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場聲勢浩大的“全民節約,共同行動”的宣傳活動在央視的主導下開始了,但宣傳畢竟是一時之風,如何才能長效節能卻是值得更加深思的問題。
“節能需要有建立在市場原則上的新機制,”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湯敏日前從經濟學家的角度提出了他關于節能的看法:“市場機制的原則就是砍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所以節能需要參與的各方都有利可圖!
湯敏告訴記者:節能是一種商品,開發節能是一種產業,其節能主體是節能服務公司。
國際經驗表明:節能產業有巨大市場,美國有專業節能企業2100多家僅紐約州的營業額就達85.5億美元,加拿大的節能服務市場約200億加元。而記者日前通過采訪發現:中國節能市場潛力雖大,但資金和政策的瓶頸卻制約著這個產業的壯大。
企業客戶難匹配
合同能源管理是當今甚為流行的一種節能模式:節能企業(EMC)通過技術改造,分享被改造企業節能收益來獲得報酬其核心一是EMC組織專家為企業進行節能診斷,幫助企業查找能源使用中的各種問題;二是EMC具有融資能力,節能項目實施過程中,全部資金可由其獨立融資解決,企業可以無需投入資金;三是EMC通過項目的節能效益獲得利潤,無需企業一次性償還。
這種運行機制,對需要節能改造的企業來說,沒有任何風險,但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能源合同管理這個行業還沒有形成產業化,其大規模推廣存在難度,從需要節能的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老總不是做技術的不知哪家技術好不能預期自己的回報,就放棄改造了;從EMC企業角度看,給客戶做能源合同管理也存在客戶不履約的風險。
所以北京神霧熱能技術有限公司媒體負責人李小姐告訴記者:“神霧公司尋找客戶也是有標準的,首先客戶經營決策管理水平要高,對合同能源管理機制有一定的認識,實施積極性高;其次還要考慮客戶信譽度,客戶需要較強的經濟實力,重合同、守信用。”
融資難題不易解
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神霧熱能技術有限公司是EMCA會員中運做非常成功的一個企業,依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和自有資金滾動發展,公司從成立時凈資產不足20萬元增至2003年底的1.5億元。
但在發展過程初期,最讓神霧公司困擾的還是資金問題,李小姐告訴記者:“神霧公司在運作初期由于資金不足,只能采用傳統的項目實施方式,即由客戶提供項目所需資金。由于客戶要承擔絕大部分風險,而且對新的技術又缺乏深刻的了解,對采用新技術的項目很難下決心。后來神霧公司與山東節能工程公司合作,借助合作方的資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湖北冶鋼集團對軋鋼加熱爐進行節能綜合改造,這是HTAC技術在國內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首次成功運作。有了示范項目成功的實例,也就增強了進行宣傳推廣的說服力,從而使HTAC技術順利地進入了節能服務市場。”、
記者了解,現在大部分做能源合同管理的公司背后都有著世行資金的支持。從1998年開始,世界銀行與全球環境基金就在中國開展了總額高達2600萬美元的中國節能促進項目,項目的核心內容是就利用全球環境基金的贈款和世界銀行的貸款支持,成立示范性的能源服務公司,引入市場化國家“能源合同管理”機制,并推廣示范性公司的運作經驗。
北京雄財技貿公司就是一家在世行支持下采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做節能服務的公司,公司總經理楊宗江告訴記者:能源合同管理中很重要的是技術改造資金來源,如果沒有世行的支持,公司開展項目也不順利,如果看不清前景,一般銀行不會貸款支持公司做節能改造!
政策支持力度尚未顯
在EMCA一百多名會員名單中,北京清華創業投資管理公司是其中惟一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公司投資總監白韋告訴記者:“清華創投主要是通過投資節能企業,通過控股的形式來介入能源合同管理這個行業!
白韋透露,目前北京佩爾優科技有限公司是清華創投惟一介入做能源合同管理的公司,雖然目前只有一家,但因回報比較穩定,今后會大力發展。
但讓白韋感到頭疼的也是錢,因為項目普遍前期獲利能力低,建設周期長,融資就不容易順暢。
“銀行給EMC公司的基準貸款利率至少要下調10%,同時出臺對節能公司稅收優惠政策,才能促進能源合同管理在中國的推廣!卑醉f從企業的角度呼吁國家政策上的支持。
而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副司長唐元從研究者的角度建議:“把能源合同管理歸入節能產業發展指導規劃之中,”唐元提出政府應該在稅收、銀行貸款、財政扶持等方面給能源合同管理公司大力支持,另外政府還要制訂和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培訓計劃,進行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業務人員的專業培訓,包括節能技術培訓、商務培訓等。
今年6月6日,北京市發改委曾聯合國土資源局、環保局、科委、建委、水務局舉辦了一場“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城市”的座談會,在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柴曉鐘就提出要“積極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建立節能專業服務隊伍,形成市場化運作的節能新機制”,并要在全市招聘“節能醫生”,幫助企業進行節能改造,而記者日前從北京市發改委資環處處長黃倩得到的消息是,北京市節能以及招聘“節能醫生”的計劃尚在制定和審批中。
商報記者 楊雪婷 J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