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愛明
官方學者斷言不會通縮,民間專家預言通縮難免
國家統計局8月11日公布的數據表明,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8%,雖比6月份1.6%的漲幅略有上升,但與4、5月份的漲幅相同。而且,從環
比看,7月份CPI與6月份持平,并沒有出現異動。
這是否意味著有關下半年將出現通縮的預言并不可靠?
“我一直認為,出現通縮的可能性不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11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表明了這個觀點。
他認為,去年第四季度物價走低,基數較低,因此,今年第四季度的物價漲幅可能會略有回升。
祝寶良表示,7月份CPI的漲幅與他們預計得差不多,他們預計全年的CPI漲幅會在2%左右。而11日公布的數據表明,1-7月份,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2%。
事實上,認為通縮不會出現的觀點更多見于政府部門的官員和學者。在7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曾明確表示,今年不會出現通縮。
鄭京平說,上半年,廣義貨幣M2的增長速度是15.7%,新增貸款增長13.3%,比去年多增長240億。從這些情況看,貨幣的供給、經濟的發展還是比較協調的,并沒有出現什么問題。所以無論從目前還是從趨勢來看,不存在通縮的問題。
但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等經濟學家則在不同場合強調,如果從上半年的情況看,通貨緊縮難以避免。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室宏觀室主任袁鋼明也一直持相似觀點。8月11日,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物價保持住了這種漲幅,但下落的趨勢并沒有明顯變化,因為前一段時間調控過緊造成的價格下降的趨勢沒有減緩,并不能因此放松警惕。
根據國家統計局8月10日發布的數據,7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5.2%,漲幅與6月份持平。而原油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31.4%,影響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1.1個百分點。
袁鋼明說:“在市場方面,目前除了石油價格之外,已經沒有什么重要的因素阻止價格的下降了。”
從7月份的情況來看,他分析,物價之所以并沒有往下掉,一個因素是消費需求可能有所上升,另一個因素則是因為貨幣政策有所松動帶來的。
他表示,目前廣義貨幣15%左右的增速還不夠,如果要避免出現通貨緊縮,那么,貨幣的增速應該在15%-20%之間。
“如果貨幣政策不放松,通貨緊縮還是難以避免,不是今年年底就是明年年初。”袁鋼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