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2005年中國市長論壇 > 正文
 

2005年中國市長論壇29日全部實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13:02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由中國市長協會和義烏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05中國市長論壇”于8月28日至29日在義烏市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發展·節約·效益”,議題是當前城市發展與建設的宏觀思考與建設實踐,調整城鄉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經驗,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綜合效益,區域資源節約、產業群建設與中國城鎮化道路。新浪財經作為獨家網絡支持媒體對此次論壇進行了圖文直播,以下為29日論壇全部實錄。

  吳蔚榮: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中國市長論壇昨天已經進行了一天,昨天各位領導和各位市長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發展·節約·效益”的問題。可謂是異彩紛呈,高潮疊起。今天上午先請中國市長協會副會長簡秘書長陶斯亮同志宣讀汪光燾同志的報告,汪光燾同志因為執行中央的任務,參加西藏建區40周年慶祝活動。然后是三位專家的精彩報告。最后是請首信信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信祥同志發言。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出中國市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陶斯亮宣讀汪光燾同志的報告。

  陶斯亮:大家上午好!汪部長是一心一意想來參加這個會的,會議時間都是他定的。最后還是中央請不下假來所以就去西藏了,他寫一篇稿子讓我在會上代讀,汪部長對這個稿子傾注了很多心血,很多地方都是他自己寫的,而且這個講話稿的主題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最后選了這樣一個主題:城鎮化進程當中應當努力建設節約型的城鎮。

  同志們從人類已經走過的歷程看,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是加快積累社會財富,迅速提高生活水平的過程。也是人類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過程。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隨著城鎮化發展和城鎮居民消費升級,未來對能源、資源的消耗將進一步增加。解決日益緊迫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各級政府和城市市長的共同責任。

  2005中國市長論壇以“發展·節約·效益”為主題,探討建設節約型城鎮的途徑和方式。對于建設

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我代表建設部對2005中國市長論壇表示熱烈祝賀,城市是中國現代文明的標志,是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全國有設市城市達到661個,在日本召開的中日城市問題會議上也是這個數字。建治鎮近兩萬個,城鎮人口達到5.43億,城鎮化水平達到41.8%,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必須高度重視城市建設和發展。不斷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因地制宜促進各類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競爭已經更多的表現為城市和城市區域之間的競爭。我們要著力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和都市連綿區,不斷提升直接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的能力。土地、水、能源、環境是城鎮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目前有些城市不顧土地、能源、水能資源條件一味強調發展,造成能源、資源利用方式仍很粗放,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城市規劃建設當中存在這一問題。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調整城鎮發展思路,促進城市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城鎮發展中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從片面追求數量擴張,轉向更加注重質量提高,逐步提升城鎮化水平。

  堅持以人為本,從單純考慮人的物質需求,轉向逐步滿足人的全面需求,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堅持全面發展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轉向向更好的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堅持協調發展,從就城市論城市轉向統籌城市和區域發展,促進城鄉互動、區域互動,實現共同進步。堅持可持續發展,從大量消耗資源、排放污染,轉向大力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開放改革,從傳統的規劃管理體制轉向適應社會主義經濟要求的規劃管理體制。為城市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證。

  目前我國現有的建筑總面積是400多億平方米,預計到2020年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建筑需用大量土地,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使用材料的生產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鋼材占全國用鋼量的30%、水泥占25%。在城鎮化過程中,切實做好城鄉統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切實做到節約使用土地、能源、水和材料。建設節約型社會意義和影響十分重大。我們要立足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結合城鎮發展質量和效益、現狀,制定并強制推行更嚴格的節地、節能、節水、節材標準,制定具體的目標和具體措施來大力推進。

  發展節能型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促進城鎮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發展質量和效益有根本性的提高。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我們要用城鄉統籌,循環經濟的理念,綜合研究建設節約型城鎮,節地潛力關鍵在于城鄉空間的統籌,我們將重點研究城市發展新增建設用地從農村建設用地節約中解決。在中心城市周圍發展小城鎮,中小城市結合周邊村莊調整居民點的布局,促進城鎮發展用地的合理布局,挖掘城市節地潛力,適當提高工業建筑的容積率。綜合考慮節能和節地,適當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立足于宜居環境,合理確定建筑住宅的密度和容積率,大力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加強城鎮建設管理,引導農民相對集中建房來節約用地。將農村已占有的非農建設用地節約出的土地置換用于城鎮發展。節能重點是降低長期使用的總能耗,我們將逐步研究調整建設使用過程中的能源結構和供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特別是開發利用新型和可再生的能源。

  改革供熱體制與供熱方式,合理城市布局。堅持公交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降低因交通負荷引起的能源消耗,進一步研究解決好建筑單位的墻體和門框等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問題,節水是重點考慮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我們將通過節水器具的推廣應用減少用水量,減少供水和排水管網漏損失的現節水,著重研究污水再生利用問題,從注重城鎮污水總體回用的角度研究污水處理設施的布局。為盡可能利用中水創造條件,提高利用受益面,更大限度的減少排放,減少污染,節約水資源。

  節材是重點研究新型工業化和產業化道路,形成新型的建筑體系,推廣應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循環再生利用的材料,搞好高層建筑的建材與布品的利用與回收研究。我們要研究制定經濟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區域統籌,分類指導、推進節能省地型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設。從城鄉規劃做起,在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不同層次的規劃中,充分研究論證能源、資源對城鎮布局功能分區,基礎設施配置及交通組織等方面的影響。確定適宜的城鎮規模、運行模式,加強城鎮土地能源、水資源等利用方面的引導與調控。實現能源、資源的合理節約利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組織科技攻關,重大的技術裝備及產業化,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新材料、新產品的開發推廣應用。引進吸收消化國際先進理念和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適合國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實用技術,加大標準規范的編制力度,形成比較完善的建筑四節標準規范體系。加強標準的實施和監督,研究和制定,促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技術經濟政策。將住宅產業化與新型工業化緊密結合起來,由骨干企業帶動建立現代化的住宅建造生產體系。充分重視節能住宅的建設,加快既有的有建筑改造推進供水供熱污水處理的市政公用事業的改革,不斷探索創新新體制及機制。

  我們要研究和推廣獲得綠色建筑創新獎的項目技術和經驗,研究政府引導和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推進方式。將建筑四節技術進行集成組合,取得實際使用效果。然后全面推廣和普及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技術。我們要以綠色建筑創新獎為切入點,隨著工作的進一步深入不斷的總結推廣其經驗,進而提出真正體現節能省地型內涵的評價和鼓勵辦法。有效的推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發展,建設節約型的城鎮。

  消費方式的不同會形成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的消費差別,與城鎮居民居住出行相關的建筑交通方面的能源資源消耗將會使我國未來能源資源消費增長最快的兩個領域。我們要正確引導城鎮居民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消費,要大力增加中小

戶型普通商品房的供給,限制大戶型商品房開發,嚴格控制別墅建設,引導合理的住房消費,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利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比例,合理引導小汽車的購買和使用,采用價格杠桿推廣節水器械進行污水再生利用,增強居民節約意識,減少建設和消費領域的損失和浪費。

  同志們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環境容量有限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我國正處于城鎮快速發展時機,統籌好城鄉空間布局,轉變城鎮發展模式,合理引導城鎮居民的消費,大力的推進節地、節能、節水、節材,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城鎮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的、環境友好型的社會。

  代念完畢。

  吳蔚榮:陶斯亮秘書長帶讀了汪光燾部長的演講稿。作為建設部部長汪部長對城市化的問題有著深入的戰略性思想,可謂是站的高看的遠,他的報告對進一步推進城市化,建設節約型的城鎮有著重要指導意義,不僅值得聽,還需要我們不斷的深入思想和理解。

  上午還有三位專家發言,每位專家發言時間30分鐘,提問10分鐘。下面首先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同志演講。

  他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國民經濟運行分析,通過主要指標數據分析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

  姚景源:我是根據陶大姐的指示,把今年以來我們國家的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況給大家做一下介紹。了解和分析今年以來的國民經濟運行要從去年開始。大家都知道去年黨中央、國務院針對經濟運行當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實施了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經過去年一年的宏觀調控,可以說去年中國黨中央、國務院的宏觀調控的作用可以歸結為“三個避免、兩個保持”。所謂“三個避免”,第一避免了中國經濟運行當中局部問題演變為全局性問題。在去年中國經濟運行當中的局部問題也就是說不穩定、不健康的因素主要的根源在哪里呢?主要的問題在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過快或者說過熱。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比較長時間是依賴投資型拉動經濟,前年投資增長率就出現了較大增幅,去年1、2月份整個投資增長率超過50%,縱比僅僅低于大躍進時期和92、93年的過熱時期。本來增加投資從而增加固定資產是拉動整個經濟增長的一項重要措施,現在全世界都在恐于投資不足。2月份的時候我到了澳洲和新西蘭,我們代表團說看看這兩個國家有多少起重機,可是現在中國到處都是工地,到處都是起重機,所以中國的增幅確實很快。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什么是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呢?當它的增幅超過了資源、環境和客觀經濟要素對它的支持的時候就會出現三大問題。

  具體來說第一我們國家內會對貨幣的投放和信貸提出過大需求,從而出現或者潛在金融危險。第二是導致我們的煤電油運全面緊張,現在中國煤電油運緊張的狀況很重要的原因是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第三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所以要把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壓下來。讓固定資產投資速度不超越現有的經濟運行當中諸多要素對它的支持程度,這一點很重要。經過去年的一年宏觀調控,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了平穩增長的狀態,沒有由局部過熱演變為全局問題。

  當然對投資來說也有兩方面,一方面防止投資增長過熱,另一方面要看到中國現階段投資必然會保持一定的增長程度。前天我在21世紀經濟報道寫了一個東西,我說不要責怪地方政府的官員,在投資問題上。大家都知道投資、消費、出口是三架馬車拉經濟,讓地方抓什么,出口在國外我們說不算,抓消費,錢在老百姓腰包里,難度也很大,所以只有抓投資。但是目前要真正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避免盲目的經濟建設。由于宏觀調控使投資過熱沒有影響到全局。

  第二中國的宏觀調控避免了通貨膨脹的發生。中國的物價從97年以來處在一種低迷狀態,2002年還是負數,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全世界都把它轉換成通貨膨脹率。我們的問題是2003年第四季度,2003年10月份物價指數一下到3.8,11月份是3.0,12月份是3.2,去年全年是3.9,這是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可以說大家對物價都產生了擔憂,為什么從前年第四季度開始中國的物價迅速上揚,去年的物價上漲率又達到了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呢?關鍵在糧食問題。因為我們現在糧食和以糧食為主的食品,占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30%,糧食價格的變動對居民物價指數的變動影響相當之大。中國的糧食問題是這樣的,1998年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2000億斤,在這個層面從宏觀角度看,我們的糧食是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大家知道在糧食這種農產品受自然條件約束的農產品,它的生產和價格有一個規律,西方經濟學叫“周往理論”,本期產量決定本期價格,本期產量決定下期價格,所以當時糧食價格下降,農民就不愿意種糧,所以從98年以來我們的糧食總量和價格是持續下降,一直持續到2003年。2003年我們的糧食總量由1998年的12000億斤降到8614億斤,這個時候宏觀格局發生變化了,糧食由總供給大于總需求,變成了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由于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所以糧食價格從2000年四季度迅速上揚。

  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去年的宏觀調控,在宏觀調控當中最可圈可點就是去年對糧食問題的調控措施。大家看,黨中央一方面把糧食價格交給市場,讓市場決定價格,沒有人為的打壓價格,因為農民增收主要還是靠糧食。我們搞了研究和分析,就是中國糧食總量增長100億斤,我們中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2分錢,但是如果糧食價格上漲1分錢,全國農民人均收入增加10塊錢,當然這10塊錢不能夠完全到農民的口袋里,中間還有一些環節。就是說農民增收問題上,糧食價格變動因素大于總量變動因素。所以我們講“三農”問題,農民增收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黨中央、國務院把它交給市場,沒有人為打壓這個價格,去年一年農民從價格上漲當中就增收了600億。

  糧食問題在宏觀調控角度看,價格上漲農民受益,誰遭受損失呢?就是我們這些人,我們城里人。我們也搞了一個分析,我們中國城鎮以上的人口,人均每月消費糧食現在是6公斤,我們在座的還消費不了,按照糧價上漲的幅度來計算,一個三口之家去年一個月因為糧食價格上漲,再加上由于糧食價格上漲導致的肉禽蛋價格的上漲,每月多支出33元。城鎮以上居民家庭,去年每人平均每月增收超過50元,所以應當說城市里面絕大多數對糧食價格的上漲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當然有承受能力弱的就是城市的下崗和低保失業人員,對這些人是采取補貼的方式,可以說去年正是由于黨中央、國務院在糧食問題上采取了正確的宏觀調控政策,同時加上取消農業特產稅,減免農業稅對農民種糧由間接補貼到直接補貼等等一系列措施,去年糧食取得了空前成果,這也避免了物價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措施。這就是第二個避免,避免了通貨膨脹的發生。

  第三是避免了國民經濟的大起大落,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當中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去年整個國民經濟的表現是平穩均衡的狀態。

  除了“三個避免”還做到了“兩個保持”,一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勢頭,二是使文化事業保持健康發展了。這是從宏觀調控角度看去年大體情況是這樣。

  去年年底大家預測2005年國民經濟的時候,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我們的經濟學家們,大家普遍擔憂的是三大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糧食和農民增收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問題,第三個問題是通貨膨脹問題。我們總結去年糧食的豐收有四大因素:第一是政策好,第二是天幫忙,第三是人努力,第四是價格高。我們分析去年的四個因素政策好沒有問題,今年的1號文件依然是農民問題,主要是氣侯因素不歸我們領導,能不能像去年一樣,去年糧食畝產達到308公斤,去年主要靠單產增收,在沒有大的科技變化情況下主要是氣侯條件,所以我們擔心氣侯因素。還有一個因素是價格高,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可以預測到2005年中國糧食價格不會繼續走高。現在半年過去了,糧食問題是什么問題呢?從夏糧角度,全國夏糧產量是2215億斤,增產率達到5.1%,夏糧情況很好,現在主要看秋糧,當然我們也遇到一些災害,如果沒有大的自然災害今年的總量超過去年沒有問題。現在有兩個問題要高度重視,一個是糧價回落的問題,所以要采取措施穩住糧價,使糧價平穩這是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還要解決由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帶來對農民的沖減問題,這是我們下半年的重要工作,從而使農業和糧食問題有更好的成就。

  第二個擔憂的問題是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反彈。現在看上半年的投資增長率是25.4%,比去年同時期回落了3.2%,也就是說沒有出現原來擔心的增幅迅速上揚的狀況,而是回落了。同時投資的結構也有優化,比如說影響經濟增長瓶頸的行業和部門,他們的增長幅度都很高,比如鐵路增長48%。投資的狀況的增幅同比回落,結構優化也體現在我們煤電狀況有所緩和。現在主要電廠、鋼廠、港口存煤同比增長50%以上,大家都知道拉閘限電也是這樣,1、2月份時候26個省市拉閘限電,3月份降到21個省,5月份降到11個省,6、7月份上揚,主要是氣侯問題,今年國家電網拉閘限電次數同比減少30%,這也是由于近兩年來我們加大了對煤電油運的投資,當然在投資問題上還是不能掉以輕心。但是另一個方面來說,我要講的就是長時間的國民經濟增長依賴投資確實會產生很多問題。

  第三關于今年能不能發生通貨膨脹的問題,去年年底的時候大家有擔憂。今年1月份物價通貨膨脹率是1.9,2月份是3.9,當時有一些媒體非常擔憂,當時我跟媒體講不要炒作通貨膨脹。2月份的3.9是有它的特殊性,我們要往下分析,我們現在的指數是同比,今年2月和去年2月有什么不同呢?今年2月是春節,去年的春節是1月,大家都知道春節期間中國人很重要的習慣是購買,所以春節期間價格上漲是必然的,是正常的,這是第一。第二是氣侯因素,多年來的冬季是暖冬,今天的2月出奇的冷,氣侯的變化導致蔬菜的價格變動。3月1.7、4月1.8、5月1.6所以整個物價是平穩回落的過程。所以不要炒作通貨膨脹。我在中國經濟時報上寫了一篇保障,我說通脹恐慌心理比通脹本身更可怕,要給大家一個正確的科學預期,這樣才能夠保持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西方經濟學把通貨膨脹即將到來的時候說有兩個前提或者成本,其中一個是皮鞋成本,就是當通貨膨脹來臨的時候,人們為了避免通貨膨脹的損失,人們就要跑來跑去,比如說把存款變成保值或者買東西貨比幾家,從而加劇鞋底的磨損,所以很幽默的比喻成皮鞋成本。我說在中國無論是去年或者今年上半年沒有哪一位因為擔憂通貨膨脹把加劇了鞋底的磨損。從目前價格的狀況走勢看,無論是生產資料還是生活資料都是在回落,我剛才說了整個物價指數是在1.8、1.8、1.6的消費,生產資料也是這樣,今年3月份鋼材最高價格,現在螺紋鋼、冷軋板都比3月份價格下降了1000元人民幣左右,所以生產資料的價格也在回落,這是第二個問題,我們去年年底擔憂今年會出現通貨膨脹是一個什么狀況。

  第三,我們擔憂糧食問題,擔心投資反彈問題,擔心通貨膨脹問題。現在半年過去了不能從根本上解除這些擔憂,但是確確實實這些問題都沒有向惡化發展,而且他們的發展都是按照我們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在走。這是一個基本態勢,如果說給上半年的國民經濟運行一個簡要的一句話的概括,就是說今年上半年的國民經濟運行還是保持了較快、平穩增長的態勢。這是中國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量。

  問題我這里想說兩條,第一個問題是企業利潤增幅回落。今年上半年的工業企業利潤增幅是19.1%,就絕對值來講是非常好的增長數據,而且也是過去高基數基礎上增長,問題是回落了22%,回落幅度大于增長幅度,就是回落幅度太大。第二,如果我們把19.1%再深入分析就會有更多問題,首先在今年新增利潤當中石油一家占了56%,如果再把煤炭這樣高利潤的行業也放進去,扣除石油、煤炭之后我們的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就是7.4%,在新增利潤當中石油、煤炭、鋼鐵、有色、化工這五大行業占新增利潤的99.1%,這樣分析我們就說相當數量的行業處在贏利和虧損的邊緣。企業增幅回落這件事兒是大事,這樣的現象會影響企業投資,影響企業擴大再生產甚至影響就業,所以這件事情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為什么企業增幅回落呢?從2002年開始企業利潤始終保持30%-40%的增長,為什么今年上半年回落幅度這么大呢?

  主要是三大原因,第一我們國家上下游產業市場格局不一樣,在上游產業比如石油、煤炭、電力、鋼鐵、有色,他們的市場格局是需求旺盛,所以價格持續上漲,但是下游產業的市場格局就是供給大于需求,所以價格不但漲不上來還得降。這樣相當數量的下游企業面對著上游能源動力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市場環境的制約使他們降價,勢必導致利潤增幅回落。第二我們長時間來的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的后果開始顯現,生產過剩,比如水泥,去年一季度全國水泥行業贏利17億,今年一季度全行業虧損4.2億。第三是市場變化的因素。在分析企業利潤的時候還有一條很重要,我前一段時間很難理解,作為企業利潤的下降,企業首先面對上游原材料、能力能源價格上漲企業應該通過管理消化價格上漲這部分,但是我們現在看不到全國大面積的企業管理的熱潮。還有一點企業要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看不到這些。所以擔心另一種東西,是不是我們的企業還在等待宏觀調控過去之后繼續走粗放經營的路子,如果這樣的話,對于我們整個經濟是比較危險的。

  現在我們經濟增長當中一個問題是國際收支不平衡,貿易順差迅速增加,現在的進出口是高出低進,出口增長率在30%,進口是在14%的狀況。由于高出低進,導致我們的貿易順差迅速增加,去年我們貿易逆差68億,今年貿易順差396.6億美金,7月份我們一個月增加了104億美金的順差,順差說明我們的對外貿易力量強大了,說明我們的發展,但是發展當中給我們帶來的問題,大家都感覺到和看到了貿易摩擦在加劇。當然在貿易摩擦問題上,大家都知道發達國家主張貿易自由,我們是加入世貿組織,我們既承擔責任同時也有權利運用貿易自由。但是發達國家做夢也沒有想到中國進入到世貿組織以后會有如此的生產和供給能力,我們一年出口服裝就170億件,出口鞋一年50、60億雙,所以他們手足無措。商務部在談判當中做了很大貢獻,我們還在談判。我想從我們的角度要反思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在出口當中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還不是技術創新,我們還是依賴三低,低勞工成本、低環保成本、低土地成本,依靠低成本導致低價格打國際市場,我們服裝平均30塊錢人民幣一件,一雙鞋子平均20塊錢人民幣,這種三低是沒有可持續性,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堅持世貿的原則,另一方面就出口來講也要研究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觀,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粗放經營的基本狀況。

  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各位!

  吳蔚榮: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到底如何,姚景源用了大量數據做了闡述很有說服力。在座各位有什么疑問請抓住機遇向姚景源提出。

  記者提問:剛才你報告中講到我國以前長時間是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去年我們國家實行宏觀調控,包括土地和信貸都有比較嚴格的政策。目前看起來經濟比較平穩的增長,在未來某一年或者某幾年會不會出現經濟的衰退期或者疲軟期呢?

  姚景源:依靠投資拉動經濟本身沒問。經濟增長三架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投資是拉動經濟的一家重要馬車。前年到韓國去,韓國國家統計局局長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博士,他說韓國是1962年才趕上朝鮮的,當時人均GDP是83美金,到了1977年就達到了1000美金,1995年達到10000美金。他說韓國經濟增長大家總結是三到主導,第一是政府主導,第二出口主導,第三是外資主導。這三大主導是樸正希總統提出來的,他說但是人們忘記了三大主導帶來的三大問題,政府主導必然帶來市場機制發育受到約束,而且還會有官商勾結、腐敗等等問題。出口主導會帶來內需不足。外資主導會帶來國內金融體系的脆弱。所以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一來韓國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只有20億美金的外匯儲備。

  大家總結一個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么大的國家還是以內需為基礎,拉動經濟的基礎要建立在內需上,內需主要是投資和消費。所以98年以來每年投1500億的長期建設國債,想通過內需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所以投資拉動應當說是對中國貢獻很大。高速公路90年代是0,現在我們是世界第二位,我們一系列的基礎設施都是近幾年來的投資形成的。但是長時間投資也會造成問題,長時間投資會擠壓消費,所以我們國家的投資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0%,為什么現在我們國家消費出現一些問題,這和投資率過高有關系。投資有一個特點,當投入的時候是產生需求,創造繁榮,一旦瓦解的時候要形成供給,所以長時間依賴投資拉動,最終形成生產過剩恐怕是很難避免。那時候物價不是通貨膨脹的問題也是通貨緊縮的問題。

  現在也有一種理論過山車理論,說中國經濟已經走到頂點,將逐步回落,我不贊成這個觀點,我認為投資增幅還會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出口盡管受挫,遇到種種障礙,但是我們也是充滿旺盛的活力和生機。所以我覺得中國經濟下半年會回落,但是會保持一個平穩,我認為全面保持9%是沒有問題。不要簡單的說中國經濟是不是從現在開始或者明年開始就進入衰退期。我覺得現在開始到2020年我們實現全面小康過程中,按照現在的目標,去年以前國民經濟增長率年均是9.4%,現在站在2020年的遠景目標來看我們只要保持7.2%就可以了,所以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

  提問:我覺得中國宏觀調控是對的,但是宏觀調控是不是會阻礙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

  姚景源:我到山東的時候他們就跟我講,說宏觀調控和“韓簿衢”一樣,他是一個軍閥,遇到什么都說壓下去砍了再說,現在的宏觀調控總是說先停了再說。我到江蘇擬建項目沒有地、在建項目沒有錢。我說黨中央宏觀調控的基本思想和一些下面的操作層面問題要區分開,溫總理再三我們的宏觀調控是有保有壓是點剎車,是統籌兼顧,適度微調,但是實施過程當中確實出現了一刀切的情況。對于宏觀調控還是要更多的實施經濟手段,盡量少用或者不用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優點是來的快,問題是一刀切。今年人代會在講宏觀調控的時候和去年有幾點區別,從積極的財政政策過渡到中性的財政政策或者穩健的財政政策,就是從財政政策上減少擴張的狀況。總理也明確講宏觀調控要更多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所以現在一些調控措施經濟手段越來越少,房地產上解決房貸問題,貸款利率問題。你說的問題確實有,問題主要出在行政手段上,行政手段容易產生一刀切,我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一刀切的問題太多了。

  提問:你剛才提到我們這幾年糧食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是98年糧食的高產挫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近兩年農民工大量進城,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流失比較嚴重,也已經導致農村部分田地荒蕪的現象。你認為這是不是近年來糧食減產的另一方面重要原因,如果是的話,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在國民經濟運行當中的利弊關系。

  姚景源:糧食總量的下降根本原因還是價格問題。價格過低的話,糧食總量會下降,農民利益會受到損失。農民工進城是一個進步,城市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們城鎮應該敞開胸懷歡迎農民工進城。從社會學角度看意義更大,當然由于農村的一些青壯年勞動力離開了農村給通過的生產經營確實帶來了問題。我有一種觀點,我說其實中國農民總體數是在下降,因為表面算帳的話,現在實施九年義務制教育,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農民的主體都是念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但是九年義務教育是農民拿的錢,現在都給沿海包括義烏培養了物美價廉的勞動力,所以說我是堅決反對農村的義務教育讓農民拿錢,誰提倡誰立法的應當誰拿錢。

  當然也可以從國家發達地區獲得的收入轉移到這個上面。但是絕不能因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走了以后,回頭遏制農民工進城,農民工進城肯定是一種進步,我們要研究怎么控制糧食價格,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糧食價格問題。

  吳蔚榮:謝謝姚景源精彩的演講和答疑。下一位演講嘉賓是浙江省建設廳的陳繼松廳長,陳廳長今天有公務不能到會,他特別委托浙江省建設廳總規劃司“周日良”代他的演講,演講的題目:“以規劃為龍頭,走節約型城市道路”。主要通過浙江省的實踐總結梳理城市化的理念,城鄉規劃、宏觀調控、區域資源、空間布局和調控機制,具有實踐性和理論性結合的特點。

  周日良:各位早上好。陳繼松廳長有公務,所以我代他演講,他有一個講稿,昨天會議主持人跟我談到深夜,說最好不要按照講稿來,陶斯亮大姐已經宣讀了汪光燾了講稿,我再次照本宣讀可能倒大家的胃口。所以我按照我們陳繼松廳長的意思談以下幾個觀點。

  一是介紹一下浙江省的省情,我想習書記、呂省長都給大家介紹了。浙江省目前城市化達到54%,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第四,人均國民生產總之接近3000美元,但是浙江省是資源小省,國土資源只有10.8萬平方公里,人均耕地只有0.54畝,人均用水量只占全國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大家也許會說浙江是江南水鄉,降雨量也比較大,水資源怎么這么短缺。因為浙江的地形是四方形的,河流經流長度都比較短,浙江的八大水系,除錢塘江徑流比較長外其他的河流徑流都比較短,所以浙江普遍缺水。正是這種情況因此在浙江省這個地方推進城市化必須走節約型的城市化發展道路。

  浙江省缺能源、資源,浙江省除了靠近沿海,航運條件比較好之外,整個的土地資源就是七山一水兩分地,能源的98%是靠外面調進來的。在浙江這個地方,或者說中國要城市化道路,必須是節約型的發展,和潔凈型城市發展區別在什么地方呢?我們看到整個世界城市化發展當中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歐洲的模式集聚信的緊湊的發展,一種是拉美型的蔓延型的發展。以美國為代表的發展道路不是中國也是中國國力所不能承受的,美國的城市化是建立在汽車輪子上,我們國家要在走節約型發展道路是集聚型基礎上的選擇,是有序的,在土地資源的利用應該產生更高的效益。

  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要談一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城鄉規劃的地位和作用究竟是什么。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國的城鄉規劃的基本職能是城鄉空間資源實行配置。這個配置有幾個特點:第一站在全局角度面向整個社會,所謂全局就是面向城市與鄉村,還要面向社會的發展,包括工業、農業、社會、科教、文化、體育、醫療等等各個方面。因此所有活動在城市當中的聚集需要資源,城鄉規劃就是對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各項社會職能需要空間資源的配置。第二是站在一種歷史的高度,根據中國國情面向未來合理安排空間資源,保證我們整個社會各行各業和諧的發展,因此城鄉空間、城鄉規劃部門在保證社會和諧發展,建設人與自然環境的友好型社會是起著一種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城鄉規劃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因此它在資源配置上是具有一種主動性而不是被動性。在部門當中具有一種主導性,這種主導性包括協商、調控,所以我們把資源配置放在前面,把調控放在后面。我們認為這種配置包括著調控。

  第四因為全局性和戰略性決定了具有全面性。這種全面性是面向整個社會的。因為各行各業在城鄉活動當中都需要資源,因此城鄉規劃對資源的配置性是一項公共政策。所以我們談到依法執政,要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城鄉規劃對保證社會的穩定,保證社會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具有長期性。

  第五,因為城鄉規劃在整個戰略過程當中,面向社會的全局過程中和社會經濟發展和土地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認為要做到三個規劃的合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這三個規劃當中大家各自有職能分工,我們概括來說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主要是制定目標,城鄉規劃要保證坐標的落實,土地利用規劃要保證指標的實現。這三標就界定了三個規劃之中的各自定位,在定位的基礎上可以很好的保證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目標統一,職能明確,在配合上做好協調發展。

  在一個城市當中,城市規劃正是由于城鄉規劃對資源的配置,因此在行政職能部門的管理上,在座很多是市長,規劃局和規劃室是什么關系。城市規劃局是店面,我們的規劃院是作坊,沒有后面作坊的制作就沒有規劃局前方資源的配置,城市規劃是一門技術行政學。技術的制定必須要有規劃院研究,這次汪光燾在全國城市規劃總體編制會議上中提出城市規劃要加強研究,這個研究客觀的、歷史的應該放在規劃院,所以沒有規劃院的制作,我們規劃局進行城鄉資源的統籌配置是一句空話,因此關于規劃院的改革何去何從,各位市長應該深入的考慮。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城鄉規劃是這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走節約化城市過程當中,當前有兩個問題應該有比較客觀的認識,第一如何看待汽車進入到家庭。一方面提升我們國家的產業化進步,提升我們國家科技的我們家庭的富裕,但是也應看到汽車進入家庭給我們國家的能源政策,給我們城市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講到能源問題,現在都看到了我們國家大概每年能夠產生石油是15000萬噸左右,由于汽車工業的發展,去年我們進口石油是增加了,由于石油的問題,最近報道中石油收購美國的公司,引起中美政治沖突,中國的石油問題以及中東、中亞,國家之所以把這個問題擺上議事日程,實際上目前購買汽車的是國家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對國家政治具有主導作用,因此保證石油的供應在各個國家歷來作為政治問題看待。所以為了報道我們的石油通道,這對我們國家的戰略問題發生重大影響。

  對城市問題來說,汽車進入到家庭,僅以寧波市來說,最近兩年汽車每年的增長速度達到15%以上,一個家庭如果買了一部汽車,就需要一個停車位,我們考慮到私人汽車50%進入到城市,城市的公用停車場上還要增加1.5個車位。另一方面我們的城市道路要增加面積,浙江省大中城市,交通越來越擁擠,最近寧波、杭州、溫州、臺州這些地方每年汽車增長速度都超過15%,按照這個速度增長,五年城市汽車的總量就會翻一番,我們城市基礎設施道路面積增長多少,按照投資總量來算,每年浙江省城市發展最快的道路投資的在8%,一般情況全國平均在3%-5%左右,所以無論我們國家還是西方國家在道路增長速度方面是永遠趕不上交通的增長。

  另一方面我們國家的人均用地指標。國家規定我們人均的用地指標只有100平方米,國家的規范規定我們的交通道路館場的用地只能達到8%-12%。事實上這兩年城市規劃為了保證交通的通暢,各個城市基本上對城市道路交通在用地指標方面都控制在18%-20%之間。因此關于交通問題,我們認為它既有促進產業進步、科技進步的一面,但是城市當中必須限制它的問題。為了保證我們國家在城市化過程中走節約化發展道路,必須大力促進公共交通的發展,在特大城市規劃有軌交通才能夠保證我們國家城市化走節約化的道路。

  第二個關于住宅的認識,對于居著有其屋,關鍵是“有”字,是原有還是租有,根據中國的國情既要發展房地產市場還要有一部分租屋,只有這兩種方式相結合,才能保證中國大量的流動人口的需要。也才能在我們國家這樣一個土地資源有限的基礎上,保證農民不離開原有的住宅的政策平穩實施,否則農民擁有兩處住宅是我們國情不能承受的。另外關于經濟適用房的面積是多大為好,現在國家制定是154平米,我們認為這樣的標準值得商榷,按照人均100平米的控制指標,道路交通大概達到18%-20%,按照80年代的標準制定,國家看到將來不可能進一步增加,如果按照20%-25%的人均用地指標,按照容積率來計算,三口之家在城市當中居住應該擁有住宅的權利只有105平方米,對于105平方米的認識往上浮動和往下浮動,實行租賃房屋和建設商品住宅市場化這都是我們認識問題的總結。

  下面介紹一下浙江省這幾年做的節約型城方面的工作。這幾年根據浙江省的地理環境,我們抓了三個城市群的規劃,一個是繞杭州灣城市群規劃,二是沿著浙江省沿海東部臺州、溫州的城市群規劃,三是金華城市群規劃。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著重解決產業地域分工,解決我們省委提出來的建設生態浙江的要求,解決按照我們所說的走節約化道路過程當中整個城市節約化發展的要求。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強調城際之間的交通,強調劃定生態環境保護區真正把省委提出來的生態浙江、金山銀山我們還要綠水青山落到實處。

  二我們按照統籌城鄉的要求狠抓市域規劃。第一統籌城鄉一體化,做到城鄉統籌,對整個市域的山山水水,土地園林進行統籌規劃,在規劃過程當中,做到城市、鄉村、集鎮空間布點統籌安排。二是對城市和鄉村重大的基礎設施、道路、供電、給水、污水處理、生態保護進行統籌的安排。三是對公共服務設施,文教、衛生、體育、醫療、科技這些公共設施的服務站網絡進行統籌安排。對城鄉之間資源進行統籌資源,就是山、水、土地、環境容量客觀的制定城市人口社會發展的需要,保證建立一種人和社會環境的友好相處的社會。

  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爭取建立兩規合一,中央38號再次要求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總體規劃兩規合一。實際上應該說這兩個規劃本質上是一回事兒,由于我們特定的中國國情分為兩部門執行,實際執行過程當中是可以做到合一的,做到合一的根本問題就在于摸清家底,建立在未來全局性、戰略性需要的基礎,所以城鄉統籌我們已經通過了蘭溪、義烏、湖州的試點都可以做到了,兩家各得其所,互相之間很好的相處。

  四,對未來發展土地資源的需求問題,通過前面三項工作能夠做到具體化。剛才冷水江的同志提問,中央實行土地宏觀調控現在是兩個手段,一個是財政信貸手段,另外一個是土地調控手段,再三的強調要做到兩規,城鄉規劃是地方政府管理的事情,土地利用規劃是垂直型的由中央政府調控。中央每年下達的土地指標是一個干性的,但是地方經濟的發展離開了土地不可能把工廠建到空中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城鄉統籌規劃,城市和農村進行總量計算,我們經過城鄉統籌規劃,做到減少農村存量,盤整空心存,縮小農村建設的總不用地量用于城市建設。另外對經濟上沒有一定能力對農村進行改造的,我們在時間上進行平衡,以此解決發展當中的城市瓶頸矛盾。

  五、通過城鄉統籌規劃,對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歷史街區的保護、水系進行空間管制,從縱向上保證我們走節約化城市道路中對節約空間資源的控制。

  這兩年來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在空間上面,環境保護方面浙江出現了方方面面的市與市、縣與縣、鎮與鎮的空間矛盾,區域的協調已經擺上了我們的議事日程。所以如何加強發展當中的協調問題,我們省里成立了以省長為主任的省城鄉規劃工作委員會,在市政一級,一半以上的市成立了市規劃委員會,通過規律委員會主要是解決空間發展當中的協調問題,通過這樣的委員會建立一個發展過程當中的協調機制。嘉興市委員會成立以后前前后后已經開了100多次會,比較好的解決了平原地區三峽的污水處理、垃圾場問題,我想借這個機會就按照陳廳長的意思把浙江省走節約化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向各位做一個扼要的介紹。謝謝各位!

  記者提問:義烏面臨著一個城市的煩惱問題,你能不能談一下義烏這樣的城市應該從哪方面做好呢?

  周日良:義烏這個城市成為中國的小商品海洋,這應該說是義烏的人民和歷代的領導在中國的土地,在浙江的土地上創造出的一個奇跡。從交通區位條件來講義烏成為一個流通的中心,在沒有成立之前地理學家也好,商品經濟學家也好都不會看好這片土地,但是事實的發展使得我們搞經濟地理的同志,搞城市規劃的同志,還有搞經濟學的同志今天聚集一堂到這里一看都目瞪口呆。義烏有發展商品經濟得天獨厚的條件,另一方面義烏歷任領導一代接一代的使義烏形成了雪球效益,我覺得義烏城市化過程當中應該進一步發揮這個平臺,通過市場把小商品的制造和加工吸引到這兒來,以此推動義烏、推動金華還要帶動浙江省的城市化道路。

  提問:省里面總體規劃報國家批的時候建設部和國土資源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第二個問題過去國土和建設是合二為一的,現在分開了,現在看起來這兩塊應該是合并更好,今后會不會有那種趨勢呢?

  周日良:浙江省我們土地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兩家能夠做到兩規合一,互相之間邊界清楚,省域城鎮土地利用規劃方面按照國家部署明年將展開,在浙江開展這項工作有良好的工作環境。這個規劃做好之后建設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那將來要請汪光燾部長拍板決定。

  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總體上說都是土地的安排和使用。80年代沒有土地局,隨著我們國家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國家把土地問題看的越來越重,至于未來發展的走勢,最重要建立我們整個社會全民族對土地意識高度認識上,從節約城鎮成本角度看,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它的原點,但是什么時候實現就有待于我們在座的各位,還有我們各行各業對節約利用土地的認識。現在看來城市規劃工作是地方政府工作,從地方政府角度說使用土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局部問題,但是從全國來說如何保證16億畝耕地,這涉及到一個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所以站在國家的角度上說對土地實行控制也是必要的。因此這是一對矛盾,這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想這個問題通過市、縣、省三級政府的努力,最終到上面是會統一的。

  吳蔚榮:非常感謝周日良總規劃師的答疑。下面我們進行第三個演講。昨天晚上林毅夫教授粉塵撲撲的趕到義烏,下面請林毅夫教授。

  林毅夫:感謝吳市長的介紹,有感謝羅書記的參加,我也非常感謝各位嘉賓來參加市長論壇,并且邀請我來這邊做一個報告。這是我第二次到義烏來,去年7月份的時候第一次來,距離去年的時間非常短,但是就在這短短的一面也看到了義烏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

  回想義烏改革開放之前是一個窮鄉僻壤,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和義烏人民的努力下,把義烏建成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商貿中心,這樣的成就確實讓研究經濟學者們感到目瞪口呆。一方面給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中國發展的希望,所以我再次向義烏市委市政府和義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這次市長論壇在義烏召開我想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向義烏人民學習義烏發展的經驗,二是交流各個城市自己發展的經驗,以便制定“十一五”規劃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今天早上想從經濟比較過程中怎么樣達到效益和公平的結合點,在“十一五”計劃當中怎樣來實現,從五個方面談談我個人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第一個方面就是怎么樣發揮各個地方的比較優勢,形成各個地方的競爭優勢。比較優勢可以講是經濟學當中最古老的概念,在亞當斯密1776年出版的國務論當中這個概念已經在很多地方利用,但是提煉提出來的是呂佳圖,認為是各個國家進行國際貿易的最主要原因。這個理論被提出來以后不斷發展。現在經濟學里面講的比較優勢是按照各個國家的經濟要素比重結構來談,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地方擁有的資本量多少,我們知道資本現在的概念是拓寬了一點,二是各個地方擁有勞動力有多少,三是自然資源。如果一個地方勞動力相對少,資本相對多應該發展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生產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品,用勞動力相對密集的技術。反過來如果資本相對豐富,勞動力相對少,就應該發展資本相對比較密集的產業,生產資本比較密集的產品,用資本比較密集的技術。同樣道理自然資源也是這樣。

  按照國際非常著名經濟學家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適用的一個概念。但是最近幾年美國哈佛大學又有一位教授邁克提出了競爭優勢理論。這個概念國內國外都非常盛行,有不少人就認為比較優勢理論是200多年前提出的理論,現在競爭優勢是新提出的理論,因此應該用競爭優勢理論替代比較優勢理論。這個概念我在各個地方聽的非常多,我想進一步分析一下,并且說明各個地區只有發揮比較優勢,才能形成競爭優勢,如果不發揮比較優勢的話,那么競爭優勢是形成不了的,為什么這樣說。

  邁克教授所講的競爭優勢理論到底是什么?他講一個地方要形成競爭優勢必須符合四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這個地方有什么廉價的要素,生產當中就要多利用這些廉價的要素,其實這一點也就是前面所講的比較優勢的概念,比如說為什么在勞動力多資本少的地方發展勞動密集的產業,因為那個地方勞動力相對便宜,資本少,資本必然要相對昂貴,所以邁克講的競爭優勢的內涵其實是比較優勢。

  當然邁克教授所講的競爭優勢還有三點,第一是市場規模。一個地區生產什么產品、發展什么產業,只要這個產品和產業在國內市場有很大的市場規模。二是發展的產業最好是在當地形成一個產業群,很多企業生產這個產業各種不同的部件,各種不同的生產環節。三是這個產業是競爭性的產業。邁克講的后面三點和前面講的發揮結構優勢到底是什么關系,可以說市場規模沒有什么直接關系,市場規模是決定這個經濟里面有多少人口,你的購買力有多高這和發展水平相關。同樣的人口、同樣的規模,那你的交通信息條件好不好,給了人口規模、收入水平,如果交通運輸好的話,市場涵蓋的范圍就比較大,當然這一點對企業,對政府來講基本上沒有多少選擇權,唯一能選擇的就是把交通運輸條件改善一點兒,上市場規模大一點兒。這一點和前面講的要素結構沒有什么關系可以獨立思考。

  但是其他兩點產業群和市場競爭是怎么形成。形成產業群聚的前提是要發展的產業一定要符合這個地方的比較優勢,如果沒有比較優勢基本步可能形成產業群聚。我們以美國為例,今天人均收入達到30000萬美元,主要是人均資本擁有量非常多,造成勞動力相對昂貴,資本相對便宜。美國這樣資本相對豐富,勞動力相對資本非常稀缺,非常昂貴的國家,美國要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基本上不會有幾個工廠在那兒生產,因為它賺不到錢,只有在政府補貼保護下才能生存。不像浙江這個地方,浙江這個地區是可以利用非常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在市場當中有很大的利潤,可以吸引很多企業。所以如果發展產業的水平和我們的發展階段和我們的要素結構水平不一致的話,在美國那樣的地方也沒有辦法靠扶持的方式讓紡織業在美國任何一個城市形成很大的紡織業的中心,有各種不同的生產各種不同的產品。這個道理在國內也是一樣的。

  比如說國內勞動力相對多,資本相對昂貴。尤其是50年代我們還是一窮二白的農業國家,我們推行過重工業優先發展,汽車是一個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和我們50年代的生產要素結構相比完全不相符合,所以要建立一個汽車,比如一汽在長春,基本上長春就是一個一汽,武漢也只有二汽,只有國家保護補貼才能扶持起來,當然就不會有很多企業進入就不會形成群聚。同樣道理,在開放的市場當中國家保護補貼的企業是沒有生命力,國家保護補貼的結果肯定是限制介入,給予市場壟斷就不會有競爭。所以這樣講起來,競爭優勢的概念是很好的概念,任何產品到市場上要占有市場,獲取利潤一定要有競爭力,可是競爭力背后的來源是什么?首先是比較優勢,不符合比較優勢就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

  前面講到結構和市場規模這兩個似乎是相對獨立,總的來講還是比較優勢比市場規模更重要。我們首先從歷史實證來看,比如美國是一個大國,當然它有國內市場規模大的優勢,但是在發達國家當中也有國內經濟規模非常小的國家,比如瑞士、西歐的很多國家瑞典、比利時、荷蘭都是很小的國家,但是也發展的非常好,國內的市場規模肯定是很小。最重要的原因是現代經濟當中,交通運輸條件,現時條件已經大量的發展,國際的規模在全球化當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這樣講起來,固然大國在發展某些產業上似乎有一點兒優勢,但是這個優勢也完全沒有辦法來補償比較優勢所帶來的問題。

  搞清楚了這樣的概念以后,各位是市長,我是經濟學家,我把理論講完以后就可以了,你回去要做規劃,要指導各個地方的產業指導,怎么按照比較優勢的概念指導。我作為經濟學家可以講中國這個階段是勞動力相對多,資本相對短缺,應該發展勞動力相對密集型的產業或是資本密集型產業當中勞動力相對密集的區段,可是符合這兩個概念的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或者資本密集型產業當中勞動力相對密集的區段,可能有成千成萬個,你們地方的資源不可能把符合這兩個條件的所有產品都生產,只有選擇一些符合的,能夠發展起來,能夠形成產業群聚的產業發展。

  怎么樣選擇呢?我根據到國內不少地方考查訪問得到的經驗和各位交流一下。我覺得有四個參考,一個參考是選擇當地有傳統的產業,當地在生產某種產品上或者某中產業發展上已經有歷史傳統了,舉幾個例子,比如說揚州市有一個“杭吉鎮”是全國的牙刷之都,他說如果杭吉鎮牙刷廠不開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貧瘠。這個鎮從清朝道光年間就開始生產牙刷所以有歷史傳統。6月份我到南昌考查,有一個“文港鎮”是全國的鐵筆之都,70%國內生產的只要用鐵的筆,那個地方生產的達到70%,“文港”這個地方也是從宋朝之前就開展生產筆了,所以也是有歷史傳統。還有一個例子山東濰坊生產蔬菜,即使我們以糧為綱的時候那個地方的農民也一直種蔬菜。反過來說義烏的小商品城也有歷史傳統,我們這個地方有“雞毛換糖”專門做小生意的傳統,這是第一有當地傳統。

  第二我提的建議是當地有國有企業。我們在50年代的時候,國有企業很多產業不含比較優勢,當時我們是一窮二白。我們50年代汽車產業可能是美國最先進的產業,但是現在美國出現了信息產業、生物制藥產業、生物工程產業,這個資本和技術密集度都比汽車產業高多了。我們改革開放這20幾年經濟基礎條件變化也非常多,我們改革開放26年平均每年經濟增長速度是9.4%,26年的時間我們的經濟規模提高了10.3倍,我們現在資本擁有量、技術擁有量和50年代時候比較起來已經改善非常多了,在這兩個條件下很多原來是不符合比較優勢,需要政府保護補貼才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現在其實可以煥發活力。

  這里舉兩個例子,第一個重慶,原來是我們的工業基地,是老工業區,重慶現在是全世界摩托車生產之都,全國摩托車每年生產一千多萬輛重慶生產400多萬輛,因為在過去的重工業基礎下,打了很多裝備業的基礎,原來是國營廠現在民營化了,很多小廠各種零部件都能生產。我三年前到重慶訪問遇到力帆集團的“李明善”,他50多歲從雜志社編輯下海只有20萬塊錢,怎么進入摩托車行業呢?而且十幾年的時間里面發展到現在年產超過100萬輛,個人資產超過40億。他92年進去的時候,最重要的本領是他很會畫圖,他可以把零部件拆開以后按照尺寸畫出來,因為當地的裝備業的基礎非常好,所以他可以外包生產,先不給錢,等人家做好以后一組裝就可以賣了,他就靠20萬這樣起家,為什么能這樣呢?因為當地有國有企業形成的產業群聚,這個產業群聚基本符合我們的比較優勢,所以他可以用比較少的資本加上他的才能,所以他現在發展的非常好。

  我上個月到青海又看到一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例子,我到西寧看到當地有一個環境衛生設備廠,生產垃圾車,為什么生產垃圾車可以呢?同樣,因為改革之前西寧那個地方環衛車一年國內需求量不多,上千輛都是組裝的,主要零部件都有,關鍵的設備從國外引進,我們勞動力便宜加上當地有一些零部件,基本上現在可以占國內30%的產量。

  第三,當地有獨特資源。大家知道很多,寧夏的“果籍子”,新疆哈密的葡萄干。我們知道江西有銅,“文港”鎮這個地方就是把銅的下腳料以及生產筆的傳統,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生產出來。

  第四是當地已有產業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說義烏這個地方原來是一個農區,基本上沒有什么工業,但是現在義烏有很多工業,比如織襪業、文具業,因為義烏這個地方有市場,有很多銷售,然后從銷售往會延伸到生產,生產的東西還是勞動力比較密集,技術相對比較傳統,符合我們的比較優勢,又有市場經驗所以結合起來。如果能夠比較好的選擇,按照前面四點,當然還有其他很多,來發揮各個地方的比較優勢,利用國內的市場形成產業群聚,發揮市場競爭優勢,其實如果能這樣做的話,我們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里面的很多目標都能夠自然而然的達到。

  我們發揮比較優勢,變成利用當地有利條件形成競爭優勢以后,這樣的產業首先是不需要政府扶持,其次可以占有很大的市場獲取很大的利潤,有了利潤就能夠再投資,就能夠進行產業的產品技術升級,它的發展就是可以持續的。所以發揮比較優勢同樣可以達到經濟發展的可持續。同時發揮比較優勢還有利于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當經濟發展好了以后,蛋糕做大了,永久的資源多了,解決社會問題的基礎就好了。改革開放以后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的比較好,也可以講東部沿海地區在社會問題上解決的比較好,城市里面的就業問題、救濟問題、農村的醫療衛生、養老保險的問題都解決的比較好,這是和經濟增長有關和政府財力越來越多有關系。

  其次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收入分配總的來講也會在經濟增長過程當中越來越好。我們看看窮人和富人的差別是什么。窮人只能用自己的勞動力賺錢,富人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還可以用資本雇傭其他人賺錢。窮人賺錢的來源有一個,富人賺錢的來源有兩個。如果我們經濟發展過程中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可以想象目前我們這個階段有比較優勢是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或者資本相對密集產業中勞動力相對密集的區段,沿著這兩個方向發展,能創造的就業就非常多。讓只有勞動力的窮人可以得到充分的就業,首先有工資收入。而且按照這樣一種方式,我們的經濟會最有競爭力,資本積累的速度會最快,這樣就會造成勞動力由現在的相對多,相對剩余相對豐富,逐漸變成勞動力相對少、資本相對少,我們知道什么資源少什么價格會上升,所以勞動力價格會不斷上升。

  反過來資本,當我們很窮的時候資本家的資本是優勢,隨著經濟發展資本又相對稀缺變成相對豐富,資本回報不斷下降,勞動力的回報不斷上升。窮人具有優勢的資源不斷上升,富人具有優勢的資源不斷下降,在經濟發展當中也會導致收入分配的不但改善。所以我們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抗社會的前提按照比較優勢發展。

  除此以外我想談四點。第一點除了按照比較優勢之外還要重視技術創新的重要。全國符合同一比較優勢,又有歷史傳統的地方非常多,各個地方在競爭當中怎么樣脫穎而出,關鍵在于能不能掌握技術的不斷創新。這里面可以拿山東濰坊“壽光”縣的例子,壽光歷史上有種蔬菜的傳統,我相信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區縣里面有種蔬菜傳統大概非常多,每個省、每個地方應該都有,為什么濰坊成為北方的技術中心呢?主要的是技術創新作用。80年代中前到北京去,冬天有一個景象是冬儲大白菜,蔬菜非常單一。當時濰坊看到這種情形,知道國外有一種新技術是塑料大棚,因此濰坊率先建設塑料大棚可以種反季節菜,就是靠種反季節菜,北京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對蔬菜需求比較多了,它靠種塑料大棚提供給北京市場,因此就發展非常快,形成了一個中心。后來塑料大棚這個技術也很簡單,從北京到濰坊的距離七八個小時非常遠,從交通地理上沒有什么優勢,很快北京近郊也用了塑料大棚,河北廊坊這些地方都用塑料大棚,濰坊能生產的蔬菜其他地方都可以生產了。濰坊又一次進行技術創新,大部分人都用塑料大棚的時候,他從國外引進新的蔬菜,新的品種,現在濰坊種的蔬菜基本上都是十年前不曾看過的蔬菜。依靠不斷的技術創新一直到今天繼續發展。

  科學家講技術創新一般講是新的發明,但是作為企業家,和經濟學家講技術創新,其實只是說在新IT生產的時候比上一級的技術好這就是技術創新。對于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講,如果了解技術創新的含義其實對我們有很多便利之處。因為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技術差距。很多在發達國家也許是已經過時的技術,拿到國內來都比現有的技術好很多。只要拿過來就是經濟學上或者企業所講的企業轉型,這一點對我們發展中國家來講特別重要。比如為什么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上出現了幾個奇跡式的經濟,一個是日本的奇跡,它從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用了40多年的時間,到1988年人均收入趕上美國,第二是亞洲四小龍奇跡,香港、臺灣、韓國、新加坡,60年代進入經濟高速增長,80年代人均收入水平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二。再就是我們改革開放以后,連續26年平均9.6%的經濟增長,主要原因都是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比較好的引用技術。我們知道IT業研發費用是非常高的,在最前面研發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失敗的概率也非常高。一般是人家研發以后有專利費等等收益非常高,其實我們看到研發成功有市場的技術有很大的回報率。可是按照統計學研究95%的研發沒有取得任何可用的技術。5%可以有技術被研發出來,可以申請專利的,到最后十項當中真正有市場價值的大概只有一項。也就是說如果在最前面的技術上做研發,很可能一百項到最后只有一項是成功的,如果你看到一項成功回報很大,可是別忘了其他的99個失敗也是取得成功的成本,這個角度上講研發其實對于最前沿的國家和企業是不得以的事兒。因為他不研發技術他是等死了,他要研發技術很可能是找死。

  對于我們國家而言很多技術是過了專利期的,我們引進是不要用成本的。就要用成本付專利費只需要研發費用的三分之一就夠了。如果很巧妙的利用專利技術,發展中國家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技術變遷,亞洲四小龍、日本和我們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展這么快,這都是因為這個因素。

  當然并不是說我們發展中國家不要研發了,什么狀況下我們必須研發呢。也就是說某個產業上我們有比較優勢,沒有比我們更發達的國家在同一個產業上有比較優勢。在這種狀況下通常我們必須研發,為什么發達國家比較研發。因為發達國家有比較優勢,但是沒有比它更發達的國家在這個上面有比較優勢,研發是成本最大,風險最大,只有資本最豐厚的國家在這個生產活動上有比較優勢。發展中國家其實也有一些產業已經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有比較優勢,但是比我們更發達的國家都不生產,比我們落后的國家也開始進入生產,但是比我們落后當然不會研發,這種狀況下必須自主研發。比如前面講到的重慶,現在是全世界的摩托車之都,比我們更發達的國家基本上不生產摩托車了,這種狀況下摩托車當然還要技術改進,當然還要新品種出現,我們國內就必須自己搞研發。我了解到重慶市現在在摩托車上面每天所取得的專利平均五件,一年是一千八百多件專利,因為沒有比我們更發達的國家生產摩托車,所以我們必須自己研發。

  這是關于研發的技術來源。在這里我強調技術重要性的時候,想再強調一下,技術很重要,但是必須清楚技術也不是越高越好,技術也不見得越高越好。研發新技術的原因是什么?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開發新產品。其實只要在質量相同狀況下成本越低越好。我這里舉幾個例子說明,前面提到在揚州“杭吉鎮”是全球的牙刷之都,一個很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歷史傳統,和它在90年代的時候“三笑企業”,在70年代的時候是下鄉到山東,改革開放以后80年代初也生產牙刷,可是山東那個地方沒有產業群聚沒有市場規模效益,所以經營的不成功,后來回到“杭吉鎮”和其他四個兄弟開始生產牙刷,當地有產業群聚所以賺了一點錢。90年代初他發現,他的牙刷和“杭吉鎮”的牙刷是同一水平的競爭,價格非常低、利潤非常薄,市場規模擴張非常難,93年的時候,他看到一個報道,北京開一個國際機械展,介紹材料中有一家德國的牙刷制造設備,這個設備一套是300萬人民幣,然后“韓國平”決定買,當時其他兄弟都認為他發瘋了,按照他們的計算,把設備買回來以后,每只牙刷的成本要增加兩毛,他們當時賣的牙刷也不夠兩毛怎么賣出去。何況當時90年代初有300萬家產日子已經很好過了,所以兄弟們都反對,但是韓國平很有眼光,他下定決心把這條生產線買回來。我覺得他的成功不在于把這條生產線買回來。當時的牙刷有幾個特點,一刷毛就掉,一刷牙齦就出血,韓國平就想為什么國外的生產線生產的牙刷不掉毛,而且牙齦不出血,引進了以后發現他們的設備在牙刷要磨光,毛安裝的比較牢,他發現這個設備和質量有關只是一道工序,如果拆開買最后一道工序只要80萬,最后他買了幾套最后一道工序所以就大大節約了成本。為什么這樣呢?國外人力資本比較高,都是自動化生產線,而我們是人力資本密集的,所以我們前面的工序都由工人完成,這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我7月份大寧夏參觀又看到同樣的例子,寧夏有一個制造膠囊的企業,這家企業有兩條生產線,一條國外的生產線,一條國內的生產線,這兩條生產量差不多,國外的生產線只要一個工人,國內的要兩個工人管,仔細計算一下用國內這條線效益遠遠高于國外這條生產線。國外引進是120萬,國內引進的是60萬,60萬每年按照利息計算5%就是三萬,一條設備頂多用四五年,國內生產線就省7萬,多一個工人的工資成本也是比較低的,所以用國內的還是比較省。所以引進技術的時候一定要以技術為最重要,另外不要認為技術越高越好。

  通常地方邀請我看都會比較熱情,經常跟我講這個生產線是德國引進的、意大利引進的,只要一個工人就可以,我經常有疑問,經濟上是不是核算,只要不影響質量成本越低越好。國內引進的設備是盡量不用勞動力,而國內勞動力非常便宜,所以引進技術的同時考慮如何增加更多勞動力。

  第三就是人才的重要性,這個大家已經講的非常多了。因為要把資源技術市場結合起來,總是要靠人才能結合起來。我們想想全國著名的“大丘村”“華西村”背后都有一個老莊家,這都是人才。其實我們看任何一個成功的地方,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后都有一群人才。比如說我們義烏,小商品能夠發展起來,還是說義烏這邊有一群能夠掌握市場經濟規律,能夠組織市場資源的人才。通常各個地方的人才在第一代,80年代涌現出一批,有不少是原來走街串巷的,義烏是因為戚繼光打倭寇的時候就有跑到全國各地,這個地方比較窮,所以雞毛換糖。重要的現在已經進入21世紀了,原來在市場競爭當中涌現出的一批人,會繼續有這樣的人用這樣的方式涌現出來,更多是從正規的學校教育里面培訓出來。學校教育也是一個進程,市場里面是面對競爭,學校里面通過考試也是一種競爭,在這種競爭中也是不斷的淘汰人才,選擇人才,各個地方對人才該怎么辦。尤其是21世紀,一方面是當地培養,另一方面是從外面引進。有時候外面引進一個人就會形成一個產業。

  我們說一個例子生產毛筆的,歷史可以上述一千年,毛筆最有名的應該是梧州的,為什么南昌那個地方就有毛筆呢,宋朝的時候他們娶了一個媳婦,她原來在梧州的把家里的工藝帶過來,所以后來我們這兒生產了毛筆。我們目前義烏這個市場非常好,怎么樣進一步提高,要技術,技術通常在人的腦子里。蔣市長跟我們說日本在小商品上也做的比較好,但是他們有一批老藝人、老工匠,他們到了這個地方,把他們引進來以后,工藝稍微改一下我們的工藝就會提高,所以人才是關鍵,要從外面引進是非常劃算的。美國和日本的競爭當中美國的優勢是開放經濟從全球引進人才,日本是相對封閉的經濟只用當地人才。

  第四點是資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前面講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的話,相當重要的必須發展勞動力相對比較密集的產業,那么它的特點是什么,以中小企業為主。但是我們現在的金融結構還不適合中小企業的融資。一方面的金融機構先天的愛富嫌貧,二是國內銀行目前還是以四大銀行體系為主,大銀行對小額貸款通常是不愿意做的。這樣給我們發展中小企業帶來了困難,在這點上困難是現實,但是不能在困難面前止步,必須想方設法克服困難。

  我上個月到山東考查龍頭企業,山東在農業產業化方面龍頭企業發展不錯,他們在扶持龍頭企業方面,有一些順口溜很有意義,比如解決資金問題靠五個一點,企業籌一點,外資引一點,銀行出一點,農民補一點、政府補一點。這里我想談一下外資的作用,國內資金很重要,外資也很重要,引進外資不僅引進資金,也會引進人才、技術、市場。我們在國內發展比較好的兩個區域,珠三角、長三角,珠三角發展起來主要靠香港和臺灣,長三角的發展除了當地的產業基礎和臺灣的資本和發達國家的資本也是息息相關的。

  最后我講一點兒,雖然是最后一點,但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政府的作用,研究經濟學的人受到主流經濟理論的影響,一般總是認為政府的干預越少越好,政府只是做基礎設施、安全、財政這些服務,這對發達國家來講是很適合。但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講政府在發展中要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發達國家的技術往哪個方向發展是未知的,政府沒有辦法干預。但是我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我們這樣一個轉型國家來講,如果我們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產業的發展的軌跡是可以預測的,我們這樣一個轉型國家市場體制極端不完善, 需要政府積極參與才可以。在這里引用亞瑟的一本書《經濟增長理論》當中的一段話,基本結論是這樣,如果你看到一個成功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你可以看到它背后非常明智的政府。但是遺憾的是更多的政府是不明智的,造成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困難重重,而且這個故事可以成本的書。

  那么怎么做一個明智的政府呢?我提供三點意見,第一點意見一定要對經濟的發展方向把握好,順著方向推動是利半功倍。這里以義烏的例子說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改革,市場發展是方向,可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市場的概念在當時還是很有爭議的。但是義烏縣82年就提出四個允許,允許農民進城,允許長途販運,允許打破城鄉界限,允許多渠道競爭,就靠這四個允許形成的政策環境,才把義烏人從歷史上積累下來的“雞毛換糖”的人力資本釋放出來,在這樣交通不發達,窮鄉僻壤的地方建立了商貿中心。不僅是開始的政策正確,每個階段都有很多正確的政策,很多地方85年以后看到了市場,義烏從街邊擺攤變成大棚,又進入室內又到現在的第一期國際商貿城、第二期國際商貿城。

  我去年考查覺得很值得學習,義烏市場這么好,攤位的價格會漲高,就會有人來投機,有人來炒攤位,如果炒攤位,這個地方批租一畝地22萬塊錢,一個攤位100萬輕而易舉就可以賣出去,如果允許這樣做的話,義烏的小商品的展銷交易的成本就要大大提高,和其他地方的競爭力相對就要下降。所以當時就制止了這種行為,不允許這種炒攤位的情形,這是政府的作用,如果不作為的話可能像炒房地產一樣。這是第一點政府要適時干預。

  第二要理順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發展,因為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話這個產業就有競爭力,政府把條件設計好這個產業就發展起來。如果不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話,這個產業發展不起來,政府就要保護補貼,必然有很多干預市場發展不起來,變成政府代市場做決策。政府的角色在市場經濟中應該是搭臺,企業上去。怎么只做搭臺,就像前面說四個允許,后面制止炒作攤位,然后讓企業發揮自己的積極性,組織市場、組織產品、組織資金資源,前提還是按照比較優勢。如果違背了比較優勢讓企業發展,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你都保護補貼,政府就理不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

  我講的這幾點希望給各位市長在思考下一步經濟發展的時候有所貢獻。謝謝!

  吳蔚榮:林毅夫不僅是一位著名經濟學家,同時也是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的副主席,所以他對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些實際情況也有很深刻的了解,正因為這樣今天他的演講在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把握的非常好。深入淺出的論述一些經濟理論,尤其是如何發揮比較優勢的問題。也對我們經濟發展當中如何發揮比較優勢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對在座的市長們很有價值。他今天提出了很多問題,資金問題、人才問題、技術創新問題,我感覺很有新意,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

  下面是提問時間。

  提問:我們主要是制度經濟學研究義烏的發展軌跡。但是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在一定的空間地域的,我們該如何利用保羅的空間經濟理論解釋義烏發展奇跡。

  林毅夫:空間經濟理論并沒有固定的規矩。空間經濟理論來講日本在亞洲是邊陲,在太平洋也是邊陲,屬于單單講空間經濟理論的話,日本好象發展經濟條件也不好,可是當經濟發展起來以后,就變成中心了。比如現在全世界的航線有多少要到東京去,東京變成亞洲航運還有貨運的中心城市。所以邊陲和中心的概念是按照經濟活動量、經濟中心來決定的。

  比如說義烏這個地方,現在經濟為什么這么大就是是經濟中心,其他的地理、空間可以堅的,比如航線可以建。那么怎么樣在義烏現有的產業、經濟活動的特性基礎上,沿著比較優勢方向發展。現在是小商品交易中心,可以變成比較大商品的交易中心,變成整個國際的各種商品的交易中心,潛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很可能這個地方的成本競爭力不如其他地方,慢慢你的優勢會喪失,我覺得重要的還是找準這個地方的優勢,利用現有的基礎繼續發展下去,只要繼續發展下去,你本身就是一個中心,反過來講的話,你就是邊緣。

  提問:義烏政府對經濟的主導作用非常明顯,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我始終認為進行自由經濟,政府在和平時期主要是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義烏這是一個偶然現象不是必然現象,你如何看待呢?

  林毅夫:你所根據的理論是最發達的國家提出來的。世界經濟學的中心從英國轉移到美國,所以現在讀的經濟學基本上都是最發達的經濟學家根據最發達國家的經濟現象提出來。最發達國家的產業和技術都是在全世界最前面,它的產業和技術下一步往哪兒發展誰都沒有辦法判斷出來,因此在那種狀況下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企業在市場競爭海洋當中自己游,生存下來就繼續前進,死掉就死掉,因為政府干預不會比企業自己摸索更好。

  但是我們是發展中國家,企業發展、產業發展的方向是有跡可循的。第二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是轉型中國家,我們很多制度的建立是需要政府參與的。其實義烏不是例外,比如說壽光塑料大棚的引進是當地政府的行為,第二點是當地政府農業推廣部門推廣的,第三點不僅是蔬菜要生產出來,還要把蔬菜賣到北京去,當時的交通運輸條件非常不好,當時的關卡非常多,也是市委市政府到北京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談好建立了綠色通道發展起來的。

  我覺得也許等到一天我們的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水平,或是說我們的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70%-80%水平,那時候一個國家自己的產業要不要搞研發,要不要搞新技術、新產品創新,相當大程度取決于你所在產業有沒有比你更發達的國家有這種技術,如果有可以靠引進。可是當我們人均收入提高了以后可能七八層的技術都是你的國家最發達,就需要自己開發了,也許那一天信奉的理論適用,可是今天還不太適用。我們必須先過好今天的日子才能講將來怎么過日子。如果腦子里想的都是現在怎么過日子,現在又窮又餓把自己餓死了,就不會有明天了。

  吳蔚榮:再一次讓我們以熱烈掌聲對林毅夫教授的演講和答疑表示感謝。下面請首信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信祥博士發言。

  陳信祥:我這里主要匯報一下“中國城市之窗”的發起情況和目前運行情況以及下一步的建議。

  2004年中國市長協會會長聯席會上陶斯亮會長宣讀了王歧山會長的倡議書,主要為提供一個城市信息共享的平臺,幫助城市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從而促進我國信息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市長協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和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中國城市之窗”計劃。

  倡議書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贊同。市長協會大家都非常了解,是整個項目發起的總牽頭總負責,市長協會為市長服務,為城市服務的功能與宗旨提供了建設城市聯盟,城市聯盟服務體系的前提保證和運行基礎。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輔助政府決策,服務企業的需求,推動電子商務和諧發展,擁有中國電子商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及豐富的企業資源。發揮電子商務發展的動態,為合作提供了政策、標準、規范、內容的支持。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北京市郵電部、廣電部、中國人民銀行共同發起組建,至今完成了多項北京市重大信息化建設工程的建設、運營和維護。成為國內領先的數字城市建設和運營商。并且2001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首信成為合作的技術支持單位。

  “中國城市之窗”的建設目標與內容,主要是作為城市聯盟的門戶,將是對城市聯盟體的全面展現,是城市聯盟的信息網站,是超越城市、區域地理界限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它以聯手發展區域經濟、實現區域經濟互動為目標,將城市信息清晰分類、有機組合,為市長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在這個統一的誠信平臺上,各城市聯合提供跨城市的電子商務、物流、旅游等綜合服務,聯合帶動各城市的發展。

  建設內容包括:城市聯盟門戶的實體發展、城市聯盟服務的提供、城市聯盟資源的共享,城市聯盟服務平臺的開發、運營模式的設計等等。

  “中國城市之窗”發展的總體思路,以城市經濟發展為中心,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城市經濟發展希望突破新政區劃的限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區域經濟互動。城市聯盟特別是企業家將通過“中國城市之窗”,誠信平臺上獲取會員個性化的經濟信息、進行互動經濟活動、取得實際的經濟效益。

  通過交流經驗、共享信息、研討共性問題,探索城市管理的創新機制,為建設和諧城市提供服務平臺。

  城市聯盟的網站,而不是城市網站的聯盟,這是我們這次“中國城市之窗”重要的特點。城市聯盟是本計劃建立與發展的基礎。目前存在一些跨城市概念的網站,通常是從行業需求出發,將城市網站中某一方面信息簡單集合,只是達到了簡單的連接各城市的網站,提供各城市分散的信息,還不能解決超越城市、區域地理界限公共服務的需求。“中國城市之窗”是城市聯盟實體的基礎上,建立的城市建信息、服務的互聯互通,誠信交易的平臺、是面向市長工作的個性化服務窗口。

  在“中國城市之窗”的建設過程中,強調強強合作、聯合建設、滾動發展、充分發揮中國市長協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各自在組織協調、基礎設施、技術實施方面的優勢。并且以此為起點,不斷擴大企業加盟實現強強的合作。聯盟城市共同擁有聯合建設,這個計劃將依靠加盟的城市,各位市長的支持,突出發揮各個城市的優勢,各個城市在信息化建設中都已經有一定的投資,培育了雄厚的技術力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面向各城市的需求,發揮企業作用,避免重復建設。實行低成本、高效率、節約型、可持續的發展。

  目前不少發達國家的城市都有城市聯盟。

  我現在匯報一下主要的欄目,城市直通車介紹各城市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情況,全面展示中國現代都市風采,促進同不國家、地區、不同城市之間信息交流和資源流動。

  可以直達聯盟城市的政府網站。通過在各省、直轄市地圖進入城市介紹,包括城市間接及城市領導資料介紹。

  應急處理。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是城市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本欄目公布了世界各城市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以幫助各城市綜合應急處理能力的提高。包括欄目:城市應急理論、城市應急平臺案例、先進的城市應急系統、應急處理措施專題討論。

  市長天地。因為我們的中國城市之窗,其中很重要一條是直接服務于各位市長。為城市決策者提供重要的決策要參,加強決策者之間信息與決策的交流,有市長訪談、市場決策要參。在市長天地中,我們給每個市長發了一個安全鑰匙,實際上是為市長天地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全的保密的通信渠道。在我們的市長信用信箱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市長郵箱、

公務員郵箱、企業郵箱等服務,我們給每位提供了市長郵箱服務。可以保證信箱別人進不去,第二在信息傳輸過程中是非常安全的,這就保證了市長郵箱的安全性。

  我們提供了誠信的服務平臺。在我們目前,實際上國內存在很多電子的商務頻道,存在很多商務電子公司,“中國城市之窗”為各個城市提供了一個公共的共同使用的誠信服務平臺。目前是在建設多個城市共享的可信、交易安全認證的服務平臺。可信交易既包含了電子商務的交易,也可以是電子政務信息交換和其他網上交易的安全通道。包括身份職別認證、授權和權限管理、數據的完整性、私密性、不可否認性。電子商務中安全的三個最重要因素第一是數據的安全性、第二是數據的私密性,除了交易雙方第三方是看不到的。第三是數據的不可篡改性。還提供了解決方案,包括PKI以及數字簽名、安全認證。

  它的應用安全網絡申報系統、安全網絡發布系統、安全協同辦公系統、企業資質證書管理系統、電子印章系統等等。我在這里特別強調如果一個城市或者一個企業要建立這樣的誠信平臺是非常復雜的,而且是無法與其他企業和其他城市共享的。如果各個城市共享一個安全平臺的話,城市之間的交易就變得非常安全,而且非常節約資源。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提供了電子商務頻道,電子商務導航,包括憤懣別類連接熱門電子商務網站,使本王沉淀網上購物的門戶。相關的知識介紹等等,提供了這樣一個電子商務平臺,為各城市之間的電子商務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由于我們在義烏,所以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頻道是中國商品渠道,介紹中國各個地區的特色商品,為特色商品銷售提供渠道,方便用戶尋找和采購特色商品。目前我們就只做了義烏的小商品商城和安全小商品的欄目。

  我們還提供了一個頻道是數字城市,為城市的信息化建設,它的決策人員和建設人員提供參考信息,包括解決方案、優秀產品、專家論壇等等。我們還提供了一個頻道,由各個城市提供有關城市基礎建設的信息,主要是提供居民的基礎信息的各類統計的查詢。還要提供城市公共服務,作為各個城市公共服務的門戶,為沒有網絡公共服務體系的城市,提供了一個服務平臺。就是現在有很多城市都開展了網上的例如像稅務申報、社保基金的申報等等,現在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公共平臺,如果一個城市沒有這樣的基礎設施就可以利用中國城市之窗的平臺,作為你自己城市的網上申報系統,這樣大大節約了我們的資金,節約了我們的建設成本,在很短時間內為有這樣需求的城市,提供了相應的網上公共服務系統。

  城市旅游與各個城市旅游部門合作。分步實施,滾動建設。把“中國城市之窗”創辦成一個數字化的中國城市聯盟。

  我們建議要逐步進行有償服務,互惠互利,建設有償服務的機制,鼓勵各個城市主辦相應的服務頻道、欄目,互利互惠原則下服務提供方獲取相應的利益,服務享受方付出合理的費用。城市在宣傳各自優勢資源的同時,可以提供各自的優勢服務、獲取跨越時空的更廣泛的空間。

  “中國城市之窗”剛剛起步,目前的系統僅僅是試運行,下一步的發展還需要各城市聯盟大家共同思考、策劃和努力,希望今天的匯報能夠拋磚引玉得到各位領導的支持,共同推動“中國城市之窗”的發展。

  吳蔚榮:今天上午的論壇,謝謝大家!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