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忠
“特區”一詞,在神州大地已響亮回蕩了四分之一世紀,改革開放浪潮中一馬當先的深圳經濟特區走過了25年輝煌歷程。
創立之初,“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特區理念曾激勵帶動著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萬馬奔騰。時至今日,在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新的發展時期,深圳市“以特別之為,立特區之位”的聲音再次引起全國關注:深圳之“特”將具體如何體現?深圳新的目標和發展思路是什么?
特區今日之“特”不同于昨日之“特”。新世紀、新時期,仍然需要有開路先鋒、有窗口、有試驗田、
有示范區、有排頭兵。深圳應該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特區新內涵
特別能改革
特別能創新
特別能開放
從一個只有3萬多人口、兩三條小街道的貧窮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經濟繁榮、功能較為完備、法制比較健全、環境優美的新興現代化城市,深圳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25年后的今天,人們不禁要問:什么是現在特區新的內涵?
在8月17日深圳市委市政府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今天的特區,是特別能改革、特別能創新和特別能開放的地區。以特別之為,立特區之位。
深圳從上世紀80年代初創階段到90年代跨越式發展,再步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三階段,李鴻忠坦誠表明,在全國各地你追我趕、萬馬奔騰、加快發展的態勢下,深圳經濟特區怎樣發展,怎樣再創輝煌,這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和謀劃的重大歷史課題。特區今日之“特”不是昨日之“特”。如果還是瞄準特殊政策,瞄準特區創始之初那些課題、項目、領域,就很難再“特”下去。
深圳經濟特區是靠改革創新起家,靠改革開放開埠立市的,改革、創新、開放是深圳的根和魂,也是當前深圳惟一可以選擇的高層次的發展之路。
李鴻忠指出,新世紀、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當初改革開放一樣,仍然需要有開路先鋒、有窗口、有試驗田、有示范區、有排頭兵。中央已明確深圳這樣的使命。深圳應該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過去25年,深圳最大的貢獻和成就,不僅僅是體現在物質形態方面,更重要的是體制機制的貢獻,是發展模式的貢獻。在新的形勢下,深圳仍然要開拓進取,在發展模式上作出新的探索。
特區新模式:
效益解自然系統矛盾
和諧化社會系統矛盾
高速發展的深圳在全國率先進入發展的黃金期,也較早地遇到了發展中的矛盾,經濟社會發展明顯遇到土地、能源資源、人口、生態環境等“四個難以為繼”和社會矛盾凸顯的制約,迫切需要推動發展模式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在新的形勢下,深圳在發展模式上又作出了新的探索。
據李鴻忠介紹,目前的深圳正致力于解決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兩大矛盾,落實科學發展觀,用“效益深圳”解決生態、資源等自然系統矛盾,用“和諧深圳”解決人口、文化、就業等社會系統矛盾。
深圳市長許宗衡的解釋是:“效益深圳”意味著整體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意味著今后經濟發展的著力點、立足點、發展點要發生變化。大力建設自主創新型城市;進一步做大做強四大支柱產業;調控城市空間布局,提高特區外發展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對于建設“和諧深圳”,許宗衡表示,政府將高度關注社會民生,致力于就業、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城市交通、環境治理等與百姓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
有人擔心,新的發展模式是否會使深圳的發展速度低于其他城市?李鴻忠堅決地表示,新模式指導下的深圳,不再簡單地比經濟規模和總量,不再單純以GDP論英雄。而是要做到三個“舍得”:舍得投入,舍得時間,舍得名譽。
針對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難題,一步一步地改,積小勝為大勝。敢人所不敢,先人之更先,倡導具有開拓性、創造性的更高層次的奉獻,只有這樣,特區的改革創新大旗才會始終屹立不倒。
特區新實踐
一個策略
兩種意識
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圳如何更上層樓,李鴻忠概括道,在今后的改革創新開放的實踐中,特區的黨員干部要堅持“一個策略”、增強“兩種意識”。
“一個策略”:就是改革的半步策略。立足現實,推行漸進式改革,不求一下子邁大步,實現大跨越。不能光找大的改,不能老想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全改。而是要針對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難題,一步一步地改,積小勝為大勝。
“兩種意識”:一是“工兵”意識。推進改革創新,在“沖”、“闖”、“試”的過程中,可能會不那么準確,可能會犯錯誤,為此,個人是要作出犧牲的,這是一種損失。但從大局角度來說,敢闖敢試、改革創新,會為其他地方提供案例和借鑒,這是對國家、對黨的事業的一種貢獻,是大貢獻。特區的黨員干部要培養一種“工兵”意識和精神。工兵就是探雷挖雷,有犧牲的危險,但是要有“舍我其誰”的精神,主動積極敢于為黨的事業犧牲奉獻,敢人所不敢,先人之更先,只有這樣,特區的改革創新大旗才會始終屹立不倒。二是“大忠誠”意識。人們常常以“小忠誠”積極貫徹上級領導意圖,而“大忠誠”卻是開拓性、創造性的工作。“小忠誠”固然可取,“大忠誠”卻需要我們拿出更大的勇氣和更高的智慧,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犧牲奉獻。
《市場報》 (2005年08月24日 第二版)許宗衡
作者:本報駐深圳記者胡謀牟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