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讓藝術俯瞰塵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3日 15:09 《財經時報》

  這是一組能與風景對話的建筑群,表面粗糙但質感柔和的石灰華使建筑物仿佛從地下自然“生長”出來。這個人曾連續20年保持美國首富地位,一生酷愛收藏藝術品,并在死后以自己的名字捐建了這座堪稱世界最大的私人博物館——這就是保羅·蓋蒂創建的蓋蒂文化藝術中心

  □ 北塔

  我在華盛頓給在洛杉磯的老同學袁惠東先生打電話,我說我對環球影城和迪士尼樂園這些娛樂性的、兒童化的勝地興趣不大,于是,他建議我去看蓋蒂博物館。我隱約記得,以前從哪個媒體上知道,那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博物館。中國這些年也開了很多私人館,但規模與檔次都乏善可陳,所以我對蓋蒂館也沒抱太高的期待。

  10億美元的心靈寄托

  惠東先生開車把我送到洛杉磯西部一座叫圣·莫尼卡的小山腳下,那兒立著一塊牌子,上書“蓋蒂中心”,旁邊是一個斜著向上的箭頭。順著箭頭,我往上瞧,只見山頂上是一片恢弘而嶄新的建筑群,猶如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難怪有人稱之為“宮殿”。根本不是中國成千上百的私人博物館所能比擬。

  這說明,美國是一個社會甚至個人大于政府的國家,聯邦政府在首都華盛頓建了一大批博物館,但沒有一個能跟這座“宮殿”相比,有時政府辦不了的事個人反而有能力辦到,而政府也鼓勵這種個人行為;不像在中國,這樣大的博物館一般都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個人很難有財力那樣做,即使有,恐怕也做不了。

  從山腳到山頂,可以坐專門的電梯(類似于輕軌)或大巴,當然也可以自己開車上去;在美國,凡是大型建筑在動工之前,不僅要有停車場的規劃,而且要先建好。  這點也不像中國的做法,在中國,停車場即使有規劃也往往不建或后建,甚至連規劃都沒有。所以,現在,在城市里,停車成了讓人頭疼的事。

  在山門口(蓋蒂博物館的第一個入口),沒有售票處,乘坐電梯時,也不用買票。在中國,我早已習慣于到任何一處旅游都被層層盤剝,像這樣的免費享受,反而有點不適應了。

  蓋蒂中心(也稱蓋蒂博物館)是已故石油大亨保羅·蓋蒂(J. Paul Getty)掏自己的腰包建的,屬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據說,他像海默等許多億萬富翁一樣,一生酷愛收藏藝術品,尤其是法國藝術,搜集了大量18世紀法國的裝置藝術品以及19世紀的法國繪畫。1976年,他去世時留下了32億美元,立下遺囑要斥巨資為他的藝術品建立永久性的家園。

  一開始的預算是6億美元,到1997年收工時,花費高達10億美元(人民幣80個億,天哪)。現在基金會還有7個億是用在博物館上的專款,而按照美國的稅法,基金會每年必須至少把4.25%花費于文化事業,才能減免稅賦。也就是說,博物館每年必須至少要花掉160萬美元左右。后面有那么大的財團在支撐著,博物館當然可以不在乎看客口袋里的那點小錢了。所以,與參觀直接相關的一切事宜都是免費,而且免費散發好幾種彩色精印不同語種的導游簡介資料(可惜還沒有中文)。

  因為免費,所以到博物館參觀的人非常多;由于怕擁擠、噪音和空氣污染,影響參觀氣氛或傷害展品,博物館對每天的參觀人數是有控制的,團體必須預約。為了控制車輛上山,每輛車收取5元停車費,也不貴。山上供應的食品和紀念品稍稍貴些,但也在一般人的承受范圍之內。

  與風景對話的龐大建筑群

  博物館雖然“高高在上”,但與周圍環境相當協調。據說,博物館的總設計師邁爾在開始競標時并不占優勢,因為基金會董事們不喜歡他愛用的白色的金屬建材,但他的一句話說服了或者說感動了甄選委員會,那就是“景觀與建筑應該有對話”。因此,外觀建材用的是淡褐色、表面粗糙但柔和的石灰華(Travertine),以象征“悠久”與“永恒”;而粗糙的質感則使建筑物有如從地下自然地“生長”出來,仿佛是一片參天的密林。

  我乘坐電梯一路沿著山坡往上走,不僅可以欣賞郁郁蔥蔥的草木,還可以觀看樹林里的鳥、松鼠等動物。據說,早在設計階段,附近的居民協會(相當于中國的居委會,但更有權力,也更有能力)特別委托律師與基金會協商,要求建筑物不能太高,以防游客窺視住戶的私密;還要求每天的車流量不能過多,以免破壞安寧。富可敵國的基金會居然一一應承,開了多次聽證會,最后才把建設方案確定下來。

  電梯運行5分鐘就到達山頂。這時,我才發現,博物館有7座建筑,高度、顏色和風格極為統一,其中4座連成一體,就是美術館(或者展覽館),分別用東、西、南、北來命名。

  館內展品豐富極了,主要是蓋蒂一生的藏品,種類繁多,有金的、銀的、玉的、銅的、石的、木的、紙的、陶瓷的、玻璃的等,有繪畫、書籍、相片和家具等。

  陳列的標準是沿著兩條線,一是分門別類,一是時間先后。最古老的是古希臘羅馬的文物,如黃金做的戴在頭上的花環等;最精美的是法國近代美術,如梵高的名作《鳶尾花》等;最富麗的是一些裝飾品,如法國宮廷用品。

  令人心痛的中國文物

  讓我看了心情最復雜的是大量中國的文物,如清朝初年的繪畫等。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了《關于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約》,規定,任何因戰爭原因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該歸還,而且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但是,去年12月,由全世界最著名的19家博物館牽頭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說,文物既屬于原國家,也屬于世界,“博物館不僅為一個國家的人民服務,而是為各國人民服務”,因此反對文物歸還。

  蓋蒂館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據說態度比較堅決;因為,基金會覺得,那些世界各國的文物都是通過市場買來的,不是直接偷來搶來的。

  看著這些精美的中國文物,唯一令我感到安慰的是,至少蓋蒂館還是如此珍視她們的,而且把她們保存得如此完好。如果沒有這種精心保護,恐怕很難有更多的世人欣賞到她們光芒四射的魅力。

  展廳里的精品可謂多多,有的可以說是“價值連城”,而且都是原作。讓我驚服的是,它們都半裸或全裸著,沒有用玻璃罩子或其他防護設施,我可以近距離欣賞,而且可以拍照,只不過不允許用閃光燈。

  在國內的博物館里,哪怕面對的是復制件,也不讓拍照,美其名曰“版權”或“肖像權”等等,實際上是狹隘而自私的心態在作祟。我在展廳里跟著導游轉了半天,猶如過屠門而大嚼,拍了許多照片,回家可以慢慢欣賞啊。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