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8日,四川省川大三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華夏中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簽訂了合資成立“中外合資川大三康公司”協議,以實施工廠化年產1億株植物組織培養苗和1000畝紫蘇產業化項目的建設及拓展。
據了解,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833萬美元,川大三康以組織設施,100畝紫蘇運營作基地及相關種植、育苗等技術投資,外資則以現金投資500萬美元。
據川大三康負責人介紹,與華夏中立的合作,是本著加強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愿望,采用先進而適用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產品質量,發展新產品,并促進產品在質量、價格等方面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使投資各方獲得滿意的經濟利益。
川大三康是四川首家高校股份制企業,成立于1998年,從事生物工程領域及高科技特色農業領域的項目產業運營;外資方香港華夏中立主要經營各種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及代理進出口業務,經濟實力強、人力資源豐富。
業內人士指出,雙方聯手成立合資企業,意味著川大三康農業產業化戰略進入了實施階段。
整合資源啟動農業產業化實施據川大三康負責人介紹,植物組織培養moxclone就是將植物莖頂的分裂組織(一般稱為生長點)作為外植體,以無菌培養方式增殖的一種生物技術。項目上馬后,將達到工廠化年產1億株植物組織培養苗的規模,有關人員透露,植物組織培養的品種將包括金線蓮、三康脫毒紅薯、三康脫毒馬鈴薯等。
合資公司農業產業化的重頭項目將是千畝紫蘇產業化,項目涵及紫蘇種植、加工、產品內銷及出口網絡體系。川大三康現已有100畝的種植面積,并已經在向日本出口相關產品,今年的銷售同比增長了20%。合資公司成立后,將在此基礎上輻射帶動農戶種植900畝形成產業化規模。
“投資回收期約2年,投資回報率約46%,”談到投資回報,該負責人表示,“其中,工廠化組織培養項目年利潤約700萬元,紫蘇項目年利潤約2422萬元,年總利潤折合384萬美元。”據其介紹,合資公司將以雄厚的資本背景和企業資源,采取以“公司+基地+農戶”和“訂單農業”的新經濟運營模式,采取科學的管理,集約化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運營。該負責人認為,“合資公司的成立,實際上是各方整合資源共同發展的結果,可以說是拉開了川大三康農業產業化戰略的序幕。”
前景廣闊紫蘇成為核心產品據川大三康的技術專家介紹,紫蘇原產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各國。根、莖、葉、花、及果實均可入藥。嫩葉可供食用,除含維生素和礦物鹽類較高外,還含有紫蘇醛、紫蘇醇等有機化學物質,有殺菌防腐作用。紫蘇大葉中蛋白含量高達22%以上,氨基酸種類齊全。紫蘇近年來廣泛應用于雞肉制品、水產品、糕點等的輔料而被作為蔬菜廣泛應用。
“紫蘇因食療防痛保健作用強,正日益受到海內外消費者青睞。目前歐美、東南亞國家及我國港、臺、東南沿海地區使用紫蘇漸成時尚,需求量很大,僅日本市場年需進口保鮮紫蘇葉就達20億片,而我國的出品量遠不能滿足需求。”該負責人認為,這個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國家對現代農業的重視將是合資公司長足發展的良好契機。“合資公司紫蘇項目將進行規模化經營,并采取環境保護型生產,向有機蔬菜方向發展,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以保障種植戶的回報。”該公司負責人信心十足。
科技為本激活產業與資本市場對于合資公司將要運營的項目,有專家評價說,該項目涵蓋了種源、種植、肥料、農藥、深加工以及貨運物流、出口外貿等產業領域,現代農業產業化特征明顯,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
以四川大學為主體發起設立的四川省川大三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省首家高校股份制企業,憑借強大的科技研發優勢,秉承“生工先鋒,科技報國”的企業理念,在其不到七年的進程中始終“致力于高科技生物工程項目的產業營運”,充分顯示了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巨大推動力。
結合國家對現代農業重視和支持的政策,川大三康一直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從2003年起大力拓展現代農業特色種植項目,現已形成了良好的現代農業經營格局。2005年四川省經委為促進四川優勢產業重點企業改制上市的步伐,制定了上市公司和企業改制上市工作要點,在60戶改制上市重點培育企業中,川大三康作為四川惟一的高校企業以“高新科技”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位列其中。
有分析人士指出,川大三康能進入今年四川省“重點培育上市企業”名單,是其高科技企業高成長性的體現。其涉足的領域符合國家產業導向,其優良的經營業績和高成長性、高科技型的企業形象,是川大三康上市基礎。
就本次合資公司組建,該人士認為,川大三康深厚的科技實力、產業背景和資源優勢,激活了產業與資本市場的互動。這個戰略結盟是優勢互補,整體規模優勢將會不斷壯大其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日前,記者獲悉,川大三康已和國內具有主承銷資格的券商和相關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公司已經開始了進入資本市場的各種準備工作。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8月30日 第七版)
作者:姜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