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民辦教育家胡衛認為,在民辦學校整體規模擴大的同時,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卻在迅速減少。公辦學校舉辦民辦學校,屬于公辦教育資源向民辦教育領域的擴張,雖然從學校在校生規模上看比過去有較大的增加,但卻無形中掩蓋了民辦學校的真實生存狀況,特別是掩蓋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萎縮狀況及其深刻根源。為此,胡衛驚呼:當前民辦教育發展涉入“深水區”。
(據8月3日《人民政協報》)
已涉入“深水區”的,不只是民辦教育,還有民辦醫療。民辦醫療的狀況實際上遠比民辦教育的狀況更為糟糕,不但涉入的是“深水區”,還是“死水區”。不論我們身在國內的哪一座城市,環顧四周,真正意義上的民辦醫療機構都少之又少,有些城市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民辦醫療。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正成為壓在中國人頭頂新的“三座大山”。筆者以為,要搬掉這些大山,大可全面開放,讓民辦和公辦的力量合力去解決看病、上學難的問題。
房價偏貴,公眾還可以抱著“再等等看”的心理,寄望未來。但看病難和上學難,卻沒法“再等等看”。有些重病如山倒一般襲來時,患者甚至分秒也耽擱不起;孩子錯過了就學的年齡,也就錯過了大好的求知時光。教育、衛生部門在公眾的詬病下,不斷致力體制的改革,我們都已經看到了,但何時改革到位?到今天還是一個未知數。在這種情況下,大刀闊斧消減人為的桎梏,給民辦教育和醫療更博大的生存空間,不但可以減輕公辦教育、醫療的壓力,還能確實解決公眾看病難、上學難的問題。整條街上只有一家服裝店,店鋪老板在經營中往往會奇貨可居。而當這條街上到處都是服裝店時,不但服裝的售價會降低,服務的質量也會更好。沒有真正競爭的公辦教育和醫療,目前正處于獨家經營的狀態,單純依靠體制的改革,不太可能搬去壓在公眾頭頂的兩座大山。
讓民辦教育和醫療雙雙走出“深水區”,公眾至少多了一個次優的選擇。教育和衛生部門無論如何改革,都還將面臨著一個怎樣根治行業腐敗的問題。而民辦教育和醫療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當經營成本大幅度下降時,也就必能以更優惠的價格擁抱公眾。而這,正是公眾的期待所在!
本報特約 評論員 廖祖笙
(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