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農村實住人口3.1萬人,而參與沙棘種植的農民就有9000多人。為什么這里有如此多的農民愿意種植沙棘?
1999年,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實施“晉陜蒙砒砂巖沙棘生態減沙工程”。東勝是項目區之一。項目實行“公司+農戶+政府”的管理機制,如何調動沙棘種植戶的積極性?他們把農民所要干的,如種植、管護都以量化的形式具體化,并同經濟收益直接掛鉤,和農
民簽訂種植合同,讓農民種得放心。
兌現前,沙棘中心管理人員在村公務欄上將種植戶的沙棘種植面積、管護面積、應得的勞務費張榜公布。農民沒有異議后,他們便將農民應得的勞務費存入銀行,然后將存折發放到種植戶手中。沙棘種植勞務費陽光管理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沙棘種植由過去的“要我種”變成了“我要種”。
沙棘種植在經濟上確實幫了農民的大忙。東勝是典型的丘陵山區,平均海拔1460米。干旱少雨,是黃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由于常年干旱少雨,這里的農民種地基本上沒有多少收入。種地完全是靠天吃飯,好年景略有收入,年景不好,連投入都收不回來。經濟收入只能靠養豬、養羊、喂雞等。
實施沙棘種植項目后,這種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采訪中,不少農民告訴記者,沙棘是個好東西,是農民掙錢的新路子。農民們說,種沙棘,沙棘中心免費提供種苗,不用農民投入,而每種一畝可得種植費12元,在栽種難度大的地區,每畝種植費還要提高2—6元;沙棘栽種后,有4年的管護期,每畝每年還給管理費1元;2年后,可以采摘沙棘葉子。一個月左右的采摘期,農民們可以得到幾百元到上千元的收入;3年后,沙棘開始掛果,采摘沙棘果,農民們從中又可以得到幾百元到上千元的收入。
據布日都梁鎮干部介紹,一些村的農民從種、收沙棘上得到的收入可占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30%—40%。而據東勝區統計,沙棘種植及銷售沙棘葉、沙棘果年收入達300多萬元,農民年人均增收350元。
此外,種植沙棘、采摘沙棘葉、果不耽誤農時,不耽誤農民喂養畜禽,也是農民喜歡種植沙棘的一個原因。據介紹,種植沙棘是在春耕前,采摘沙棘葉是在7月份。這種不占農時,又能掙上錢的營生,農民們說比外出打工都強。
據東勝區統計,截止2005年6月,全區已累計種植沙棘75萬畝,在連續多年干旱的情況下,目前保有面積為50萬畝。
《市場報》 (2005年08月17日 第四版)
作者:本報記者 董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