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豐收了 錢袋卻沒鼓起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4日 09:28 經濟參考報 | |||||||||
內蒙古河套灌區麥收見聞 近日記者在巴顏淖爾市麥區采訪時了解到,雖然今年小麥豐收了,但農資漲價因素“掏”去了農民很大一筆收入,加之遭遇旱災、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等諸多不確定因素,農民今年增收形勢不容樂觀。
記者與農民交流還發現,農民以種植的多樣性來適應市場多變性的種田習慣仍未改變,農民對土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小麥豐收了,增收仍是未知數 杭錦后旗南小召鄉永鋒村農民李仁光一見到記者,忙示意聯合收割機停下,他抓起一把金黃的麥粒讓記者瞧,又捏了一小撮放進嘴里品咂起來:“我種這6畝小麥算是吃到口了,差不多能打6000斤,不用交公糧,也不用交農業稅,今年收多收少咱農民心里暢快呀!”附近麥田里的幾個農民也停下手中的農活湊過來,爭搶著和記者答話。 “要說國家對咱農民的政策哇,那真是沒說的,可也怪了,為甚咱農民頭上剛揭去一頂愁帽(免農業稅),這又一頂愁帽(農資漲價)馬上就扣上來了,叫人沒個喘息的機會!” “咱這地都吃饞了,不上化肥不鋪地膜連開支也回不來,莊戶人嘛,再貴也得買!” “這小麥算是豐收了,可這一算賬,還是不增收呀!” 以李仁光家為例,眾人攢在一起算起了賬:李仁光一家4口人,26畝地,種了小麥6畝、西瓜9.5畝、制種玉米5畝多、3畝多青椒、1畝多大田玉米。與去年相比,26畝地用了20袋二銨,平均每袋漲了30元,計600元;用尿素4袋,每袋漲了40元,計160元;用硝酸磷12袋,每袋漲了35元,計420元;用碳銨10袋,每袋漲了4元,計40元;用地膜50公斤,每公斤漲了5元,計250元;機割6畝小麥,每割1畝漲了15元,計90元;農用0號柴油用270公斤,每公斤漲了0.46元,計124元;玉米種子用了25公斤,每公斤漲了2元,計50元。 “漲得太邪乎了,我原來每年的全額農業稅才交750塊,可今年光漲價因素就多掏出1734塊錢!”李仁光心疼地說。 剛在基層搞了調研的五原縣政協副主席劉長河告訴記者,今年河套農民增收的希望不大,小麥雖然豐收,但因連日大旱及各種病蟲害的侵擾,西瓜、籽瓜、葵花等秋田作物減產已成定局,其間的不確定因素還很多,風災、雹災等各種自然災害有一項發生就慘了。現在農民平均每畝地已投入300多元了,全縣農民人均增加支出已達200多元。 為保險,農民仍種“花花田” 記者在河套灌區走一圈,正在麥收的農民對記者說出心里話:種小麥主要為養地而倒茬,為來年種植經濟作物作準備。目前河套灌區總耕地面積870萬畝,但每年小麥面積只在200萬至300萬畝之間。農民普遍承認,種植經濟作物風險大一些,但比較效益高,因此,農民仍以種植的多樣性來適應市場的多變性。 “農村這個露天工廠最難搞!”五原縣隆興昌鎮聯豐村農民張子亮感慨地說。張子亮一家28畝地,今年是這樣安排的:7畝小麥、5畝玉米、6畝蓖麻、4畝葵花、1畝葫蘆、1畝甜菜、3.5畝茴香,0.5畝瓜菜。“不種‘花花田’不行,誰知道秋天哪個值錢,碰住哪個算哪個!”張子亮說,自己去年種菠菜,每斤菜籽能賣兩塊五毛錢,今年就不行,才賣一塊二毛錢;去年每斤香菜賣兩塊八毛錢,可今年根本無人問津。 記者調查發現,張子亮的“種地安排”是整個河套灌區農民種植習慣的一個縮影。巴彥淖爾市農業局副局長尹兆明告訴記者,由于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形不成規模效應,千家萬戶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難以對接,通過種“花花田”以期達到“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目的是農民無奈的選擇。目前農民們迫切希望把真正有帶動能力的農字號龍頭企業擺到農村,迫切希望政府及農業部門提供真正有價值的農產品供求信息,迫切希望政府組織、引導農民實行規模化種植,切實解放一部分農民,提高農民生產資源的占有量。 土地受重視,農民更重精耕細作 記者與農民交談,深切地感受到農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他們比以往更注重學政策、用科技,談起侍弄土地頭頭是道。如,前幾年仍用耬種小麥,化肥和小麥一齊下,現在都用播種機了,肥種分層,節本增效;機收小麥,提高效率,減輕勞動強度,還把秸稈翻到地下,提高土地有機質;種小麥用良種,畝產增加近200斤;種制種小麥、制種玉米,…… 農民精耕細作的程度更令記者驚訝。李仁光、王敬武等杭錦后旗永鋒村的農民能隨口說出株距、行距多少,1畝地種多少棵莊稼。不少農民說:“土地就是我們的命根子,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不重視不行啊!” 采訪中,農民也迫切希望農業科技人員對番茄、蓖麻及其他作物的種植、田間管理給予指導服務,政府組織引導農民進行農家肥的積制還田、秸稈還田,興建沼氣池,擴大沼液、沼渣肥的使用面積,不斷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產能力。 作者::王欲鳴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