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產權交易市場在不少地區持續升溫,不少境外證券交易所紛紛與中介咨詢機構合作,赴內地舉辦各種形式的推介會,吸引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赴境外上市,從而對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目前不少擬赴境外上市的企業卻由于選擇中介機構不當,正掉進一個美麗的陷阱而不知。
境外上市呼喚專業機構
隨著已成功實現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中國民企對境外上市熱情空前高漲。許多條件并不成熟的公司,企業剛剛起步,就已開始做起了境外上市的發財夢。然而,有專家指出,境外上市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并非一般人想象得那么簡單。
首先,境外上市必然面臨國內外不同的法律和財務制度環境。企業選擇境外上市,首先必須先了解目標國相關的法律和財務規定。其次,境外上市要接受較高的上市成本,如法律、財務等都需要準備兩套資料,中介機構的費用也較國內為高等。第三,境外市場對上市公司的監管遠較國內嚴厲,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極高,上市公司一旦出現違規行為,處罰非常嚴厲。這些都是擬赴境外上市的企業所必須注意到的。關鍵是必須選擇好專業機構。
眾所周知,目前做境外上市業務的中介機構,多數是投資公司、財務顧問公司、咨詢公司等,甚至不乏“個體戶”。由于這些專業機構的從業人員職業素質良莠不齊,缺少規范和程序,企業上當受騙時有耳聞。據相關調查,目前真正擁有境外上市保薦人資格的中介機構并不多。許多企業因為選擇失當而受騙上當。以時下中國企業最熱衷的上市地點美國為例。美國證券法律非常明確規定:對公眾推薦股票和融資行為必須由美國證監會批準的證券公司操作,否則是違法行為。然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國內開展赴美上市的中介機構多達數十家,其中魚龍混雜不言而喻。
三大誤區考驗企業智慧
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境外上市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一,是眼界未開。幾乎絕大部分地方的企業,即使資金上到了等米下鍋的情況,也不會想到境外上市。“很多老板對于境外上市很陌生。他們覺得自己都沒出過國,自己的企業怎么可能到境外上市呢?”。
誤區二,是盲目跟風。由于對境外資本市場缺乏了解,跟風的現象也頗為常見,聽說流行買殼,就一窩蜂選擇買殼。如果有人去新加坡,就不再考慮到納斯達克,或者其他國際資本市場。于是在等待、幻想和猶豫中坐失了大好的商機。
誤區三,是忽視內功。由于平時疏于管理,財務混亂,瞞報漏報稅收普遍,聽說可以到境外上市,許多民營企業臨時抱佛腳,以為可以通過包裝,蒙混過關。實際上一開始就已步入歧途。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這樣的誤區、有效地規避風險呢?一位正在運作境外上市的企業董事長這樣說:首先,要端正境外上市的態度。上市為了融資,但上市不僅是為了融資,還有經由上市過程實現內部改制規范的目的。其次,要樹立境外上市的堅定信心。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迅猛,已得到全球投資者的強烈關注。中國企業已經可以充分利用國際資本市場,探索超常規發展道路。境外上市融資作為一種日益的可行的融資方式,企業家們應當認真對待。第三要充分發揮專業機構的作用,尤其要慎重選擇專業合格的中介機構。
“成功案例”警示夢幻中人
時下,不少中介機構將企業推薦給境外的專業機構,幫助企業到美國OTCBB上市,許多企業也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糊里糊涂地到OTCCBB掛牌上市,但實際上,往往因為在中介的誤導下,花錢買殼只擁有了上市的虛名,而實際根本沒有能夠融到資金。
許多不法的中介機構,利用相對于企業不對稱的信息大發其財。據業內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行情”,做成一個境外上市項目,一般中介可以拿到多達數百萬元的收入,有的甚至還可拿到5%至10%的股權。有的企業在包裝運作過程中因“手術”太大,需要注入資金,遇到這樣的情況,視注資的規模,中介公司的胃口甚至還可能更大。此外,一些中介機構慣于“吃兩頭”,從境外投資銀行(證券公司)那里還要拿一筆回扣,這樣收益就更為可觀。
一位知情的專業人士感慨說,上市公司法律上出了問題應由律師承擔責任,財務上出了問題應由會計師承擔責任,業務發展和融資出了問題則是管理層和券商的責任。精明的“中間商”從不在企業的任何文件上簽字,收的錢卻比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還多。
這位專業人士特別告誡那些急于境外上市的企業家們:理性審視境外上市的選擇。在選擇中介機構時必須思忖定奪,絕不可貿然為求上市而草率地相信某個中介機構,更不能盲目地登陸某個資本市場。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要企業的營收情況不錯,發展前景良好,應在充分考慮企業適合怎樣的融資方式的前提下,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聘請具有合法機構的專業人員為企業“量身定做”境外上市計劃,這樣才能避免走彎路,花冤枉錢。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8月04日 第八版)
作者:本報特約作者 鄭和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