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中國企業家論壇深圳高峰會 > 正文
 

王巍:中國的并購力量與全球的入場規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7日 14:38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2005年8月27-28日,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屆深圳高峰會在深圳召開,主題為“面向全球競爭的大中華區域和諧經濟”,本屆高峰會由中國企業家論壇、香港總商會、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深圳商報共同主辦。新浪財經對此次論壇進行全程圖文直播。以下為中國企業家論壇理事,全國工商聯會長,萬盟投資董事長王巍演講實錄:

  各位早上好,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參加這樣一個高層次論壇,而且安排我上午主講,
我想今天這個主題大體上有一些差別,因為大會主題希望有比較醒目的題目,我想昨天在享受了招商銀行的枚舉之后,我們很多人都一起欣賞了超級女聲的比賽,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涼粉玉米一起投了票,非常愉快。有一個朋友告訴我,這個超級女聲到最后重要因素就是苛刻的評委。我們看到一個過程,把我們都激動起來以后,你會回想起過去一年來,中國企業在國際的并購市場上好像是一場超級女聲秀,你看這些企業幾乎都是在國際上默默無聞,它們已面臨了許多苛刻的評委,他們有很多拉票,最典型的就是中海油,你們看到中海油的首席CEO在到處宣傳,表達他的戰略思路,他還有專門的公司要獲得美國股東的支持,整個最吸引國際商人眼球的就是中海油,現在當然有一個差別,就在最后一輪上,中海油說它是主動退出,因為評委太苛刻,有很多政治上的因素,這是不同的。在中海油這樣的并購,包括我們看到很多的并購之后我想提議,一個是到底中國的并購力量到底有多大,第二個是我們如何來了解全球并購的入場規則。首先,中國的并購力量到底有多大。我們中國海外并購高潮到底來了嗎?我們看到很多媒體對中國的并購歡欣鼓舞,認為提高中國企業的品味能夠進入到國際主流市場,用高級的經濟形勢和我們對手去拼搏,我們看到TCL,看到的華為,看到中海油一系列的大型企業國有的民營企業都在去年集中的繼承了很多的海外收購,但是這個高潮是不是真正到來了呢?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和國際接軌的過程當中,大體上有三個階段。

  首先是貿易,國際的貿易,然后逐漸進入到了制造,代工的也好,經營制造產業,然后提升到資本的層面,這是大體上一個相對落后的過程,過渡的過程。在國際化的過程,我們剛才看到蕭萬長主席的演講,我們也看到黃主席都談到了,中國目前的大部分企業,包括民營和國有的,基本都還停留在前兩個層次上,在為生存而奮斗,不斷為在外資企業下維護自己的地位而奮斗。所以在貿易制造層面,我們現在的大企業還在這個層面,還沒有進入到資本市場,包括中國的市場現在還在邊緣化,非常萎縮,再加上周圍在國際資本的流動上面也有很多的限制,所以中國現在在整個政策環境、企業的實力、產業階段上,遠遠還沒有達到這樣一個高潮。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傳媒造成的一種誤解。

  我們再看,中國的企業到國外主要是買資產而不是買公司,買資產和買公司完全不一樣,買資產是做一筆生意,買公司是要有公司的價值和公司的戰略,是要變化自己成為全球化的公司在世界舞臺上生存,它和做一筆買賣是不一樣的。我們看到很多,我當時在中海油收購的時候聽到很多國家,回來以后看到我們國內差別很大,我們對待優尼科太多了,基本主料是一個資產,是可以拿過來直接為國所用的,無非是給每個員工保持工作地位,進行談判,總的來說我們始終沒有提出收購優尼科之后我們將賦予它什么樣的價值,是要保持它在全球幾十年的歷史,一個有相當影響公司的公司價值和公司戰略,我們強調的并不是我們的戰略,中國的戰略,可我們不僅僅不對它有威脅。所以我們有很多問題現在還回答不了。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共同,所以我們到目前為止到國外收購的企業并絕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并購,并購指的是對公司價值的改造,而更多的是收購資產,無非是以公司的品牌來做,所以我現在談到的就是我們中國企業近幾年來有一個自我認識的障礙,所以我們中國到底有多大,到底是不是很強。我們談了幾年中國經濟和平崛起,到底我們怎么崛起?我們在貿易上、在制造上、在品牌上張教授也談了很多。我們看到多少個進出口貿易是控制在跨國公司手里的,包括在臺灣企業手里,我們多少資本流動到了中國的外資,是跨越在中國的資源再配置,到底是中國經濟崛起了,還是全球經濟在中國這個地方崛起,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所以我看,更多的是全球經濟的崛起,在中國的這個地位崛起來了,和我們的企業關系不大。

  我們很多中國企業,缺乏自我認知的狀態,一旦別人都說我們中國強大了、崛起了,自己就感到有型有款,風情萬種。所以中國企業如何來把握自己的地位,到底中國有多大的力量可以形成國際市場上的一種并購因素,我覺得還有一個把握問題。不要做“

芙蓉姐姐”。并購高潮在中國大家都知道,世界100年來有五次大的并購高潮,第一次并購是橫向并購,第二次并購是縱向并購,這兩次大并購應該說是80年前在美國完成的,今天的中國目前還處于這兩個階段,就是橫向和縱向,形成產業和建立管理,然后才能進入到管理上的并購,然后進行金融并購。最后,目前是第五次浪潮的戰略并購,所以我們中國不要學習美國,也許美國50年前,它當時產生什么問題?所以我覺得更多準確地判斷,目前中國的問題,其實就是要學習,學習各個資產國家怎么走過來的,我們沒有到這個地步,各個先進理念可能并不起作用。中國是全球并購的主戰場,當我們在談到幾個中國的企業在國外并購的時候,大批的全球企業都在中國并購,都在我們的腳下悄悄的去整合我們的產業,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事情。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誰來整合本土市場,現在是政府在整合市場,是國資委在整合,國資委過去叫做仆人,現在在做主任。它的一系列的重組,他們的整合市場,這個市場能不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我們希望它能夠更符合市場的規則。另外也有一批民營企業在整合市場,我們當年看到德隆,看到張海,他們都有一個整合市場的理念,最后都出問題了。兩年前中國企業家論壇,很多民營企業論壇說我們要升華產業,現在大家都在自己洗澡、要體檢要過冬,如果說國企的整合是一支力量,民營企業有沒有機會整合?誰在整合外資?所以我在這里提個問題,不要僅僅關注周圍企業在海外的幾個并購,更多關注在我們身邊大規模發生的,由我們影響中國經濟洗牌的并購。

  第二個問題就是全球的入場規則是什么?資本是票,但是入場會有規則,不是你有了錢就可以入場,就可以破壞規則,中國很多的企業財大氣粗,你可以很簡單的把這個問題說,他們都是講政治。我看到很多的媒體,包括對中海油的看法,我覺得是一個很危險的傾向,如果僅僅是中海油,現在的中海油從來都沒有說失敗,因為它是不能失敗的。阻截也是西方的敵意,所以政治上是不是政府,我們跟它討論商業規則了嗎?我們解釋清商業規則了嗎?很多的問題我覺得是要他論的,只要準確的判斷這個狀況才能幫助我們進一下一個戰略。如果僅僅把所有中國的成功都認為是因為中國企業的崛起,所有中國企業的失敗都以為是西方環境的問題,那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威脅性的。這是一種誤導,所以我們要研究規則。首先就是制度障礙,中國這么大一個國家,特別是中國是計劃經濟轉型的國家,在制度上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制度本身就很大,因此在做任何并購的時候,都必須考慮到這個問題,我們很遺憾,當我們失敗的時候,我們解釋了是由于西方對我們的國家不了解,可是這個問題不是今天發生的,而是十幾年來始終都是這樣,為什么這么簡單的問題始終沒有想到呢?我覺得這是不夠中肯的,可是同樣都是制度不對,為什么中國人壽、中海油當年在西方上市都成功了呢?也許是我們財大氣粗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我只能提出問題,因為我不知道怎么解決問題,再一個市場程序,市場態勢,在每做一個交易所不可以談太多非市場的東西,我們說它們政治化,但是我們是不是也過早的把它政治化了。當你們看到我們不強調國家戰略的時候,當你不能解釋你的融資渠道,你的經營方式,你的戰略,你未來的價值,當這些東西得到充分解釋的時候,只能讓對方把它往政治上推,我覺得這也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另外就是公司治理和社會責任,這個事我們說很多年了,但是大家都覺得很軟、很虛沒有意義,但實際這個意義非常大。

  中國經濟就非常發達,但是沒規則,大家都擠在一塊,非常的混亂,所以我們經常說上海,我在國外跟很多的外國企業討論中國企業的時候,我們會很從宣揚的立場看中國的地位,但回到家里來,我們看到很多的企業表現上的差異。我相信我們的主流都是很好,但是確實有向相當多的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運作的規則是按照過去市場的那種成功治理的。不了解公司和社會責任,環境的問題它不考慮,可是這些問題都是公司的價值,當你進入國際的時候,公司治理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公司價值的主導因素,我們做并購分析的,并購周期的不是錢和資產,而是未來看公司里包括社會責任,包括你的技術和品牌,這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們在看的時候,以為我們僅僅是有錢。另外我想我們會有機會治理自己的規則,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到那個時候,不能像

超級女聲比賽似的,你不能只唱自己的調,而且還跑調,你既然參加人家的比賽你就要按照人家的規則。所以我們中國的企業一定會走上國際,一定會參與和制定規則,但是目前更多的還是要了解和學習這個規則。

  最后,我們能做些什么?簡單了解國家風險,除了商業風險外,這叫非商業的社會、民眾個非常復雜,所以一定要了解國家風險,這是我們過去所不熟悉的風險,另外關注國家的經濟安全,同樣,我們中國的很多東西沒人去關注,去建立一個保障。所以我們今天通過工商聯也寫了一個白皮書,一直到上面有很多的領導找我們談,這是對全國并購有威脅的。當我們到國外的時候處處碰壁的時候,我們如何在經濟環境下建立一個防線,我覺得是值得的,重要的是要另外學習日本和韓國的經驗,我覺得特別在我們的媒體上,一談到中國和海外并購,大家都談日本失敗,到底我們都對日本了解多少?日本這些企業界不斷的拿出反面教材的東西,但是30年來,日本的資產非常成功的轉化成為了全化資產,日本不再是僅僅依賴進口國,而日本的海外收益在3年前,2001年的時候就已經超過了國內收益,海外上的收益,日本30年來,包括韓國全球化的海外并夠是成功的,我們不太了解,我們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去學習,我們更看到失敗的案例,不斷的教訓國內,不要說到失敗就看日本,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寬容企業海外并購的挫折。我們知道體制問題,我們也學會寬容,允許失敗,但是重要的是態度,你不能說自己失敗了你就提前退出,這是一個態度問題。最重要的,從我個人來說,非常關注對國有企業并購沖動的監管。因為國有企業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國有企業由于這兩年大規模的增長,所有大型企業都希望能夠海外并購,給全國人民做出一個漂亮的答卷,但是一定要對它高度關注。很多國有企業進入

全球500強,每天照鏡自我欣賞,感覺自己已經是如狼似虎,但是到底是什么樣的地位?我們這種壟斷性的核心競爭力能不能在全球生存呢?不知道,但是自我的感覺非常好。我覺得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特別是國有資產也是全國人民的資產,所有的國有資產都是重組、并購,它通過什么程序?動輒上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并購,是通過什么程序?誰來公開?誰來討論?或者是有更好的經驗能和大家借鑒?你注意到我們的國企在海外可以和任何媒體都借鑒,可是一回到國內,這么大的事,中海油并購已經快一個月了,我還沒看到國內任何媒體能夠采訪到主要領導人,給我們一個交代,這么大的事讓我們期盼著中國有這樣好的一個國際機會,所以我們覺得這是應當有一個好的長久機制。另外提高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平,我們到處要求公司要有很好的公司治理,可是在一個不是很優秀的公司治理下,我們到底有哪些好的做法,這點張教授談了我就不多談了。

  如果有好的公司治理混淆,應當更多的關注政府管理水平,我想我是業界人士,學習很多教授和大家的一些觀點,但是我自己沒有觀點,我只能提出問題,所以歡迎大家指教。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