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大省不大” 河北服裝業亟待突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8日 09:22 中國經濟時報

  地方產業聚焦本報記者 唐沙砂

  河北是紡織服裝大省,但“多有鋪天蓋地,少有頂天立地”的現狀以及企業點多、分散等問題讓這個服裝大省在產值上與全國強省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在競爭激烈、摩擦頻仍的時期,河北的服裝產業如何突圍“大省尷尬”?如何實現服
裝大省向服裝強省的跨越?在日前河北省服裝協會和河北卓達服裝集團舉辦的服裝行業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紛紛提出:“產業集群”是出路。

  服裝大省為何“大”字寫得很小?

  服裝產業是河北的十大主導產業之一,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河北省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獨立完整、配套齊全的服裝工業體系,行業整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一是培育打造出一批市場知名度較高的服裝品牌,包括雪馳牌羽絨服、比琦牌襯衫、霓雅德牛仔服等;二是建立了廣泛的營銷網絡格局,80%以上企業已從單一的外貿出口,發展為多渠道多口岸經營;三是服裝產業集群不斷拓展和完善。卓達服裝產業園、容城服裝、辛集皮衣、寧晉牛仔服裝、安新羽絨、清河羊絨服裝等六大服裝集群地,通過資源整合、科技創新,正逐步形成更具特色的專業集群。

  據了解,2004年河北省服裝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共202家,年產量3億件(套);銷售收入77.97億元,同比提高了24.55%,實現利潤5.256億元,同比提高了22.22%,利稅總額7.23億元,同比提高了15.7%;出口數量715萬件,出口創匯21.30億美元。

  但河北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連紅提出,在競爭面前,河北服裝行業面臨諸多矛盾:一是受過去長期計劃經濟和小生產經營方式的影響,全行業普遍粗放性經營,生產仍處于低水平建設,產品結構不到位,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對市場快速反應難以駕馭;二是民營企業家族式管理羈絆企業向現代化工業管理邁進的腳步;三是入世后,國內市場的國際競爭更趨激烈,國際品牌源源流入中國,服裝業的壓力增大;四是河北品牌產品少,開拓市場能力弱,遠遠形不成河北版塊的名牌服裝優勢;五是紡織服裝出口配額取消后,主要靠加工的服裝企業面臨國際挑戰和國內企業無序競爭的雙重壓力。此外,國外的企業采用計算機和信息網絡等先進技術的普及率達到70%以上,而河北省不足5%,中高檔產品比例還不足一半,時裝、童裝、高檔產品占有率都很低。

  河北服裝協會副會長楊繼剛說,全國服裝生產基地排名依次是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河北位居全國7、8位,與前者相比雖然名次相差不多,但年產值差距懸殊。河北的服裝企業大部分都分散在縣、鄉、村?芍^點多、面廣、分散經營。

  河北省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郭世昌說,入世和后配額時代的到來,使市場競爭更趨激烈,河北省服裝企業還處在中低端,沒有國內和國際市場叫得響的品牌,缺乏技術和品牌等深層次競爭資源,橫向比較差距較大。因此,要占有市場相當份額還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河北號稱服裝大省,但是這個“大”字寫得很小。

  產業集群應是服裝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對于今后服裝工業的發展思路,業內人士和有關專家紛紛提出了各自的策略,其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產業集群建設。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說,產業集聚地建設對服裝產業做大、做強、做好,特別有效。中國服裝名城建設在中國服裝產業中是一大特色,中國的服裝生產的產能有70%集中在全國40多個產業基地名城名鎮,河北現在名城名鎮也有一些,如卓達服裝產業園、容城、辛集、清河、寧晉等。

  河北省常務副省長郭庚茂強調:服裝產業要按照產業集群的理念調整、優化布局。產業集群是新的競爭趨勢,園區經濟產業集群又是當今經濟競爭的新的特點,它是生產要素的集約化配置,降低了初期投資的成本;使企業的生產實現了專業分工,提高了社會化程度;改變了企業原來小而全大而全的辦法,同時,產業聚集起來有利于科技技術的相互借鑒和傳播,也有利于對服務設施的綜合配套,也有利于形成一種市場的聚集。因此,可以說產業集群也是競爭力。河北要按照新的發展趨勢,大力推廣促進園區經濟的發展,促進紡織服裝業產業集群的形成。

  河北省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郭世昌說,后配額時代,中國服裝企業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競爭力,更需要加強合作,實現區域性的競爭能力、創新升級。要造就與國外服裝品牌抗衡的實力,降低各種成本。惟一的出路就是打破封閉建設,用經濟做紐帶,組建具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構筑一種區域性的行業優勢。通過品牌生產的分工協作,采取集中采購和集中生產供應,降低運營成本,通過集中資源優勢,打造區域服裝品牌,增強服裝品牌的競爭力。

  河北服裝協會副會長、河北卓達服裝集團副總裁楊繼剛認為,產業基地特定空間競爭力的集聚可以有力的推動資源的整合,推動服裝行業的發展。今后服裝產業的發展思路就是要走產業集群的道路。“河北卓達服裝產業園聚集了百余家企業,2004年園區企業成產的各類產品年產量1000萬件/套,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4000多萬美元。這都得益于產業集群的優勢。另外,社會效益顯而易見:實現了節約化用地;清潔環保;打造出再就業的新渠道。”

  溫州服裝工業在經歷三次轉型后實現了快速崛起,溫州服裝商會秘書長汪加福說:“溫州服裝具有五大優勢,第一個就是產業集群。溫州現在有2500多家服裝制造企業,不包括商業零售,它的年銷售額360億元,出口創匯是7.03億美元,這是海關統計的數字。產業的優勢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產業的集群帶動了產業鏈的完善,F在溫州有鈕扣、拉鏈市場,包裝市場,所有的配套市場都有,老板只要一個電話,所有的東西可以直接運到廠里,這就是產業集群帶動了產業鏈的完善。”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