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短隊可排 為何還要排長隊(另類解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6日 01:51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最近在巴黎一次午餐會上,韓國有位經濟學家說了一句不太合潮流的話:“歐洲是最好的!边@位經濟學家在韓國長大,游遍亞洲,又曾在美國學習和工作,現在常駐歐洲。如果可以選擇來世的出生地,那他的目標毫無疑問。生活質量、對民主制度的響應、社會文明程度以及燦爛的文化,都讓他只有一個答案:歐洲。 雖然這位經濟學家對歐洲的未來充滿信心,但許多歐洲人似乎并不這么想。至少核心
悲觀者反復強調,歐洲面臨著被加速發展的美國資本主義和低成本的亞洲重商主義擠垮的危險。美國大型跨國企業威脅說,要掃平前面一切對手,將歐洲工業明珠(甚至酸奶公司)全部摧垮;而印度等國大量刻苦工作的勞動力又會將制造業和服務業崗位盡數奪走。 歐洲人口危機這個“定時炸彈”,法國和荷蘭相繼否決歐盟憲法條約使歐盟遭遇制度危機,歐洲幾個大國公共財政明顯無以為繼,移民同化存在難度,國內恐怖主義威脅———所有這一切混和在一起,就釀成了一杯毒酒。對歐洲惟一的合理期待,只是歐洲能有條不紊地管理好自身的衰退過程,正如大英帝國崩潰后,宿命的英國人對英國命運的看法一樣。歐洲的命運就是成為一座怪誕主題公園。 然而,我們的韓國觀察家對此卻絲毫不以為然,第一句話就是,窮國很難變成富國,但富國要保持其富裕程度則容易得多。這個道理顯而易見,只是沒人留意。歐洲雖然只占世界總人口的12%,但占有全球財富的40%。即便小幅經濟增長也會生成巨大的產出收益。 這一點在雅克·馬賽《兩個法國的戰爭》一書中得到很好的闡釋。這本發人深省的著作對法國的悲觀主義情緒進行了反擊。據作者測算,從1973到2001年,法國人均GDP增長幅度只有“可憐”的60%。 此外,歐洲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于,它實在是擅長全球化。德國已重新奪得世界最大出口國的地位。歐洲股票市場里擠滿了欣欣向榮的跨國公司,利潤報告創歷史最佳,這些都足以使歐洲公司面對美國競爭對手能夠堅守陣地。美國和亞洲的成功并非一定意味著歐洲的厄運,反而會成為政策刺激因素,以及銷售和投資機會。 歐洲悲觀情緒可能在歐洲大陸核心國家最為明顯,在遠離核心的地區,這種情緒則逐漸消解。愛爾蘭、波羅的海國家以及土耳其等歐洲“外圍”國家經濟增長極為強勁,可以給“老歐洲”國家許多教益。這些“外圍”國家的情況表明,通過大力改革,可以提升經濟業績。北歐國家對福利制度進行改造,使其得以延續,這也有示范意義。 所有這些并非意在否認歐洲面臨的嚴峻挑戰。對于這種挑戰,可能只有“幸運”的大洋洲幸免,全世界其他地區概莫能外。然而,對歐洲來說,好消息就是,經濟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經合組織(OECD)反復重申的,歐洲的失業危機可以通過堅決的產品更新和勞動力市場改革得到解決。政府可以鼓勵研發和創新,對大學進行投資,以創造經濟增長點。 20世紀的戰爭曾造成歐洲重大人員傷亡,與戰后重重困難相比,眼前的挑戰微不足道。在現代社會,只要遇到問題,總會有諸多解決方案出現,不管這種過程在許多時候是多么的難熬。 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認為,歷史就是一個偶然轉化為必然的過程。未來學則正好相反:在無視偶然的過程中預測必然。許多諸如此類的未來學家預測說,歐洲已經完結。然而,世易時移,像投資趨勢一樣,世界各個地區有的能趕上潮流,有的則會落伍;蛘撸衲俏豁n國經濟學家所引用的一條亞洲諺語:“有短隊可排,為何還要排長隊?”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9月06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