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丁利民
晨報訊民間資本將有更多機會參與投資建設上海的公共停車場,分享誘人的停車商機。昨天,在滬舉行的“2005上海智能停車國際研討會”上,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市政府有關部門正在聯合制訂上海公共停車場的建設規劃,并有望近期完成。同時,在吸引民間投資參與建設方面,政府部門也在研究一些優惠政策。
市交通局有關人士表示,今后上海在發展城市的停車泊位方面,還是以建筑的配建車位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道路停車場作為補充。根據上海的“停車場管理辦法”,停車場的建設用地明確為道路廣場用地,屬于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用地性質與一般的商業性用地有所區別。這對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停車場有一定的便利。同時,政府部門也還在研究一些其他的優惠政策。
“因為上海的停車位需求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對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感興趣。”上海市停車服務業行業協會會長李正吾告訴記者,協會經常會接到很多人的咨詢和合作要求,包括韓國、日本等國的一些團體,以及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投資人。就連民間資本雄厚的溫州商人,近來也多次造訪協會,希望能合資建設停車場。在上海的中心城區以及商業區,投資立體車庫一般3-4年可收回投資。
欲分享上!巴\嚿虣C”的,還有國內外停車設備制造廠商。昨天出席研討會的230名代表中,近七成都是行業內的企業高層。杭州西子石川島停車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水妹表示,“BOT模式”將是推進國內停車場建設走向產業化的一條有效途徑。這一全新的模式充分運用了政府、社會各界、企業等組織的有利因素,共同解決社會停車難題,一般由政府提供土地支持,民間投資、民間經營的方式,把停車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
周水妹稱,民間投資、政府政策、廠商設備,三者共同配合,將是這一產業的發展趨勢。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減免和貼補政策,便利的規劃審批手續、融資貸款免息和貼息政策,土地批租和征用給予配套優惠政策來刺激市場的發展;交通管理部門采取配套的收費實施細則給予一定的支持。
對此,李正吾表示,建議上海的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全市范圍的停車場建設規劃后,發布相關信息來招標,從而給民間資本更多的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