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極度寒冷的暴風雪橫掃北美大陸,從紐約開始,美國的一座座城市被迅速冰凍。這是美國大片《后天》為這個世界所作出的毀滅性預言,而毀滅者就是變暖的全球氣候。當“卡特里娜”來到新奧爾良的時候,全世界似乎都感受到了這個預言的真實性。
當路易斯安那州女州長布蘭科含淚簽署命令,要求新奧爾良全體市民緊急撤離時,也意味著美利堅第一次放棄了本土城市,并從她的本土上實施大規模撤離,而這次發動襲擊
的敵人是颶風“卡特里娜”。
本周,颶風過后,新奧爾良仍陷入混亂之中。各路專家也開始對災害發生的緣由進行細致的分析。不過,無論民眾如何抱怨,專家怎樣分析,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這場災害造成的后果不僅普通百姓未能想像到,也超越了許多專家和政府早先的預測。
新奧爾良的風災使我們再次想起“風險管理”這個理念。早在“9·11”發生前,風險管理就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專業。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及許多大型企業都設立了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由專業人員協調組織預防和應對風險。風險管理大體上包括五項內容:一是組建一支風險管理的專業隊伍;二是尋找防范風險的薄弱環節;三是對未來風險作出預測和分析;四是制訂應對風險的計劃;五是在遭遇風險時,組織實施應急救援計劃。由此看來,風險管理重在“管理”。它之所以要講“管理”,意思就是指應對,而不是根除。其首要目標是減少損失,提高在遭受天災人禍時的應對能力。
新奧爾良的風災過后,人們會像過去一樣,認真總結教訓。但是,千萬不要以為,有了經驗與教訓的總結,就可以放下心來,從容地應對下一場災害。“9·11”發生后,華爾街的風險管理專家中,流傳著這樣一段名言:“以往,我們總是試圖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但是,風險管理不能完全依靠歷史,你必須對以前從未出現過的事件作出假設。”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對于突發性災難可能造成的沖擊,怎樣假設也不過分。最完美的準備就是不斷地總結教訓,不斷地發現薄弱環節,不斷地提高應對能力,最大限度地并且最有效地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這個道理無論是對世界頭號強國美國來說,還是對其他國家而言,都沒有例外。
《市場報》 (2005年09月09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