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樂:中國文化心有千千結沒有純正自我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2日 14:42 新浪財經 |
2005兩岸企業家高層論壇9月2日在山東濰坊召開,論壇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和經濟日報社主辦,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主題為“儒家文化與世界級企業”。論壇邀請了國際著名學者、兩岸商業巨頭同臺演講對話。 以下為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行政總裁的劉長樂先生精彩發言。 2005兩岸企業家高層論壇9月2日在山東濰坊召開,論壇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和經濟日報社主辦,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圖為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行政總裁的劉長樂發言。 (圖片來源 新浪財經) 我們現在能夠在一個公開的講壇上公開地談論儒家文化復興的問題,這就是非常進步的。有沒有必要對我們所有的人都進行文化的教育,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們今天探討儒家文化和世界級企業的文化,我覺得很有趣,我們很多人都是沖著這個題目來的,當然我本人是山東人,在我的家鄉濰坊舉辦這個活動,我肯定要來撐個臺面,謝謝大家! 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儒學建立和諧社會的倫理思考》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已經到到來,中國作為世界的大國,在融入多元化的當系當中,遭遇了兩個問題,第一我們為多元化的世界貢獻什么?究竟應該用什么作為我們文化騰飛的依托。我們都看到盲目的西化讓中國的社會付出了巨大的道德代價。我們經過了五四的反傳統的過程,我們經歷了馬克思主義的西化,文革對傳統文化毀滅性的打擊,還有改革以后的經濟追逐,這個都是一個必須的必要的過程,但是我們所說的倫理思考的方面,我覺得我們社會中面臨著一個道德的真空。一直以來,學界存在著兩種風氣,一種是徹底的西化,一種是兼收并蓄,為我所用。具有一種理性,應該被我們所選擇,這是基本上文化的問題,態度略有遲疑,但是是堅決的。其主要文化有兩條,一種是農業文明所創造的輝煌,但是在現代的工業社會興起以后,他卻沒有說服力,其實工業革命的也是傳統文化在西方工業面前的一次束手就擒。而且指導我們工業的大部分文明都是西方的經濟學,這種以全球化搭建起來的全球化必然產生一種思路,呈現出對西方文化非常認同的啟示,西方文化的應用其實讓中國人很不舒服。中國現在很多人都不舒服,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無所適從。“五四運動”的新文化是西方文化,馬克思主義雖然先進也是西方的,文革以后對傳統文化的毀滅性的打擊,改革開放以后內在的一套體制和文化都沒有學好,而“拜金主義、好色主義”卻侵入骨髓,現在中國的文化不中不洋,心有千千結卻沒有純正的自我,既缺乏宗教信仰,信仰瀕臨崩潰。沒有了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大小通吃結果造成了消化不良。我想儒學能夠擔當這個這個重任,儒學的很多理念都代表了中國的終極文化,一個民族即使國破了也不和怕只要有文化在,如果文化消亡了那就徹底完蛋了,中國經濟發展了,有錢了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還需要文化的支撐,需要心靈的安撫,靠什么來統一社會的思想、統一社會的統一價值觀呢?我們想它不是西化再西化,而是傳統再傳統。它需要儒學中永恒的價值理念。比如說儒學理念中的“仁、義、道、志、信”,它像甘甜的乳汁滋養著我們的自己。因此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我們需要復興儒學,我們需要我們祖先的理念。哈學大學的哈得森在他的著作中說,文化分為兩種,一種是工具文化,一種是終極文化,哈得森也說文化還有一種是工具文化的終極化,他說在終極文化的西方化方面卻出現了曲線,他說初期終極文化一定的西方化,西方化也穩定的終極化,但是中期還是出現了回歸,也出現了排斥西方文化的方向,也就是說隨著一個民族經濟的起飛,文化也必然騰飛,這很像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割斷文化是無恥的作為,是一個大民族所不恥的作為。 我們應該看到,儒學文明是世界上最好的文明之一,西方文明的制度推動了整個世界的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也造成了區域間重大失衡,儒學是制約它最好的文化之一。 當前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的科學與民主,西方文明強調個人奮斗、民族自由推行市場經濟、競爭和效率,手段和游戲規則,也面連年輕、性和權利,這種文化的好處是成就了很多世界級的企業,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年輕人被灌輸了很多的理念,讓他們變得貪婪和欲望”。他非常討厭年輕的時候在德國受到的教育,讓人與人之間變得競爭,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弱肉強食,大了出去就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導致了世界國家之間的對立,更重要的是這種掠奪和人類的文化,社會的發展不相融。這是現代的文化對未來文明的一種誤區,當下很多國家在科技和文明發展很快,但是“享樂主義、霸權主義”已經成了現代這個文明中間一個主流的部分,整個社會的沖突越來越大,各種文明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出現這種新的價值體系來給世界主流文化混血,以削弱它的極端、增加它的相合—之儒學,恰好可以在這方面提供最好最完善的價值資源和道德資源,比如說“中庸”。“中庸”這種儒學思想的平衡,給安撫當前世界的沖突、安撫精神的躁動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們可以看一下日本的啟示,他們如何依靠儒學來服務于他們的企業。我們可以從這一點得到認同,儒學在歷史上畢竟沒有為我們帶來一個繁榮的工業文明,因此復興儒學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從哪里開始復興?如何復興?現在國內興起了儒學熱,但是我們認為,一個國家的完全競爭力依托于它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經濟是國家的血脈,經濟是企業的血脈,企業是國家的血脈,這方面給我們帶來了很深的思想。日本如何在二戰后很快的興起,和他們的企業文化有很大的關系。雖然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信條和理念,但是卻有共同的東西在里面。 日本的企業普遍推行儒家和西方經濟理念混合的企業文化,忠和和理念更重要在日本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忠就是忠于企業主,日本的企業都是實行終身的雇傭制,在企業中干得時間越長,工資越高,而職工都把企業當做自己的歸宿,自愿加班、任勞任怨。美國的文化和日本的文化不一樣,在日本頻繁跳槽的人是會被人看不起的,美國就不一樣,我看現在國內的跳槽的年輕人也特別多,但是鳳凰不多。更多的人是以相互信任、相互安慰的“夫妻式”的勞資關系,使員工在企業中可以和諧相處,西方理論上的團隊精神實際上是過于崇尚個人價值使得員工的流動性很高,而儒家的文化是說明個人和企業的家人關系。 我再講一下韓國,韓國的啟示,儒學可以轉化為生產力。韓國歷史上是中國文化的仰慕者華承接者,隨著歐美的進入,引發了文化的對立,在這種對立中,韓國用孔子的“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觀在大力引進西方市場經濟和先進技術的同時,盡量擯棄西方文化中“個人之上、金錢萬能、人情單薄”等弊端,但長乳膠的敬業樂群精神,創造了家庭和諧穩定、道德風氣良好的社會。到了金大中時代,韓國在亞洲金融當中提出了“文化救國”的理念,他們成功了,韓劇就是其中的急先鋒,他們成功了,“韓流”在中國流行了七年,韓劇是韓國文化的精髓,在融入到生活中,韓國電視劇的人物看起來亮麗時尚,但是骨子里卻非常得傳統,都是按照儒家的思想來進行,忠信、禮儀、廉恥。韓國的電視劇表現的愛情都是浪漫、忠誠,絕沒有性、以及對第三者的孤立,韓國電視劇所表現的文化內涵在中國生活中絕少見到,“韓流”的成功告訴我們,只要運用得當,儒學也可以獲得經濟效益,怎么樣叫做運作得當呢?就是首先參與的人對儒家文化的有機結合,成為品牌的不可替代性。這種文化里面生產出來的人,面對文化做出的產品也蓋上了文化的烙印。 我們回過頭來講,企業是儒學復興的最佳突破點,在教學上、在企業上,如果做儒學復興這樣一個大的工程的話,也許是很難奏效,也許在企業文化中間,我想我們企業家前面也許講得非常好,他們是儒學文化在企業中非常好的實踐者,這方面我就不講了。也許我們企業家們是復興儒教非常好的帶領者,儒教全面復興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應該以我們兩岸企業家為紐帶,讓世界都了解我們儒教,值得我們大張旗鼓地復興。 最近起荒謬的“中國威脅論”,這反映了對中國文化的不了解,其實中國歷史上是最強調“和為貴”的,中國歷史上最具有擴張性的元朝,是蒙古族的文化,其實傳統的文化是對和,最不具有侵略和擴張性的,大肆弘揚儒教對國際社會解讀中國、理解和平崛起而有正面意義。對文化的認同不僅是對儒教的認同,包括佛教、道家。在香港、臺灣、甚至馬來西亞都有很好的繼承。只要大陸能要復興儒教,我們臺灣回歸就能建立文化的橋梁,為“去中國化”設置阻擋,為東學漸進創造條件,一個儒學的時代已經來臨。 我再講講鳳凰的文化,作為企業、鳳凰的文化選用了儒學代表血液神經、用西方的管理和時常運作作為日常管理制度,鳳凰衛視就是通過對東西問文明的研磨后,建立起來的一個東西文化融合的試驗平臺,以東方文化作為血液和神經,從文化結構看,鳳凰文化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混血兒,既秉承了新聞集團的西方管理理念和時常運營的手段,又繼承了儒家道附傳統文化精華的部分。從人員構成上看,所有的人的文化背景都有東西方文化糅合在一起的背景。因此,就鳳凰的文化來說,我們應該是達到了完美的融合。美國式的規章也未必能夠發揮出最好的特長。但是我們能夠掌握好儒學文化管理上的一些竅門,使鳳凰人一種文化的美、一種文化的力量都釋放出來了。 另外,鳳凰人在這里是一種情感的體現,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延伸到員工中間是一種文化的行為,比如說我們的三明治,我們的劉海若事件等等。“中庸思想”在鳳凰,不僅僅是生產之道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我們新聞立場的體現。 作為傳媒集團,我們在節目制作和傳播方面,把儒學的復興和身體力行僅僅扣在一起。 機關這幾年對儒學的復興呼聲越來越強烈,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近幾年中國的財富越來越向少數人手中集中,東方的儒學和精英文化的模式也在發生著。日韓模式一方面對我們的啟發,也或許是對我們另一條道路的開拓的啟示。 但是不管怎么,東西方文明在企業文化里此消彼漲,在這個社會必將形成一種共存的處世文明!再次謝謝能夠到這里參加一個復興儒學的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