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市長吳蔚榮:義烏建在市場上的城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8日 18:04 新浪財經 | |||||||||
新浪財經訊:由中國市長協會和義烏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05中國市長論壇”于8月28日至29日在義烏市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發展·節約·效益”,議題是當前城市發展與建設的宏觀思考與建設實踐,調整城鄉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經驗,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綜合效益,區域資源節約、產業群建設與中國城鎮化道路。新浪財經作為獨家網絡支持媒體對此次論壇進行了圖文直播,以下為義烏市市長吳蔚榮在論壇上發表的精彩觀點。
吳蔚榮: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義烏:建在市場上的城市“。義烏擁有2227年建縣史。歷史上的義烏,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高產窮縣,勤耕好學的義烏人,在人均耕地稀少,礦產資源匱乏,區位優勢不足的情況下,不向困難屈服,勇于命運抗爭,乘農閑之時,肩挑貨郎擔,手搖撥浪鼓,跋山涉水,走南闖北,一程又一程,一輩接一輩,綿綿上千年,留下了深厚的商業文化積淀。義烏人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指引下,搏擊商海的熱情得到了史無前例地迸發,開拓創新的激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20多年來,做大、做足、做活了市場這篇文章,演繹了一部又一部市場經濟發展的傳奇史,闖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頗具特色的集約高效發展之路,義烏也從原先的小集鎮一躍成為“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透過義烏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義烏嬗變的源動力就在于市場,市場興,則百業興。義烏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 興商建市造就持續繁榮,市場綜合效應凸顯。凸顯“集聚效應“:從馬路市場、棚架市場到國際商貿城,被譽為“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商品批發市場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匯聚的重要載體,在優化資源配置結構、提高產業競爭力、降低物流成本、展示經濟發展成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義烏小商品市場自1982年創辦以來,經過五易其址、九次擴建,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其集聚效應進一步放大。一是確立了全國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目前義烏市場營業面積達260萬平方米,經營商位5萬余個,經營人員16萬,吸引了境內外數十萬家生產企業的34個行業1502個大類32萬多種商品加盟,幾乎囊括了所有日用消費品。市場交易已逐步由“現貨、現金、現場“交易向展示、洽談、接單、交易一體化的方式轉變,市場內擁有“英雄“、“派克“、“飛利浦“等知名品牌的總經銷、總代理達6000多家,并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全國唯一的“重質量、守信用“市場稱號。二是帶動了現代服務業崛起。全市三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80年的20%提高到2004年的49. 4%。市場功能的不斷創新,促進了會展經濟、現代物流、購物旅游蓬勃發展。由商務部主辦的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已成為僅次于廣交會、華交會的國內第三大貿易性專業展會。開通了全國250多個大中城市貨運直達業務,構建了高效、便捷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去年到義烏購物旅游已突破300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8萬人次。三是增強了區域綜合競爭力。市場帶動各行各業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義烏綜合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目前義烏綜合競爭力列浙江省22個縣級市首位,實現了從傳統落后的農業縣向經濟強市的大跨越。 凸顯“開放效應“:從“中國的市場“到“世界的市場“,大大拓寬了發展空間。要素資源流動具有開放性、融合性等特征,只有順應經濟全球化,才能發揮出資源的最大效益。義烏市場形成的國際商貿業,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外向度的提升,成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費品采購基地。其一,擁有強大的全球輻射能力。義烏市場外向度達55%以上,已有65%以上的市場經營戶承接外貿業務。2004年,義烏市場商品出口30多萬個標箱,輻射到全球212個國家和地區。義烏市場已成功嵌入國際營銷主網絡,成為全球商品供應鏈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如廣東名家居公司,自2003年在國際商貿城開設銷售窗口后,產品出口國家和地區從原先的8個猛增到90個。其二,擁有龐大的境外采購群體。目前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外商常駐義烏采購商品,有境外公司駐義商務機構500多家,開設外商賬戶8053個,沃爾瑪、麥德龍、歐尚等全球零售業巨頭接踵而至。其三,擁有完善的外貿促進體系。義烏在全國縣級市中率先擁有海關、檢驗檢疫局、涉外法庭等涉外機構,率先擁有出入境簽證等涉外權限。全球20強海運集團已有8家在義烏設立辦事處,國際物流中心與寧波港合作實現了跨關區一站式通關。 凸顯“聯動效應“:從“買全國貨、賣全國貨“到“小商品、義烏造“,貿工聯動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商業資本與產業資本的有機結合,是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源源不斷的物流潮水般涌入義烏市場時,越來越多的義烏“地產品“也匯入了這股潮流,奔向四面八方。浪莎、夢娜、能達利、新光、偉海等品牌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耳熟能詳。一是產業支撐力顯著增強。沒有工業支撐的商業是不穩固的商業。義烏加快了建設小商品制造中心和研發中心的進程,大力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形成產業基礎,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市現有工業企業1.4萬多家,形成了襪業、飾品、拉鏈、襯衫、文化用品、玩具等一批優勢產業,其中飾品占全國總產量的65%以上,襪業占35%以上,拉鏈占30%以上。二是品牌競爭力顯著增強。通過積極實施名牌帶動戰略,鼓勵企業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拉長產業鏈,強化塊狀經濟整體競爭力。目前擁有的國際先進襪機、無縫內衣織機等數量居全國第一。全市培育出一批全國乃至全球的“單打冠軍“,涌現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47件。“小商品、義烏造“的口號已經喊響。三是節約集約能力顯著增強。 面對用地、電力、水等資源和能源供給不足的狀況,義烏堅持走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集約發展之路,謀求有限資源的效益最大化。通過推廣“零土地技改“、調整工業用地控制指標、嚴格企業退出機制等辦法盤活存量,工業建設項目建筑密度控制在33-40%,容積率控制在1.6-2.0,已建成和在建的標準廠房達72萬平方米,進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凸顯“統籌效應“:從市場“一枝獨秀“到各項事業“百花齊放“,統籌發展提升了整體競爭力。人、財、物大進大出的商品市場,客觀上要求城市規模擴張和功能的配套;商品市場的持續繁榮,又為加快城鄉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經濟建設與城市發展珠聯璧合,實現了跳躍式發展。近年來,義烏每年投資上百億元資金,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國際商貿城、國際物流中心、杭金衢高速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竣工。建城區面積從1980年2.8平方公里擴展到2004年的52平方公里,市域城市化水平達到55%以上。在創建浙江省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的基礎上,義烏正在積極建設生態市,力爭在近年內達到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的標準。2003年,義烏制訂并實施了全國第一個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計劃花7至15年時間,將現有的800個農村整合改造為290個社區,以集中布局實現城鄉統籌、集約發展,讓全市居民共享現代文明。 二、遵循區域發展規律,走節約與效益并重的發展之路。綜觀20多年的市場發展歷程,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既是義烏人民偉大的創舉,也是義烏走節約與效益并重之路的必然選擇。概而言之,我們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突出路徑選擇的人本化,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八十年代初期,富有“雞毛換糖“經商傳統的義烏農民,在城鄉街頭小巷自發形成了小商品集市。當時的義烏縣委縣府從實際出發,認為“雞毛換糖“是義烏的一大優勢,應予以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并提出“四個允許“,即允許農民經商、允許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1982年,義烏率先在全國開放了城鄉小商品市場,進而又于1984年提出了“興商建縣“發展戰略,從而產生了先發效應。 (二)突出路徑選擇的特色化,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特色就是核心競爭力。只有堅持符合自身發展的主戰略不動搖,并以此作為帶動區域全面發展,才能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義烏在發展區域經濟中,遵循先“市“后“場“的市場建設規律,遵循“無商不活、無工不穩“的發展規律,遵循“繼承“與“創新“的規律,遵循“規范“與“服務“的互動規律,營造了一個安商、親商、富商的和諧環境。 (三)突出路徑選擇的集約化,處理好“快增長“與“好發展“的關系。要以國家宏觀調控為契機,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更加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真正把經濟增長轉向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上來,努力實現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 (四)突出路徑選擇的國際化,主動參與全球經濟競爭與合作。義烏市場之所以長盛不衰,很大程度取決于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只有依靠內源性經濟和外源性經濟的雙輪驅動,才能真正接軌國際,為區域發展拓空間、增后勁。今后,義烏繼續以市場長盛不衰為核心,緊抓國際化和工業化兩個重點,全力打造國際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研發中心。 改革開放開啟了義烏的大發展之門,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城市又為義烏鋪開了持續發展的道路。站在新的起點,義務正在向著國際化商貿中心城市的目標快速前進。謝謝大家! 提問:昨天習書記談了一句話義烏市莫名其妙的發展起來,你怎么體會習書記這句話? 吳蔚榮:習書記昨天這句話我覺得這是他的第一個發明,習書記第一次說出了義烏是莫名其妙發展起來,這個話聽上去也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實際上這里面充滿著哲理,我體會主要是指義烏發展過程當中,義烏并沒有多少資源優勢,也沒有享受到更多的國家政策,義烏的發展也沒有更多的區位優勢,但是浙中大地冒出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所以很多同志看不明白,在這個地方怎么可能冒出這么大一個市場呢,既不沿海也不沿江也沒有政策優勢,為什么?我想習書記所謂的莫名就是沒有優勢。 但是義烏有妙處,就在于義烏有著非常深厚的商業文化傳統。義烏這個市場發展起來不是偶然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深厚的商業文化傳統。從明末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的時候義烏人民走南闖北,到清朝明末年間形成了比較大的群體,所以在義烏逐步形成了一種商業文化,這種商業文化的精髓就是“誠信”。你走出去如果沒有誠信生意是做不了的,這是我們商業文化的精髓,而且這也培養了義烏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改革開放以后有了這樣的陽光雨露,馬上就萌芽了。這之中黨的政策好,我們歷屆黨委政府領導好也是問題,最根本的還是人的因素,義烏人。 提問:我和你一起到香港參加過香港招商,今天你講到國務院五部委7月8號發了一個文,放開了個私企業和外資企業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義烏是小商品非常發達的地方。對如何構建這個城市的經濟文化強勢方面有什么考慮? 吳蔚榮:經濟和社會的統籌發展始終是我們工作中的考慮的重要方面。現在義烏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定階段,人均GDP已經達到5000美元,這樣的發展階段經濟的發展對文化的依賴度大大增加,我們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文化建設方面已經實施了一些政策,下一步還將繼續推進。文化的因素在經濟發展當中,隨著人均GDP的提高,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向前推進,所產生的作用越來越強。所以在義烏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當中,進一步加強文化的建設,加強文化力對經濟的推動是我們黨委政府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前段時間義烏專門召開了文化工作會議。對于建設文化大市進行了專題的論述,最近我們文化大市建設實施綱要、實施細則即將出臺,我們將建設一大批文化基礎設施,我們要充分發揮義烏市場的作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在義烏這片沃土上發展文化產業有著非常好的基礎條件。文化產業現在的產值已經達到幾十億,文化在義烏非常活躍,所以在今后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不是要不要加強文化建設的問題,而是要大力的加強文化建設,通過文化力推動經濟的發展,做到經濟社會可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