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商業道德重建需政府行為歸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5日 02:49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開始對原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進行市場化改革。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但市場經濟秩序還不規范,在這個轉型期,商業道德問題特別突出。 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坎南曾經有一個觀點,他認為在傳統自然經濟、農業社會里,道德世界的核心是忠誠;商業社會里,道德尺度的基本標準則是信任,就是守信,因
厲以寧教授在分析中國信任問題為何變得十分突出的原因時,把信任與選擇聯系在一起加以探討。他認為,生產需要信任,信任跟選擇是結合在一起的。他指出,從選擇的角度可以把整個社會經濟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傳統計劃經濟,一切都是指令性的,給什么就是什么,只能接受,沒有選擇,也就沒有信用問題。第二種經濟叫完全充分選擇的經濟,大家都有機會選擇,大部分都遵守一條最基本的道德準線———誠信。介于兩者之間的第三種情況則是,有點選擇,又不是充分選擇,即不充分選擇的社會經濟。 就目前來看,我國正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不發達社會轉變成為發達社會,根據上述理論,社會轉型期無疑也正是我們商業道德的重建期。 以信任、誠信、信譽等為核心的商業道德問題如此重要,在我國當前階段又顯得頗為突出,那怎么去解決呢?很多人提到健全法制,加強跨學科研究,這里,筆者想從體制和管理方面談點看法。 要使企業建立起誠信、信譽或信用體系,首先要解決產權問題,就是要有明晰的產權制度。因為產權明晰了,會使企業的主人有一個穩定的長期預期。而如果產權不明晰,則容易帶來短期行為,追求短期利益。所以,產權是一個道德基礎。 在轉軌國家,產權制度越不確定,個人預期就越不穩定,商業道德就越差,信譽也就越容易喪失。不過,這里人們可能會有疑問,目前我們民營企業大部分都產權很明晰,不也存在信譽缺失問題嗎?這恰恰成為人們對民營企業的最大垢病。這里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規范政府行為。 民營企業的經營活動,面臨著諸多外部環境因素。政府行為是不是規范,是否“越位”、“錯位”和“缺位”會對民營企業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政府不斷地干預企業,一會兒說這個違法,一會兒說那個合法;今天這個能干,明天又不能干,這樣,私人企業家不可能有一個穩定的預期,所以,很多人會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不從長遠考慮建立信譽。因為說到底,信譽是人們為了獲得長遠利益而犧牲眼前利益的選擇。 還應指出的是,我們在這方面存在一種惡性循環:由于政府管得過多,使企業對未來很不確定,沒有穩定預期,竭力追求短期效益,造成很多違反商業道德的行為,結果導致政府管得更多。這樣,企業違法行為更為嚴重。因此,建立良性循環的管理規范機制是當務之急。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信息公開,傳遞渠道暢通也有利于商業道德建設。在現代大市場的條件下,要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聞傳媒的作用,把不道德的商業行為及時向社會披露,以規范制約商家的誠信行為。因此,加強現代傳播渠道管理也是解決市場經濟秩序建設中的商業道德問題的關鍵。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8月15日 第五版) 作者:陸南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