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仿制品的誘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2日 13:17 北京日報 | ||||||||||||
上周,一位私企老板黎先生在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藝術品中心之后,毫不猶豫地買走了售價1.2萬元的國寶級書畫仿制品———《倪瓚水竹居圖》,打算懸掛于家中的中堂。國博藝術品中心總經理萬子紅頗為自豪地表示,雖然中心剛剛開張一個多月,但幾乎每天都有被國寶仿制品“誘惑”而傾囊相購的高收入者找上門來。 高收入階層最愛
雖然賣的全都是仿制品,但是由于工藝精湛,大多售價不菲,動輒都要一兩萬元,便宜的也要數千元。“剛開張那會兒,我們還擔心消費者不買賬呢。”萬子紅透露,不過,白領、金領們的接受能力要比預想的好得多,很快就成了國寶仿制品消費群的“中流砥柱”。那位剛買了《倪瓚水竹居圖》的黎先生說,“國博的仿品如此酷似,值這個價。真跡至少價值幾千萬不說,而且是國寶,不可能流入民間。” 除了國內高收入階層外,購買力強大的外國人也是國寶仿制品消費者。買博物館出售的仿制品做紀念,是外國人逛博物館的習慣性動作。銷售小姐說,來買國寶仿品的老外各國都有,不過口味差異較大。比如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消費者,多喜歡書畫類仿制品和古典家具,而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則更偏愛中國的陶瓷,尤其是古樸素雅的青花瓷。 萬子紅告訴記者,國博藝術品中心營業一個月來,最高的日銷售紀錄超過15萬元,展廳內的仿品目前已經賣出了上百件。 收藏新手學入門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收藏愛好者人數正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加。在國博館藏國寶的仿制品消費者中,有30%左右都是收藏者。在收藏隊伍中,屬于初級水平的收藏者尤其為數不少。在他們當中,有許多都是資力不那么雄厚的普通市民,購買單價高昂的古董,消費水平還達不到。而且,初級收藏者對古董的鑒別還是“菜鳥(新手)”級的,不能很好的判斷古董的真假與價值。為了在入門階段少交點“學費”,以相對低廉的價格開始收藏生涯,初級收藏者很愿意購買價格與價值比較相符的高檔仿制品回家慢慢研究,長長見識。 另外,據國家博物館館長辦公室主任張延平透露,人們除了為收藏欣賞而購買國寶仿制品之外,還有很多是買來當作高檔禮品來送人。現在,已經有不少外省市的企業家、老板都表示,希望能花個幾十萬元、上百萬元,批量購買一些館藏國寶的仿制品回老家,打算贈給家鄉的博物館,豐富博物館的展品內容,讓更多的老鄉也能欣賞到在北京都難得一見的好寶貝。 國博探路博物館新經濟 賣國寶級書畫、瓷器仿制品,造收藏型國寶生肖金條……國博最近的市場運作行為頗多。不過,這只是一些試探性動作。 國博藝術品開發中心主任陳永德說,國博的館藏多達70萬件,館里的專家更是高精尖,這些豐富的資源是國博的無形資產,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與此同時,人們對藝術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目前的藝術品、收藏品市場狀況不盡如人意,出現了停滯不前甚至萎縮的局面。國博打算利用現有的條件、資源,開發青銅、陶瓷、書畫、家具、雜項(包括黃金、珠寶等)、辦公用品六大系列產品,每年開發幾種到十幾種藝術品,不斷推出一年的短線和連續十幾年不斷的中長線項目,迎合市場品位需求。 陳永德最后透露,國博今年的大動作還有三個:以國寶級館藏名畫———清康熙時期宮廷畫師郎士寧的《竹蔭西w圖》中神采飛揚的獵犬為主角的生肖瓷器樣品目前已經運抵北京,不日就將推向市場;傳統仿清式狗年硬木插屏臺歷九、十月份也將上市;年底前推出司母戊鼎、龍虎尊等國家一級文物的仿制品。 仿制國寶揭秘一:世襲描彩藝人求“真”三月未停筆 在國博藝術品中心古樸的長方形條案上,售價1.2萬元的清乾隆年間粉彩萬花葫蘆瓶顯得分外搶眼,色彩艷麗而不繁雜,手感細膩而立體感強。一朵挨一朵的花兒布滿瓶壁,每一朵都完整而逼真。這件瓷器的原件是國家一級文物,是皇家專燒的官窯出品。所謂官窯,就是皇家專用的窯場,從來不計工本花費,只求產出最好的瓷器。官窯瓷器的燒制講究精、美、巧、色,燒出來的瓷器都要先由預賞官過目,稍有瑕疵,必被砸毀,決不允許流傳世間,違背祖制。 為了仿出國博館藏國寶級瓷器的原樣,國博從景德鎮上世世代代燒老窯的民間作坊中考察了數年,才挑選出其中的佼佼者作為國博的指定窯場,專門打造“現代官窯”。 做瓷器還是跟過去一樣,大概需要成胚、描彩、燒制、刻款等幾個程序,各個工序都有專人負責。雖說現在做瓷器,有了粉碎機和攪拌機,但是,依舊要按照傳統手法將坯手拉成器形。保證外觀造型準確還不夠,還要通過細心的修坯,用刀將瓶口和瓶底盤修成薄厚均勻的瓶胚。不過,現在燒瓷能用天然氣了,叫做氣窯,不僅環保,而且火候也均勻,不像傳統的用柴燒的窯,光控制火候就叫人頭痛得夠嗆了。 素瓶出爐后,就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描彩。描彩的工藝,與乾隆時期的描彩藝人手法幾無差異。不過,仿制追求的不是花紋位置的不差毫厘,而是乾隆時期畫工風格的酷似。這種“神似”其實難度更大,描彩的老窯藝人勾勒草圖時為了追求畫工的接近,反反復復地畫了擦,擦了畫。國博的陶瓷專家監制人則頗像宮廷里的預賞官,隨時提出修改意見。底稿通過后,打好底色,老窯藝人就用傳統工藝開始一層又一層的描彩,并用刀將釉子“軋道”,刻出凹凸有致的層次。描彩的前前后后,用了近三個月的時間。 燒瓷雖然用氣窯,比傳統的柴窯掌握火候容易一些,但是,做瓷器仍和過去一樣是“火里求財”的營生,火候不到位,瓷器的顏色就會有偏差,就會前功盡棄。經過這一道道工藝,一個合格的清乾隆粉彩萬花葫蘆瓶仿制品終于在四個月后完成。 仿制國寶揭秘二:珂羅版宣紙印技不漏原作一滴汗 瓷器由景德鎮的老窯藝人用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仿制,那書畫仿制品是不是也是請書畫名家摹仿的呢? 的確,國博之中臥虎藏龍,不乏臨摹手繪大師。但是書畫作品如果由名家臨摹原作手繪,得用兩年的時間不說,筆法差異也在所難免,而且5色俱全的墨色也很難細膩地與原作一致。此外,當代的書畫大師即使是臨摹古人作品,也是名家之作,涉及版權問題。因此,國博的書畫仿制就采用了宣紙最適用的珂羅版印刷技術,即通過拍照、制版、洗版等流水作業制成書畫仿制品。 國博采用的儀器像素高達4億倍,比日本仿制故宮真跡的二泉社采用的儀器像素還要高一倍。以國寶級書畫《倪瓚水竹居圖》為例,不僅5色俱全的墨色與原作不差毫厘,而且原作的汗跡、臟跡也一并附上,與真跡原貌如出一轍。國博館長辦公室主任張延平透露,藝術品中心里出售的《圓明園四十景圖》得來最為不易。因為《圓明園四十景圖》的原件深藏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國博和一家公司合作,花16萬元買下了底片版權,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仿制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