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管廠感冒,彩電廠吃藥”的傳統規則正被“IT新規則”改變,液晶面板的全球化競價機制,正悄悄改變靠囤積彩管獲得競爭優勢的中國彩電業
平板電視洗牌波及上游 彩管業面臨全行業虧損
本報駐京記者 張春蔚 實習生 楊芳
彩管行業全面報虧
“公司2005年上半年實現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上海廣電電子、深賽格、彩虹股份三家上市的彩管企業在其2005年的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告中出現了幾乎同樣的一段內容。
這三家企業在中國彩管行業占有龍頭地位。深賽格在34英寸和21英寸的彩管市場占
有率高達45%和17%,上海廣電電子的綜合市場占有率為10.26%。彩虹股份的內地市場占有率也接近20%。
7月15日,上海廣電電子(600602)宣布今年上半年出現1.3億-1.4億元的虧損,按照廣電電子方面的解釋,“今年初以來,彩色顯像管行業受彩電業產品結構調整的影響,出現了需求減少、庫存增加、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的局面。”
對一個上市18年來首度虧損的企業,這樣的解釋似乎是可行的。廣電電子董秘胡之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年底扭虧“可能性很大”的立場。
虧損的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其同行深賽格(000058)和彩虹股份(600607)頭上,二者上半年分別報出500萬和3500萬的虧損。
7月15日,彩虹股份方面的公告顯示虧損原因是“彩色顯像管行業競爭加劇,彩管價格下降,產品銷售不暢且庫存增加,生產線未能滿量生產”。而且在近期之內“公司將結合銷售情況對部分生產線安排間歇性生產”。
可以判定的是,廣電電子公告所提及的上億元的預虧絕不是偶然為之,更不會是短期之內的一個異數。
事實上,當前彩管業銷售量和銷售價格的雙雙下滑和不可預測性,已經決定了這場行業虧損危機不是一場短期危機,而可能是長期危機。
“行業虧損的危機將會長期存在的,彩管廠家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場危機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彩電制造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市場咨詢中心副主任陸刃波表示。
7500萬只彩管產能何去何從?
2004年,應該說是彩管行業歷史上最舒服的一年。突然跌入行業虧損的泥潭,風水陡轉期間云泥之變大有滄桑之感。
2004年1月,TCL拿下了湯姆遜,一舉成為全球彩電大王。中國彩電巨子們開始指點起國際彩電風云,雖然有反傾銷的陰影,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彩電大國確實巍然挺立了。國內彩電業劍拔弩張的態勢也隨著行業洗牌的完成相對趨緩。
2004年4月以來,國內一些廠商開始退出CRT彩管的制造。但是一路上揚的彩管需求,卻因為短暫的、局部范圍內的彩管供不應求帶來價格上揚。在市場樂觀的預期之下,賽格日立擴建生產線、彩虹擴建生產線,國內彩管廠家紛紛擴大產能,連“外來的和尚”湯姆遜也出手重組廣東福地,彩管制造能力迅速攀升,生產線滿負荷工作。
這一年甚至成為中國CRT彩管產能乃至銷售量歷史性的巔峰。
但高潮是短暫的。2004年6、7月開始,創維、夏新等廠家紛紛進入平板電視銷售;當年12月,包括長虹在內的所有彩電企業全面進入平板彩電時代。平板行業機會的來臨,給還在興奮的彩管業帶來的是不斷攀升的庫存。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彩管業庫存量約為224萬只,比2003年底上升了367%。
12月本是歷年彩電廠家的黃金時刻,但2004年的彩管市場卻突然溫吞如水———黃金時刻并沒有如同彩電銷售一樣如期到來。
市場的滯后效應驚醒了這些忙于上量的“青蛙”們,奪路而逃成為頭等大事,彩管廠家終于在歲末年終的“旺季”緊急限產、停產。
今年2月,國內彩管產量僅為398萬只,比1月份下降29%,但此時的庫存已經達到442萬只。業內人士介紹,今年國內CRT彩管產能已經達到7500萬只,但是彩電廠家的需求不升反降。相對一路下滑的彩管價格,彩管原材料的價格卻一路上漲。僅以防爆鋼帶為例,2004年的價格比2003年上漲20%,今年一季度價格又比2004年上漲11.2%。
形勢何以如此反復?彩管廠家虧損的背后到底是哪只“蝴蝶的翅膀”在掀波瀾?
“現在是需要多少拿多少。”長虹營銷管理部副部長兼彩電經營部部長胥邦欽表示,以前拿貨,一般是100萬只的彩管需求,會支付200萬到300萬只彩管的費用,否則很可能會無米下鍋。囤積彩管在過去對彩電廠家基本上是必需的,市場供給的變化,這些原本屬于彩電廠家的常規庫存停留在彩管廠的倉庫。
曾經靠“囤積”彩管稱雄一時的長虹都改變了原材料的購買方式。彩管廠家必須以新的眼光來調整銷售和生產策略。
大量的彩管積壓,又造成價格下跌。“買漲不買跌”,長長的陰線預示著行業性的不景氣。按照深賽格今年一季度公告,其21英寸彩管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23%,比上年同期提高近5個百分點,外銷21英寸彩管、34英寸彩管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6%;但一季度彩管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8.03%,虧損2040萬元。
深賽格的一季度公告顯示,其彩管毛利率僅為6.72%,而去年很多企業的毛利率超過10%。此外彩管出口方面退稅仍然按照13%處理方式,也給國內企業的出口帶來壓力。
平板彩電結構性洗牌
一場結構性調整正在彩電業展開。
相比CRT時代比較平靜的江湖,一些新面孔出現了。既有戴爾、GATEWAY這樣的IT廠家,還有夏新、新科這樣的碟機廠家。截至去年年底,相比CRT彩電國內五六家企業的數量,國內從事液晶電視生產的廠家多達30家,甚至連金羚洗衣機廠也加入到這塊新市場中。
“只要做家電消費類電子,你必須進入平板電視市場。”夏新家用系統事業部總經理陳強表示,“這是數字時代必須跨過的門檻。”
事實上一直在DVD、手機領域出彩的夏新,在去年6月份以32英寸液晶電視的上市拉開批量銷售的序幕。就在6月,夏新首家推出以七代液晶屏生產的40英寸液晶電視。目前這個僅僅進入電視生產18個月的廠家,“在液晶電視領域的市場份額是3%”。
同樣靠DVD起家的新科電子,也是去年6月開始批量上市液晶電視,在12個月內總銷量達到60萬臺,其中接近八成產品出口。按照新科新聞發言人樊文建的說法:“碟機廠家擁有數字編解碼方面的技術優勢,而CRT彩管方面的模擬技術在平板時代根本不具有太多優勢。軟件方面的難題是大家共同面對的,但我們進入液晶電視的門檻實際比較低。”
來自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表明,新科和夏新兩家獲得了6%以上的市場份額。賽諾統計顯示,“2005年1-6月份的液晶電視市場由海信、廈華、創維三強領先,合計銷量占有率達到37%,并且三家的差距非常小。”
至于去年年底才全面進入平板時代的長虹,更是數次調整產品計劃。長虹胥邦欽表示:“我們年初的規劃中平板和CRT彩電銷售是3∶7,現在已經是4∶6了。雖然平板電視是炒得有些過頭,但是平板電視的銷售確實是持續上揚。”
據長虹營銷管理部數顯經營部吳定剛介紹,目前長虹的產品線中CRT彩電、等離子、液晶、背投電視的比例分別是61%、12%、12%和15%。而去年這個時候,CRT的份額還是90%以上。顯然這次調整不僅是彩電行業的內部升級,更是一次大規模的產業變革。
“這是一場全球性產業調整。”吳定剛說,“即使是索尼也喪失了在特麗瓏時代的領先優勢。”整個行業價格和產能變化頻頻。以32英寸液晶電視為例,去年這個時候還是接近2萬元的售價,現在幾乎都在萬元上下調整,部分廠家的產品還跌破萬元的價格。
爆發性的增長使得所有的調查機構都多次調整平板電視的市場預期。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和中國電子商會日前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平板電視總銷量達到74.1萬臺,全年的市場規模將是185萬臺。在液晶領域,國產產品的銷售能占到77.94%。
彩管和液晶面板的博弈
平板電視時代的產業鏈條正在重新布局。“平板市場的啟動至少提前了一年。”長虹吳定剛表示,“目前國內廠家每個月的面板消耗量在20萬張上下。”
這樣的數據說明CRT彩管面臨的勢必是一場艱難的結構性調整,而不僅是周期性的萎縮和虧損。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的總銷量下降了8%,其中CRT彩電下降更達到10%。平板電視正以倍數級的增長蠶食著CRT電視曾經的市場。
彩管廠家必須以更廣的眼光來看待新的市場格局。
平板電視提前爆發式的啟動使得彩管廠家乃至彩電廠家都措手不及。在今年1月,廈華、創維、海信等品牌廠家紛紛推大屏幕液晶電視時,處于觀望的TCL的一些產品在“五一”期間才被落實。
上下游資源正在進行全球化的整合。TCL方面就立刻改變和零部件供應商的談判方式,從半年一次改為每月談判一次。“速度會是這個領域的一個關鍵詞。”夏新公司家用系統事業部總經理陳強說。
“液晶面板的供貨方主要是日韓企業和臺灣地區廠家,這其實是個國際性的商業渠道。”長虹吳定剛認為:“這個渠道更有計劃性,游戲規則明確,執行力更強。競爭上更市場化。”
顯然,CRT廠家供貨上的人情因素、統籌不力等在這些國際性的供貨規則面前勢必發生改變。雖然一直以來的“彩管感冒,彩電吃藥”的格局會有所減緩,但彩管廠利潤下滑也反過來影響了CRT彩電的技術創新和市場力度。
按照長虹胥邦欽的說法,目前長虹方面的CRT彩電在銷售金額上比上年同期增長15%,銷售數量上增長20%,預計在三、四級的農村市場CRT彩電的市場占有率從去年的40%上漲到60%。
顯然目前幾乎所有的彩電廠家都放棄了在CRT彩電技術和生產線上的投入,但近幾年內CRT彩電還將是市場的主流。CRT彩管廠家在新的行業調整中還有機會,但是生產和銷售規則的新變化勢必加劇彩管廠家的轉型。
今年初以來“超薄”的CRT彩電也成為模擬電視機最后的市場亮點。這種比普通彩管貴出20%的超薄彩管,解決了傳統彩電笨重的“屁股”問題,但是目前這種彩管多需要進口。國內的彩管廠家經過技術升級后,可能會將這種彩管的價格拉低10%。按照胥邦欽的預測,“超薄管比普通管高出8%是合理價位”。
在短期之內,彩管和液晶面板兩種上游產品市場還將互為消長,這是一個長期的格局,液晶電視對傳統的CRT市場的侵占也還有一定時間。曾經過度看重規模和產能的彩管廠家,將和彩電廠家一起經歷IT時代的全球價格調控的過山車。
事實上,在平板時代,臺資背景的產品在IT顯示器和液晶電視領域都獲得高度的增長。在2003年,TCL將重兵投向CRT優勢明顯的湯姆遜,而不是參與上廣電液晶五代線的生產———這可能是李東生在彩電領域最大的失算。
按照廣電電子的調整計劃,該公司主要參股的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2005年上半年因生產線技術改造影響產能,且平板顯示器行業競爭空前激烈,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目前虧損嚴重。
規模取勝的彩電業,好日子正一去不復返了,價格劇烈波動的液晶市場正以IT的規則調控著這個彩電大國的產業鏈。轉型期的中國彩電產業鏈條中的每個領域,都必須換算新的規則和新的速度。
幸好,中國每年超過3000萬臺的CRT彩電銷售量暫時可以墊墊底。
主營業務涉及LCD(液晶顯示器)的主要上市公司
(圖表略,詳見報)
資料來源:元富上海根據上市公司資料收集整理
彩管業主要上市公司業績一覽
(圖表略,詳見報)
本報根據上市公司公開資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