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給人民幣匯改配套的有力措施開始出臺。昨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放開外匯遠期交易業務,并啟動人民幣與外幣的掉期業務。經濟學家認為,這是與匯率制度改革配套的相關措施,將給企業帶來更多避險工具,并使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更為市場化。
昨日,人民銀行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關于擴大外匯指定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售匯
業務和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使業界討論已久的人民幣對外幣間遠期和掉期交易終于浮出水面。
《通知》表示,將擴大人民幣對外幣遠期業務的銀行主體,此前,只有4家國有銀行和3家股份制銀行獲準開辦此項業務。業務放開之后,擁有結售匯業務資格以及衍生產品交易資格的金融機構,都可以通過備案的方式獲得市場準入,其中包括外資銀行。
此外,遠期交易的范圍也在目前的貿易、服務、收益三大類經常項目交易基礎上,放開至包括經常轉移在內的全部經常項目交易,另外增加部分資本與金融項目交易;交易期限的限制也放開至由銀行自行確定交易期限和展期次數;銀行還可以自己對客戶報價,增強市場價格的發現能力。
《通知》還允許銀行對客戶辦理不涉及利率互換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掉期業務的定價方式、交易期限結構等管理規定與遠期結售匯業務一致。在交易范圍方面,除遠期結售匯業務規定的各項交易外,還根據掉期業務的特殊性,適當增加了部分交易范圍。
央行在7月21日晚間“出其不意”地宣布匯率制度的改革。在此之前,人民幣對外幣的遠期與掉期交易就已經列入央行的研究視野之內。
摩根大通中國研究部主管龔方雄認為,遠期以及掉期交易是配合匯率改革“及時而必要”的一步,它為央行管理匯率提供了一個更為有效的手段。他表示,這將使得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更為市場化,因為市場的預期心理將被反映出來,而央行也可以通過干預遠期市場來影響匯率,這種效果比以往央行通過現匯市場干預要好得多。此項改革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在于,遠期以及掉期交易的推出,給企業提供了更多屏蔽匯率風險的工具。在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固定變成浮動,這使得銀行、企業面臨更多的市場風險。
龔方雄表示,遠期交易和掉期交易是浮動匯率制度下必要的對沖風險的工具,它讓國內的機構在人民幣升值前,有手段來沖銷匯率的風險。
名詞解釋
遠期結售匯業務
指外匯指定銀行與境內機構簽訂遠期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日期,到期時按照合同約定辦理結匯或售匯業務。例如,某進口企業預計3個月后將向國外進口商支付一筆美元貨款,為鎖定財務成本,該企業可以與銀行提前簽訂遠期售匯合同。這樣,3個月后無論當時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如何變動,該企業都可以按照事先約定的匯率用人民幣從銀行購買美元貨款,降低了匯率風險。
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
在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中,境內機構與銀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兩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幣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內機構用外匯按照約定匯率從銀行換入人民幣,在后一次交易中,該機構再用人民幣按照約定匯率從銀行換回外匯;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辦理。例如,某出口企業收到國外進口商支付的出口貨款500萬美元,該企業需將貨款結匯成人民幣用于國內支出,但同時該企業需進口原材料并將于3個月后支付500萬美元的貨款。此時,該企業就可以與銀行辦理一筆即期對3個月遠期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即期賣出500萬美元,取得相應的人民幣,3個月遠期以人民幣買入500萬美元。通過上述交易,該企業可以軋平其中的資金缺口,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作者:早報記者 庹曉驊 實習生 陳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