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長背后可能隱伏產業危機,明智的企業和政府往往搶先做出轉變的抉擇。
Lydia Chen
不出意料,2004年的中國繼續著2003年超過9%的高速增長。但是,繁榮的背后埋藏著危險的種子:能源供應吃緊,企業和百姓不得不承受拉閘限電的痛苦;實際利用外資出現下
滑,挑戰外向型經濟的增長后勁;國際貿易環境多變,不少加工制造企業生存艱難;國企體制改革需要攻堅,私有經濟在中國各地的發展仍不均衡。
這些因素既是中國城市在過去一年間發展的背景聲音,也大致決定了2005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國最佳商業城市”榜上各城市名次的起起伏伏。在這些客觀原因之外,能夠影響城市命運的還有企業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沒有人能夠與經濟規律抗爭,但可以及早地洞見各種變化并順勢而為,就像技藝高超的沖浪選手總是能順著風浪前進。
我們記錄了這樣三個城市:東莞是順應趨勢改變經濟模式的代表。當以“代工”為主的產業結構難以為繼時,東莞開始了在松山湖的大手筆建設,這使他們至少有了一個目前已經相當切實的夢想——用漂亮舒適的生活環境吸引科技人才,他們所服務的科技企業就是東莞的明天;湖州代表了從產業的初級階段進行技術升級的一類。憑借在高科技紡織和特色紡織上的先行一步,這個城市的不少紡織企業經受住了最近一年來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考驗;青島開發前灣、發展港口經濟的例子則向很多北方城市證明,私人資本可以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幫手——這同樣是順勢而為。
在對2003年GDP超過110億人民幣的206個城市的評估中,我們仍然延續《福布斯》中文版對私人資本的一貫關注。中國民營企業在長大,他們開始成為跨國公司的競爭對手,相互之間在資金、技術和管理上的合作也益發頻繁。因此,今年我們加強了對各個城市的規模以上私營企業貢獻率和外資經濟的考量。
在今年的榜單中,杭州蟬聯了冠軍:房產價格回落、市場潛力提升、私人資本和外商投資的均衡發展再次把它推向首位。有些長三角城市卻因成本飛漲和增長乏力降低了綜合排名。以京津為中心、延展至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環渤海經濟圈值得一提:優良的地理位置和較高的人才素質讓這里成為東北亞軟件產業和物流航運業的聚集地。中西部城市的綜合實力因低廉的成本和私人資本的加速進入而增強,但仍然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
本次調查采用的原始數據仍然由美蘭德信息公司和《福布斯》中文版調研部共同完成。今年我們同樣向所有候選城市的市政府發出了數據搜集函,獲得的回復率比去年高出15%。對于關鍵數據缺失率超過1/4的候選城市,我們不得不遺憾地取消其參評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