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國際替牌商的替牌生產,俗稱“貼牌”)方式,在白酒業及其他眾多行業已經盛極一時。在目前的情況下,也是一種為業內所詬病的運作模式。特別是一些大廠家不加節制的OEM行為,不僅加大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使得市場與一批經銷商的前途陷入了迷局。
在江浙一帶的黃酒廠家向外圍市場拓展欲望越來越強的今天,OEM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滲透進來。
據了解,推行OEM方式的多是一些中小黃酒廠家。對于這個現象,一家黃酒企業的老總表示,OEM對于中小規模的黃酒廠商來講是更為有利的。因為廠家可以用有限的資金和人力全部投入到保證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的工作中去,提高生產規模,而廠家由小變大所需要解決的資本問題也有了來源。
目前黃酒推廣在很多地區不是很樂觀,黃酒廠家通過招商形式來運作市場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在這個時候,向經銷商敞開大門推行OEM,廠家何樂而不為。一位小廠家坦言,對于黃酒這個新興的行業來講,一個品牌被市場認可,需要一定的時間,OEM賺的錢雖然少一些,但省了時間,而且馬上產生效益。
從廠家的角度看,OEM方式所帶來的利益顯而易見。但這種方式,對于剛剛上路的黃酒全國市場推廣來講是否是一件幸事呢?
東風紹興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傅祖康認為,黃酒OEM是一條路,但時機還不成熟。他分析說,黃酒市場才剛剛起步,在許多地區還需要大力度的概念引導,這不是哪一個廠家或貼牌商有能力做到的。
業內人士指出,在目前黃酒市場整體份額有限且競爭價位空間比較集中的情況下,市場爭奪主要是在那些主流品牌之間進行,任何一個貼牌產品都可能會對自己構成威脅。雖然有利于廠家釋放產能,給競爭對手增加壓力,但貼牌產品難免要與廠家主品牌產生沖突,一旦不能協調則適得其反。在這方面,白酒行業有前車之鑒。
可以說,在目前黃酒推廣的形勢下,OEM對于黃酒市場來講或許不合適宜,至少來得有些早了。
《市場報》 (2005年08月29日 第十六版)
作者:黃佑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