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癌中之王發病率居于第二位
解放軍302醫院傳染病專家、微創治療科副主任醫師馮永毅指出,在我國,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肝癌發病率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居于第二位,某些地區發病率還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其惡性程度大,病情發展快,治療難度大,療效不明顯,嚴重威脅著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據馮永毅介紹,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約26萬人,其中我國占42.5%。近年來,我國肝癌的治療有很大進展,使肝癌由過去的“不治之癥”轉變為“部分可治”,5年生存率也由2.6%提
高到20.6%。肝癌的手術切除仍是各種療法中療效最好的。早期診斷、早期手術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腫瘤越小,5年生存率越高。單個癌結節直徑≤2厘米的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為66.3%,10年生存率為48.9%。
馮永毅說,預防肝癌要改善飲水條件,防止食物霉變和防治肝炎,監測高危人群,對早期無臨床癥狀者,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腫瘤的發展,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死亡率,防患于開端。
早期無癥狀高危人群需定期檢察
據了解,肝癌的自然病程可以分為4個階段:第一,早期亞臨床期。由癌發生到亞臨床肝癌診斷的成立,時間約10個月,無任何癥狀,影像學也難以發現。第二,亞臨床期。由亞臨床肝癌到癥狀出現,一般約10個月,常由影像學發現,此時若能早期診斷,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可達60%—70%。第三,中期。由癥狀出現到黃疸、腹水或遠處轉移,約4個月。第四,晚期。即黃疸、腹水或遠處轉移的出現到死亡,大約2個月。肝癌總的病程大約2年半時間,其中2年時間都是在沒有癥狀的早期階段,一旦出現癥狀就只有半年的存活時間。
在談到肝癌的臨床表現時,馮大夫說,亞臨床肝癌完全無癥狀,也缺乏腫瘤特異性的體征,有些病例可能出現慢性肝病的臨床表現。常常在慢性肝病的隨訪中或普查中應用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或影像學檢查發現。中晚期肝癌除了原來慢性肝病的癥狀和體征外,可以出現肝區疼痛、消瘦、黃疸、發熱,查體可以發現肝腫大、結節狀、有壓痛或叩痛、惡液質等。
如何更早期地發現肝癌呢?馮永毅說,有乙肝病史、丙肝病史或有癌癥家族史,有長期酗酒史并患有慢性肝病臨床表現者以及已經確診的肝硬化患者,屬高危人群。這類人群需定期隨訪觀察,應至少每半年去醫院全面檢查一下肝病的生化和影像學指標,包括做B超、查甲胎蛋白(AFP)。如發現甲胎蛋白發現升高但低于200微克/升時,應進行動態觀察直至排除可能或明確診斷。B超可以彌補甲胎蛋白檢查的誤差。有條件的患者最好同步檢查B超與甲胎蛋白,一旦發現可疑病變,就要做CT等進一步檢查,以便明確診斷,明確治療。如果患者AFP持續升高,B超和CT檢測不能支持診斷,應進一步做肝動脈造影檢查。肝動脈造影屬創傷性檢查,對于肝癌是最靈敏、最準確的診斷方法,優于B超、CT等。尤其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能顯示小于1厘米的小肝癌,對早期小肝癌和肝癌子灶的發現有重要價值。
肝癌治療目標根治、延長生存期、減輕痛苦
馮永毅指出,肝癌治療的目標一是根治;二是延長生存期;三是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他建議,凡是肝癌診斷明確,腫瘤范圍小,有切除可能,肝功能代償尚好,凝血酶原時間基本正常,無明顯黃疸、腹水或遠處轉移者,全身狀況較好,無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能耐受手術者應盡量爭取根治性手術治療。不能根治性切除時,可選擇姑息性手術,如肝動脈結扎,術中液氮冷凍,瘤內無水酒精注射,激光和微波治療等。也可以術中埋入導管,將導管一端插入肝動脈,另一端連接于埋在皮下的藥盒,可長期間斷或持續給藥。
馮永毅指出,肝癌根治性切除術后仍有一部分復發,術后須密切隨訪,定期復查,以期早期發現復發病灶,及時再次局部切除。再次手術切除的預后優于未再手術切除者。對于失去手術時機的肝癌,接受介入、免疫、導向等治療后,使腫瘤縮小,全身情況改善者,可行二期切除術。二期切除通常為局部切除,一般殘癌多在壞死腫癌結節的周邊,切除盡量徹底。獲得二期切除的病例,其5年生存率高達62.3%,可與小肝癌切除的療效相媲美。
馮永毅強調,肝癌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根治,但由于我國肝癌病人約80%伴有肝硬化的發病特點,同時以健康檢查為主的早期診斷尚未普及,臨床所見肝癌多已進入中晚期,能夠實施根治性切除術的肝癌只是少數,大部分的肝癌主要靠內科綜合治療。對這些病人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已成為臨床治療的主要目標。近些年肝癌的臨床研究具有“早期、積極、綜合”的特點,其中綜合治療是目前治療中晚期肝癌的基本原則,而首先選用適當的非手術切除性的局部療法,大量殺滅癌細胞乃是綜合治療的中心環節。目前應用于臨床的各種局部療法主要有:肝動脈栓塞,激光,冷凍,射頻,微波,酒精注射等,以各種局部療法為主,同時實施全身化療、免疫治療、導向治療、基因治療、中藥治療等多種形式的綜合療法是目前肝癌治療的主要手段。
傅彪病逝 引發眾人護肝意識
42歲的傅彪過早離開人世,留下無盡遺憾。傅彪是于2004年8月2日在北京確診為肝癌晚期,同年9月2日在北京武警總醫院接受了肝移植手術,2005年6月,他在天津第一中心醫院進行了第二次換肝手術。第二次換肝之后,恢復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回到北京后長時間在武警總醫院住院接受護理直到去世。
保護肝臟的方法(鏈接)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又是容易受損害的器官。為了健康,我們從小就應懂得一些保護肝臟的方法。
饑餓能引起嚴重的肝臟疾病。營養不良的人,身體里的蛋白質常處于“赤字”狀態,由于身體仍需消耗,那就只得動用肝臟里有限的蛋白質了。而足夠數量的蛋白質,是使肝臟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平時應注意在飲食中補充蛋、奶、豆制品等食品。
到了夜間,肝臟的活動減弱了,所以臨睡前吃得太多對肝臟也是有害的。在白天,假若進餐的時間隔得太久,會使膽汁停滯在膽囊內,容易導致膽結石或肝、膽的炎癥。每天適當吃些蔬菜,對預防膽結石也有一定作用。
平時,長時間坐著不動會使膽汁停滯,適當運動則有利于肝臟的新陳代謝。肝病患者,每天午睡一會兒是有好處的。
我國古人早就懂得“怒傷肝”的道理。近年來的研究證明:憤怒和憂慮的確對肝臟不利。所以我們應當思想開朗,經常保持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
《市場報》 (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
作者:黃顯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