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著作中有一條被稱為“哥白尼原則”的非自我中心的假設:不要假設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前無古人并且后無來者的。生活在今天的中國,我覺得有些危險,因為幾乎每人都打算忘記“哥白尼原則”。比如,有人宣稱,中國經濟還可以在未來30年內保持高速增長,從而在未來五年內趕超美國。為什么經濟學家表現出如同中世紀歐洲天主教會那樣的自我中心主義呢?
如果我們把視角放長遠些,例如,把自己置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比較普遍的時段內,那么我們就有耐心仔細查看今天所謂高速增長的GDP當中,究竟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是怎樣增長的;并且,增長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社會成員之間是怎樣分配的;這一奇怪的增長方式和分配方式,究竟可能維持多少年而不發生嚴重的問題。諸如此類的問題雖然被少數經濟學家關注著,但它們能否被我們多數的經濟學家注意到呢?我真誠地認為,這取決于我們是否嚴肅對待“哥白尼原則”。
我相信,或許200年以后的經濟史家將支持我的判斷,長期的、真實的并且有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平均年率,幾乎不可能超過8%。假設我們也并非處于中國歷史的獨一無二的時代,那么,當我們已經享受過高于8%的如上定義的收入年增長率之后,對于未來可能降臨的痛苦事件的概率的預期,將隨我們繼續享受幸福事件的時段的延長而增加。
于是,我很愿意設想未來的痛苦事件的經濟學涵義。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學生的學期論文。她提出這樣一種設想:如果沿海地區的“民工荒”意味著勞動力的相對價格被各地政府的招商引資行為嚴重扭曲了,如果教育服務的價格被壟斷教育的機構嚴重扭曲了,又如果這兩種價格扭曲恰好導致這樣一種“低水平陷阱”———勞動者無力交納學費從而勞動的人力資本含量保持在低水平均衡狀態,同時,這一低水平均衡狀態的人力資本含量恰好對應著勞動價格的低水平均衡狀態,從而,勞動者永遠無力支付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務的價格,那么,中國經濟難道不會被長期鎖入在低水平發展的陷阱里嗎?
這篇論文并沒有打算提供一個可靠的數學模型來論證這一猜想。不過,如重要思想通常表現的那樣,它一閃而過,打動了我,揮之不去。另一方面,一個民族,它的多數成員似乎前所未有地堅持著“短期行為”,居然相信它的經濟增長和經濟增長的政治環境能夠保持幾十年乃至半個世紀不改變!
摘自《財經》
《市場報》 (2005年08月05日 第十二版)
作者:汪丁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