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非理性最旺盛的地方
一場小眾的競標,一次局部的拍賣,就試探出中國養老金和醫療險市場的本質:集體非理性殺價。(見《21世紀經濟報道》8月4日文章《殼牌網上競標記:中資保險5分鐘殺價慌亂》)
盡管這場競標規則有它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更不完美的是中國壽險公司的脆弱性。在競標過程中,一開始還能守住行業的底線,在理性價格上浮動,僅僅5分鐘的延時,就暴露了自己“拿單”渴望的無度,不顧一切地降低價格,打擊對手,寧可忍受未來無常的高風險,也要遵循當下的“保費規模論”。這是一個怪圈,殼牌公司也著著實實見識到中國壽險公司的短期性。
話說開去,難道僅僅保險市場是這樣嗎?縱觀中國其他行業,大多都存在這種非理性因素。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最具活力的地方,也是集體非理性最旺盛的地方。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幼稚性,它只關注價格,還沒有延續傳統和建立行規。
(北京/杜廣明)
“自由貿易圈運動”
讀了貴報8月4日文章《EFTA欲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筆者認為,加入WTO后的中國一直都沒有改變被發達國家“反傾銷,反補貼”的尷尬。實際上,筆者發現,WTO之后,地區之間的自由貿易圈運動風起云涌。拉美、東南亞、美墨加、非洲,都在極力打造區域經濟圈。中國也在利用這一契機,竭力找到自己的位置,盡量進入其他的自由貿易圈之中。
筆者把中國的“自由貿易圈運動”分解為3個層級:一個是核心級。比如中國同香港和澳門的CEPA,以及中國同東盟打造的自由貿易圈。第二個是那些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典型代表是新西蘭。當然,俄羅斯、澳大利亞、智利、南非,阿根廷和東歐的一些國家都屬于這個層級。第三個是那些即將承認的,比如印度。
當然,我們應該知道,讓歐盟、美國和日本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短期看,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中國的自由貿易圈行動就是要多結交經濟互補型朋友,逐漸打開局面,將粗糙的WTO平等原則更加精細化、區域化。
(吉林/楊鵬)
以經濟援助解決核問題
還需實施機制
最近,關于核問題的兩則重大新聞出鏡率甚高,一是圍繞朝核問題的第四輪六方會談;另一則是伊朗的核問題,伊朗宣布又要重啟核活動的決定,伊朗和歐盟的談判,又到了重要時刻。
這兩個問題中,核心問題就是經濟援助與核的關聯,六方會談中,相對于朝鮮棄核問題上的嚴重分歧,經濟援助是一個比較可能達成文字框架的方面。伊朗的核問題,同樣也與西方的經濟援助緊密聯系在一起。
目前,這兩起與核問題有關的談判,都還停留在原則問題的爭執上,看起來還沒有一個能夠讓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其實,經濟援助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機構或是實施機制來負責執行和監督,即使西方國家答應了,那又如何?還是有可能會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有當經濟援助落到實處后,使這些國家的經濟生長出一些自己的力量,將全球化的利好真正內化為這些國家國民的福利,才能減少這些爭吵。
(北京/余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