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合同糾紛調解機制 能否做到真正維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7日 10:02 中國經濟時報 | |||||||||
實習生 張靖 近日,中國保監會新聞信息處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已確定山東、安徽、上海為保險合同糾紛調解的試點,明年5月將在全國推行保險合同糾紛裁決機制。8月30日,山東省保險行業協會已率先成立了“保險索賠糾紛調解委員會”,作為保險糾紛的“中間人”進行調查、協調。
建立保險合同糾紛調解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也有利于保險市場的正常運作,但能否真正為投保人維權? 保險合同糾紛尋求新出路 山東省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嘉瑜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調解委員會的調解行為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民間調解方式,也是各保險公司自愿參與的一種行業自律行為。它所服務的對象是保險的個人消費者。因為個人消費者的經濟承受力和法律后援支持相對較弱,通過訴訟或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困難比較大。” 劉嘉瑜指出,調解委員會制訂的工作特點是自愿性、平等性、公平性、靈活性和經濟性。工作重點在自律。對投訴人來講,有一定的靈活性。 但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陶存文則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雖然現在已經成立了專門的調解委員會,投保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投保人還應該注意自身權益的保護”。他指出,調解人應該是公正的、專業的,應該給處于弱勢的投保方更多的信息披露和權益的維護。由于現在調解委員會受《社團管理條例》的限制,靠保險協會成立的,所以暫時還不是完全獨立的法人,是不能完全中立進行裁決的。所以,投保人在得到調解的結果時,可以向專家或更中立的機構進行咨詢,這樣投保人才能使權益得到更好的維護。 面對這種情況,業內專家都為投保人擔憂,調解委員會是由保險行業協會成立的,而保險行業協會又與保險公司走得很近。在近期內調解委員會不可能成為獨立的法人。而從長遠來說,如果這種關系不處理清楚的話,調解委員會也不可能中立。那么,投保人的權益怎么可能得到公正的維護? 保險合同成投訴焦點 “保險合同是目前的投訴焦點”,相關保險公司的人員向中國經濟時報表示,在保險合同糾紛的投訴中,財險方面主要集中在維修項目避重就輕、車險現場查勘不及時、定損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壽險方面投訴主要集中在投資連結保險收益率與保險公司前期宣傳有差距;重大疾病保險對承保、理賠環節規定不夠明確,有些規定明顯過時,使雙方對條款理解存在分歧。 某大型保險公司的律師顧問向中國經濟時報坦言,“關于合同糾紛的責任方面,各種原因都有。一部分是由于保戶對保險公司拒賠或賠付的不滿意,還有一些是業務員存在著虛假的講解,特別是壽險的人身保險方面,而最多的還是對合同的條款理解上有歧義。同時當然也不排除條款確實存在著不清楚和利益的偏向。”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管貽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保險合同訂立時,保險公司人員沒有如實告知投保人具體事項,是導致投訴現象的一個原因。對投連產品、分紅產品、意外傷害產品和健康保險,投保人、被保險人是否如實告知的問題都很相對突出。如過分夸大了大病保險的保險責任范圍;沒有將免責條款向投保人、被保險人進行明確說明。” 他強調,以后投保人在簽保險合同時,要注意不如實告知情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對投保單或財務告知內容要充分理解。第二,要注意業務員為了使客戶的投保能夠通過核保關故意誤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將某些內容不填寫,或不真實填寫。他舉例說,投保單中要求被保險人填寫的健康資料中有一項:“是否或正在接受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或服用藥物”。幾乎沒有人將此項填寫為“是”。是否吸煙或曾吸煙?幾乎所有的男性應該填寫“是”。第三、過分夸大分紅保險產品的分紅等收益的比例,騙取消費者的興趣和信任,已取得投保。這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使保護受騙的一種形式。 現有解決方式單一 目前,我國的正常的協商運行機制尚未形成。一方面,保險市場的無序使得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遠遠大于他們所受到的保護,消費者的權利和主張經常受到漠視;另一方面,保險公司還遠未樹立起真正的市場經營者應有的職業道德和行業規范意識,在糾紛發生后,不愿以誠實信用的態度、通過協商認真對待和解決與消費者之間發生的糾紛,動輒導致糾紛升級,使消費者不得不訴諸法院。而對于保險金額比較小的糾紛,消費者一般也都不愿“打官司”。 管貽升指出,“現在我們處理保險合同糾紛的方式很單一,只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雙方協商調節,面對面的交流。第二個層次是進行訴訟或仲裁。使投保人出了問題以后沒有公正、便捷的地方申訴。” “現在,一旦碰到合同糾紛,無論通過哪種方式解決,對消費者來說都是成本很高,周期長,費用高,作用又不是很顯著。而大量的糾紛案件在媒體曝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業的公信力和社會形象。”某大型壽險公司客戶服務部的負責人坦言。 北京工商大學王緒瑾教授指出,對于現在出現的合同糾紛最好還是用和解、協商的方法比較好,如果和解不成,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仲裁機構來解決,再不行的話只能付諸于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