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深圳商報特派記者張賀敏)剛謝幕不久的香港書展上,內地書店、出版社的攤位前一直人流不斷,收銀小姐有時都忙得顧不上吃飯。長久以來,港臺一直是繁體豎排書的天下,來自內地的簡體橫排書只能偏居一隅。但近幾年來,隨著內地出版業的飛速發展,內地簡體書以其豐富的品種、低廉的價格、內外品質的不斷提升,贏得了越來越多港臺讀者的青睞,對港臺圖書市場也形成了不小的沖擊。簡體書是否會對繁體書構成很大威脅?整個華文圖書市場會不會重新“洗牌”?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的亞洲出版研討會,邀請《中國
圖書商報》總編輯程三國、臺灣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兼總編輯林載爵、香港聯合出版公司董事長陳冠雄等業內權威人士共同來探討這些問題。
簡體書勢頭雖猛,比例仍然很低
香港經營內地圖書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當時引進數量較少,且以學術類等專業書籍為主,香港讀者往往只是為了職業需要而購買內地書。而現在,香港的普通讀者也開始購買內地書,內地流行書如《老鼠愛大米》也受到了香港青少年的喜愛。在臺灣,以前引進、銷售內地書都屬非法,2003年7月禁令解除,內地簡體書越來越多地進入臺灣。相比起來,內地書在價格上很有“殺傷力”,只相當于臺灣新書的二至三折,在香港也比同類港版書便宜很多。
然而,從總體來看,簡體書在香港、臺灣圖書市場上的比例仍然很低。據陳冠雄介紹,從1994年至2004年,香港圖書銷售的格局一直比較穩定,沒有大的改變。其中港版書占60%左右,臺灣書占20%以上,內地版圖書約占5%。今年的銷量估計可創新高,但也不會超過8%。估計今年內地圖書在臺灣的銷量為3.6億至5億臺幣,而臺灣每年的圖書總銷售額大概有580億臺幣,內地簡體書頂多占1%的份額。可以說,無論在香港還是臺灣,繁體字閱讀仍是絕對的主流,簡體字圖書雖然增長勢頭很猛,但仍不足以對繁體書構成威脅。
簡體字教育利于培養港臺大眾市場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幾位演講者都認為,這跟文化背景、閱讀習慣有很大關系。港臺讀者早已習慣閱讀繁體字,對簡體字很多都不認識,從豎讀變成橫讀,也覺得很別扭。就拿《哈利·波特》(第五集)來說,港版和內地版價格相差很大,但是港版繁體書賣出2萬多本,英文版賣出1萬多,而內地簡體本只賣了300多本,這就很能說明問題。要想在港臺培育大眾市場,簡體字教育就變得至關重要。
程三國認為,即使將來的簡體字教育已經非常普及,簡體字圖書成為大眾的主流選擇,華文市場也不會被內地圖書“一統江湖”。除了版權等的約束外,香港、臺灣地區圖書出版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特資源和關注點,內地圖書不可能取代。
臺灣讀者最愛《紅樓夢》
內地圖書打入臺灣市場后,究竟哪些書最受臺灣讀者歡迎?這也是很多人關心的。作為專門銷售內地簡體書的臺灣上海書店董事長,林載爵拿出了書店銷售的排行榜。該書店2005年2月開業,到6月30日為止,銷售的內地書籍中文史古籍社科類占41.9%,文學藝術類占41.75%,這也是內地書的“傳統強項”。生活、旅游、風俗、地理類書籍占8.57%,雖然比例不高,但已經可以看出讀者接受面的擴大。具體到單本書,銷量排名第一的是清朝孫溫的手繪全本《紅樓夢》,第二名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圖文本《紅樓夢》。此外,圖文本《三國演義》、《宋詞三百首》等都在前十名之內,可見臺灣讀者對于傳統文化的喜愛。林載爵說,內地有雄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典籍方面也有絕對優勢。前些天上海書店搞了一個展覽,專門搜集了《紅樓夢》的各種版本和研究論著,有100多種,這點臺灣比不了。線裝書更是對臺灣讀者有“致命的吸引力”,臺灣已經沒有會做線裝書的老師傅了,只能依靠內地。從翻譯上來看,港臺一般都側重于英文書,而內地翻譯各語種的都有,也有明顯的優勢。
死守不是辦法,必須積極開拓
過去的兩岸出版界往往各自為戰,地域觀念很強。三位講演者都認為,現在應該打破這種觀念,著眼于更廣大的華文圖書市場。程三國認為,現在的華文圖書應該劃分為二元結構,即簡體書、繁體書兩種。現在,港臺地區對于內地簡體書的進入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威脅論”,一種是“互補論”,程三國等人都異口同聲地支持后一種觀點,認為簡體字、繁體字各有特點,完全可以和平共處,形成互補關系,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同時東南亞、海外市場也不容忽視。馬來西亞有600萬華人,印尼有700萬,越南有150萬,北美有280萬移民,這是第四大市場。林載爵認為,死守不是辦法,必須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以簡體字圖書為主,臺灣以后也要增加簡體書的出版,現在已經有人開始這么做了。陳冠雄也說,兩岸的出版界同行不是敵人,不存在誰吃掉誰的問題,而是要積極合作,一起參與國際競爭。中國現在是一個出版大國,但還遠不是出版強國。如果說過去10年、5年,出版界的發展主要表現為量的增長,那么現在應該更重視“質”的提升。將來真正跟國際接軌,還是要以強弱見高低。要加速這個過程,就必須發揮優勢,由區域競爭思維轉變為區域合作互補,共同創造新局面。
作者:記者張賀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