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宋菁實習生陳婷婷報道:加拿大太平洋航運(CPShips)爭奪戰終告落幕。昨日,外電爆出,22日CP董事會已經接納赫伯羅特20億美元的收購建議。這意味著,早前本來對收購CPShips已經勝券在握的中海集團正式退出了競購。
三天搞掂CP
22日,收購雙方在官方網站宣布,赫伯羅特航運作價每股21.5美元,向CPShips股東提出收購,高于該股過去三個月平均收市價25%,收購總金額達到20億美元。公告表示,加拿大太平洋董事會現已接納收購建議,但收購仍待最少三分之二的股東及散戶接納,預計今年第四季可以完成收購。據悉,CP在多倫多及紐約皆有上市,股價近日經收購消息多番推動攀升至今年新高,由六月底每股18加幣,大幅升至上周五每股23.66加幣。業界有消息透露,赫伯羅特的收購建議由會面至談判完成前后不到三天。而自今年5月傳出中海有意收購CPShips以來,中遠集團、達飛輪船、地中海航運等多家公司都傳出了收購意向。半個月前,更傳出目前僅剩中海和達飛仍在為此博弈,而不少分析也認為中海成功收購可能性很大。直至上周,才又有消息稱達飛輪船作價18億美元的收購建議已穩操勝券。顯然,班輪公司運力全球排名第十三的赫伯羅特這場“閃電突襲”讓業界大吃了一驚。
報價過低中海退出
中海集運早前曾高調宣稱,會在2010年前成為全球前三的班輪公司。而它這幾年的運力擴張可謂已創下同行之最。3年前,當行業不景氣、新船價格觸底時,中海曾以低于如今集裝箱價格30%的低價位大舉采購,迅速買進了41艘船。安邦物流分析師張曉牧昨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海醞釀收購排名十六的CPShips,就是想借此一舉進駐全球前三!”昨日下午,記者嘗試聯系中海集運發言人葉宇芒,中海工作人員表示,葉暫時不在國內,而公司對此事也暫不作回應。據外電報道,在傳出加拿大太平洋航運放盤時,市場估算它的總資產在十四點六億美元,但截至今年六月底時,該公司負債已達五億七千萬美元,現金或現金等值約二億五千四百萬美元。據說,中海出價十億美元,而這與CP估價相差達五億美元之多。張曉牧介紹,在中海與達飛的角力種,CPships的身價已經被抬高。如果中海收購成功,除要付出高昂的收購費用以外,還要承擔債務和公司整合的成本開支費用,這樣會拖低中海在集裝箱運輸全年營業收入和盈利。而中海集運剛上市一年多,目前正是要向股民表現自己身價的時候,就算一部分資產可以財政年度入賬,但對整體業績表現會帶來何種影響還很難預料。
文化差異不容忽視
“除了報價過低這個考慮,中西企業文化上的差異應該也是中海此輪收購失敗的原因。”他介紹,近年來國內多家大型國企海外競購都以失敗告終,“文化差異是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度比較低,國外對中國企業又大都缺乏了解,而且很多國外企業大都是百年老店,而中國企業的歷史不超過50年。”“這些因素致使國外被并購企業的股東對中國企業有著相當的抵制情緒,而公司要對股東負責,他們自然希望把自己的企業交到一個更穩妥的伙伴那里,而文化上和他們契合的企業自然占盡優勢。”
中海明年再出擊?
張曉牧介紹,由于中國造船業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可以支撐中海的擴張需求,中海集運只能通過收購來壯大運力。而本輪收購顯得如此迫切,也和中海集運的發展預期密不可分。因為,在中國至美國這條利潤豐厚的跨太平洋航線上,如果船運需求依然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中海集運的運力擴張就極可能為它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他認為,中海本來期望借這次收購直入三甲,但現在可供收購的小公司已經不多,而大公司暫時也沒有合適的可供收購,“中海試圖憑借一次收購問鼎前三甲的希望估計不易實現,所以短期內,它應該不會再有什么大動作。”但是,業界普遍預測明年集裝箱運輸會到頂,屆時“航運業績即使不下滑,其增長也會放緩。”而這個時候,會有不少企業會選擇退出,“估計中海會在那時出手”。
[鏈接]收購令赫伯羅特躍上全球運力排名前五
據悉,一旦赫伯羅特完成對世界排名十六的CPShips的收購,其全球運力排名將躍升進前五。據悉,整合CPShip后,赫伯羅特大約會有100條航線和139艘船舶,運力可達40萬標箱。而收購行動對于大聯盟成員也是一大喜訊,大聯盟將失去最大成員鐵行渣華航運,擴充后的赫伯羅特可恢復聯盟若干航線和運力。(觀宇/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