫的分布及其特征

  經過26年的改革開放與發展,我國目前已形成三大經濟發展活躍區域。在這些區域形成了一批新的商幫,它們創造了目前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如珠三角的電子信息、浙江的紡織、皮鞋和五金、閩南的運動鞋在中國乃至全球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浙江商幫、山東商幫、蘇南商幫、閩南商幫、珠三角商幫被并稱為中國新五大商幫。1、山東商幫:主要分布在山東省內的青島、威海、煙臺、濟南等地。既有北方人的務實,也有南方人的精明。特點是受國營模式影響較大,企業與政府的榮損過于緊密地聯系在一起。2、蘇南商幫:主要分布在蘇州、無錫,常州等地。蘇南模式的文化背景是吳文化。吳文化重格物致志,強調均衡、集體、等級。其特點是集體所有制模式。3、浙江商幫:主要分布在溫州、寧波、臺州、杭州等地。受永嘉文化(也叫浙東文化)影響較大。永嘉文化重經世致用,強調個性、個體、能力。浙江商幫吃苦耐勞,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其特點就是溫州模式。溫州的原始積累靠的是勤奮吃苦,在體制和意識形態的邊緣完成了資本積聚,并逐漸從分散的家庭作坊過渡到現代私營企業。4、閩南商幫: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廈門等地。受閩南和吳越文化共同影響,是一種典型的客家商業文化,特點是“愛拼才會贏”,但多為家族企業。5、廣東商幫: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東莞、順德、中山等珠三角地區。受嶺南文化影響較大。特點是膽大務實、精明靈活、擅長貿易,并與港澳及海外資本有緊密聯系,同時對市場策略、產品策略的研究很重視。楊永平(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