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雅典奧運會上中國獲得的32枚金牌,就不能不提起讓我們自豪的“飛人”劉翔;即便你沒有看過《頭文字D》,可能也聽過周杰倫的大名。巧得很,這兩位至少在青少年中大名鼎鼎的偶像級人物,正分別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大跨國飲料巨頭的代言人,足以說明可樂型碳酸飲料在中國青少年中的影響力。我的兒子剛滿3歲,3年來喝得最多的東西,當然首推是奶粉,緊隨其后的,就是可樂了。
但最近可樂的老家美國卻傳來了讓孩子傷心、讓家長高興的消息———美國中小學的校園里要限額銷售可樂。美國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的數據亦表明,美國十幾歲的男孩平均每天喝的軟飲料所含的糖分,相當于15茶匙白糖。
看看大洋彼岸的可樂“限售令”,想想中國城鄉越來越多的小胖墩,我們很自然地要問,就連最愛喝可樂的美國人都在為下一代而限售可樂,我們的“拿來主義”是否也該更多一點理性?是否也該對可能影響孩子健康的舶來飲料作出必要的限制?
美國的可樂“限售令”據說是由美國飲料協會撮合的,但遺憾的是,面對中國家長們的質疑,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有關人士的答復是:“中國并沒有出現像美國這樣的肥胖恐慌癥”、“并且我們認為可樂等飲料并不是造成中國人肥胖的主要因素,我國人民缺乏的是全民鍛煉的意識和行動”、“目前尚不會在國內作出限售可樂的自律行動……”
如此說來,可樂對美國孩子的身體有害,中國孩子喝了就沒事?不知這位人士作出這一判斷的理由是什么:是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更經得起高熱量飲料的考驗?還是美國飲料巨頭抱著舍己為人的精神,賣給中國的可樂比美國的更好?更讓人奇怪的是,按照這位人士的說法,中國人缺乏鍛煉意識,于是胖了也不能怪可樂。果真如此,美國的學校根本就無需限售可樂,只要開設更多的體育課,孩子們大可開懷暢飲,可樂巨頭也不妨賺個盆滿缽滿,還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劉翔和阿蘭·約翰遜,豈不是一舉數得?
過去有人妄言“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讓有骨氣的中國人都為之不齒;如今,為了替可樂辯護,如果有人覺得“中國的可樂比美國的好”,更讓我輩不敢茍同。不管關于可樂的說辭有多么圓滿,我都決定要告訴兒子:美國人自己都不敢喝的東西,你一口也不要喝!
《市場報》 (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六版)
作者:蘇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