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欄互動 > 正文
 

葉檀:加快重組步伐做大了的央企穿不上鐵布衫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30日 01:57 每日經濟新聞

  有媒體報道,央企重組將加快步伐,從目前的160多家減少到30家左右。這印證了市場有關近期央企大規模重組改制的傳言。

  重組是資源重新分配的過程,所謂加快步伐,是指通過行政與市場手段,使資源加速向重要領域的大型央企集中。其目的,無外乎為了加強央企的競爭能力,奠定中國關鍵經濟領域內穩定的基礎。

  這不僅是經濟任務,更是政治任務。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說,“培育30~50個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集團是黨中央和國務院交給國資委的任務。”而另一句話則在央企內部引起震動:央企不能在規模上進入本行業的前三位,就要進行重組。為此,“做大”成為不少央企2005年工作的中心內容。

  原因不難索解。目前,央企的發展受到內外各種因素的制約,急需尋找脫困之道。從內部來說,央企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據國資委公布的數據,雖然今年上半年央企共實現利潤2988.1億元,同比增長29.1%,卻有106家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出現了回落,實現利潤同比下降的達67家,集團一級虧損的有26家,虧損面為15.4%,二級子企業虧損面達37.3%。而據2004年的數據,利潤排名前7位的央企,貢獻利潤占2004年全部利潤4879.7億元的66%;前36名企業貢獻利潤占全部利潤的93%。很明顯,央企的主要利潤來源于上游資源性企業,尤其集中在壟斷企業,那些效益低下的央企已經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

  就外因而言,按照WTO規則,中國的各個行業將相繼對國外企業和資金開放,到時,中國企業即便在境內面對的也是國際資本與國際市場。失去市場與行業保護這個“金鐘罩”,國有企業的軟肋暴露無遺。有例為證,前段時間大發利市的各大汽車企業,隨著市場的放開,利潤已經越攤越薄,盡顯疲態。作為國有企業出資人的代表,央企首先要做、最容易做到的也就是通過行政性重組,將央企做成巨無霸,使他人不敢覬覦。

  央企選擇重組這條路的益處在于,可以節省企業做大的成本,用行政指令加市場調節的方法比單純的市場選擇效率高、成本低;重組的成本將由效益高的央企承擔,而不用政府另斥巨資。

  但是,一味做大就能給央企罩上“鐵布衫”嗎?以石油行業而言,中國原油消費量居世界第二,但在世界原油市場卻沒有獲得任何定價權,中石油、中石化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大多數時候賺了搬運工和石油加工的進出口的差價,本質上和紡織廠沒什么區別。世界基金投機中國不亦樂乎,只要稍稍利用一把價格杠桿,就能將央企大部分的辛苦錢席卷而去。而這些巨大的央企,僅僅為了維持其居高不下的成本,就不得不繼續其壟斷地位,不得不把沒有任何討價還價余地的消費者當作終極盤剝者,最近的油荒已讓國內消費者領教了這一點。

  國資委不會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一直強調國企內部的結構治理與市場化才是第一位的。但短期拼湊巨無霸企業的做法,卻會加劇市場分割,使我們在國際

資本市場喪失發言權。道理很簡單,人為的資源傾斜讓我們摸不著真正的市場價格的門,也使期貨等市場失去了生存的前提,國際定價權便無從談起。

  中國國內缺的不是巨無霸企業,而是暢通的資本流通平臺以及參與國際定價體系的制度。我們必須正視,這是一個資本橫沖直撞的世界,也是一個標準與價格制定者通吃市場的世界。以為把企業做大就能力保城池不失的想法,很可能正合國際資本玩家的口味。

  作者:葉檀 每日經濟新聞評論員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