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農民工40歲現象 農民工社保應由城鎮埋單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9日 08:01 人民網-市場報

  農民工“40歲現象”不僅困擾著農民工這個群體,也給研究“三農”問題的專家帶來了新的課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農民工不得不半途回鄉,應該由誰來解決這個問題?8月16日下午,中央黨校“三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張虎林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觀點一 農民工中途返鄉根本源于歧視

  張教授開門見山地表示,農民工進城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從農業生產向非農產業生產是一種客觀趨勢。他認為,這種行為是應該得到國家的鼓勵和保護的,同時應該有相應的政策對進城農民工進行扶持和管理。

  張教授分析,農民工中途返鄉本來就是一個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行為,這些返鄉的農民工很少是自愿回去的,都是不得已而為之,而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就在于歧視。農民工進城后,沒有被當做正常的工人來對待,也享受不到城市工人應當享受的權利,他們連工資都難以保證,更不要說養老和醫療等社會保障了。

  談到農民工“40歲返鄉”現象帶來的影響,張教授說,農民工被迫回鄉對農村和城市的發展都十分不利,對農民工本身也不公平。回鄉的農民工增加了農村人口、增加了農村的消耗,同時降低了農業產業的勞動技能,因為這些人已經不再是壯勞力,他們也并不代表農業的先進生產力。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這種現象的出現延緩了農民進城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恰恰是我國發展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觀點二 提高農民工素質刻不容緩

  農民工能力相對低下,技能培訓缺乏,是本次采訪中出現得比較多的字眼。

  農民工進城后之所以出現種種問題,其自身素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張教授分析,農民工在學歷、技能上都不占優勢,他們進城后主要是從事體力勞動,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這些重體力活逐步表現出不適應,而這是他們基本上沒有經過什么培訓的結果。農民工進城前,由于條件有限,培訓缺乏有情可原,但進城后仍然不能得到培訓,而且進城后的管理和保障都跟不上,沒有穩定的生活環境,導致了農民工與城市工人的差別越拉越大。

  在如何避免“40歲現象”上,張教授談了四種途徑。首先就是提高自身素質,這是農民工進城立足的根本。政府要加強對這些人的培訓,提高文化、技術水平,使他們有一技之長。其次就是把農民工和城市人平等對待,比如平等對待農民工子女入學等。第三,要解決農民工的

社會保險和福利,使其無后顧之憂。最后就是要轉變觀念,如果人們真的可以把農民工和城市人平等起來,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觀點三 農民工保險應由城市埋單

  消除農民工“40歲現象”其實很簡單,把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使他們老有所養,返鄉情況自然消失。張教授堅決地表示,應當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農民工的社會保障,而除了農民工正常繳納的保費外,剩余部分應由用人單位或政府埋單,也就是說,農民工在城市“工作”,其保障應由城市負責。

  張教授說,農民工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的養老問題理應由城市解決或負擔,不能把這個包袱推給農村。農民工在城市創造了價值,但他們自己得到的很少,因此城市為他們解決保險問題是天經地義的。在操作上來講,農民工在城市中雖然是流動的,但流動中也有相對的穩定性,有自己的工作周期,因此要建立農民工的保險體制還是完全有條件的。

  談到如何建立農民工

養老保險,張虎林教授表示,社會保險體系里不應該漏掉農民工這個群體,這需要政府出臺政策強制執行。目前農民工工資管理十分混亂,討薪難的現象層出不窮,因此應該從規范工資管理上入手,從工資中拿一部分專門用于繳納保費。此外,應該成立一個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主管的管理部門,專門負責農民工的保險管理。

  《市場報》 (2005年08月19日 第二版)

  作者:本報記者 楊曼 王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