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根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31日 10:00 人民網-市場報 | |||||||||
政府購買服務 醫院競標“上崗” 這類醫療體系的特點是:1.醫療作為社會福利由政府提供給國民,政府承擔費用;2.醫療設施絕大多數為公立。代表國家如英國。
全英醫療衛生機構均為政府所有,統一受衛生部全權管理,經費來源亦來自政府的公共財政撥款,其比重占整個城市醫療經費的85%,其余15%則來自于醫院開設的特殊高級病房和提供的特殊護理,以及以病家支付私人醫生的費用等。 但這種大包大攬式的制度,讓財力雄厚的英國政府捉襟見肘難堪重負。對福利國家模式的質疑聲浪漸高。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執政,實行恢復社會自由消解公有體制的政策,醫療領域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逐步導入市場機制,推行“管”與“辦”分離的政策。政府通過招標方式,逐步將各類醫療機構的經營管理權移交給專門的醫院管理公司和基金組織,然后由政府出錢購買服務,通過各醫院間的競爭,達到降低醫療費用和壓縮管理成本的目的。經過近十多年來的運作,改革后的體制效應正在逐漸地發揮出來。 醫療市場價格高 失業窮困政府包 這種醫療保健體系的特點是:1.醫療體制以私立為主,醫療消費以個人為主;2.政府提供部分醫療保障機制和資金,主要確保老年、病殘、窮困或失業人口的就醫。其中以市場經濟高度成熟發達的美國為典型。 在美國的醫療保健制度中,充分體現了其市場經濟的自由色彩。市場化的運營減少了國家的包袱,但國家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其作為公權的管理和服務的職責。政府一方面以公立形式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醫療保障,另一方面以立法和管理的形式,規范高度市場化的醫療體系。 美國醫療體制大體上有以下特征:一是辦醫自由,美國營利性醫院占70%。但政府首先嚴格把關,只有通過政府所規定的標準才能開辦醫院。二是占30%的非營利性醫院分別由各類慈善機構和政府出資興辦。三是全美所有的醫院,包羅政府興辦的,基本上實行“管”與“辦”分離。辦醫者全權委托專業的各類醫院管理公司,對醫院進行全面的經營和管理。醫院管理公司則從醫院的總收益中獲得3%的管理費用作為其服務盈利。四是美國的醫療保費由企業和員工共同承擔。政府則發揮公權角色,制定法律規范勞資雙方應盡的權責。政府也不直接卷入金錢事務,醫療保費仍在社會市場中運作,因此企業和員工不是向政府交納保金,然后由政府來支配,而是直接向保險公司購買,這樣免除了政府職責的擴大,無需設立專門政府管理機構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管理成本開支,更杜絕了可能的腐敗行為。最后一點,美國雖然是高度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模式,然而在立法和監督上卻毫不含糊,任何市場行為都不能超越其法律框架之外。 醫療服務社會化 醫療費用國家拿 這類醫療模式具有以下兩個主要特點:1.醫院運營和醫生從業的模式以民間為主,但以行業組織進行管理,保證醫生和醫院的合格和規范;2.政府將醫療服務作為確保項目提供給全體公民,醫療費用大部分由政府負擔。其主要代表國家有日本、加拿大、瑞典、法國等。 日本醫療保險基金由個人、企業和國家共同分擔。個人交納比例甚小,費率約是工資收入的8%。國家機關和企業的職員,每月從工資中直接扣;而農民和私人企業,則按月定期到當地社會保險部門繳費;失業者和孤寡者,有失業保險金和遺屬年金為他們提供醫療保費。 患者看病后,支付個人應負擔的份額(約20%左右)后,其余費用則由醫療機構和醫保部門結算。這當中還有個審查監督環節,即醫保部門要求第三方機關,對醫療機構送來的費用清單進行審查,看看在診療和藥方中是否存在浪費情況。這種審核檢查非常嚴格,醫院一旦被發現有違規違紀行為,立即被取消為保險者提供醫療服務的資格,醫院也就失去了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市場報》 (2005年08月31日 第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