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本·斯坦(BEN STEIN):
不必擔心中國 要向中國學習
中海油收購尤尼科的事件被美國媒體吵得沸沸揚揚,于是很多經濟學家就預言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從而控制美國的經濟,這種說法夸大其辭,就像1957年蘇聯人造衛星上
天時一樣,當時美國媒體還預言蘇聯將成為世界軍事強國,超過美國,但并沒有成為現實。
“中國經濟威脅論”是站不住腳的。從人均GDP數量來看,中國僅是美國的1/6,甚至遠遠落后于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如果我們對目前中國的GDP水平做最樂觀的估計的話,以9%到10%的年增長速度,到2040年中國的人均GDP仍然落后于美國。這就是說,中國必須保持極高的發展速度,維持很長的時間,才有可能趕上美國。就算有一天中國真的超過了美國,對我們又有什么壞處呢?中國人會買更多的美國產品。我們的鄰國比我們貧窮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富裕,而他們過得比我們好并不會讓我們更貧窮。
另外一點更為重要:個人的責任。美國人不必擔心中國強大,他們應該向中國學習。中國變得富裕是因為人力資本投資。比如教育、良好的工作習慣、節省、勤奮、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如果美國的年輕人也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他們在50年后還會保持良好的狀態。
總之,道理很簡單:從我們的朋友——中國人那里學習有益的東西,我們也會受益匪淺;而害怕和嫉妒什么也得不到。
(《紐約時報》)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茲:
美國沒有資格教訓中國
如何保持經濟穩定
中國經濟一直生機勃勃,在實現高增長的同時幾乎不存在通貨膨脹壓力。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不會產生什么影響。即便更大幅度的升值,也不大可能對全球失衡產生很大影響。中國的出口商品中進口含量很高(特別是對美出口),這意味著匯率調整對中國競爭力的影響微乎其微。如果人民幣出現更大幅度的升值,中國企業很可能會以犧牲利潤為代價保持競爭力,從而進一步削弱升值效應。此次升值(即便隨后跟進多次小幅升值),僅能略微減緩中國出口的增長勢頭。沒有一個市場經濟體放棄對宏觀經濟的干預。在美國債務繼續膨脹之際,美國總統卻希望使最富裕的美國人享受永久減稅優惠。考慮到這種情況,中國領導人沒有必要向美國征求有關匯率或經濟管理的建議。(英國《金融時報》)
里昂證券(CLSA)的首席經濟學家吉姆·沃克爾(Jim Walker):
中國催生出了
第一個市場化的經濟周期
中國經濟從經濟景氣周期步入下降期,由于本輪經濟增長周期與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政府主導的經濟繁榮局面有明顯不同,中國催生出了第一個市場化的經濟周期。這些不同包括四個方面:首先,過去10年來中國政府允許市場來決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其次,中國政府自1999年以來逐步在經濟體系中引入并確立了私有產權概念;第三,加入WTO后,中國政府為國民經濟體系引入了一套“投資準則”,這使企業的投資決策比以往更透明,也更可靠;第四,私有銀行的建立以及多種融資形式的引入給資本市場帶來了變革。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歷史上首次擁有了相對靈活的全國勞動力市場。(《華爾街日報》)(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