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栽在效率陷阱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4日 02:17 每日經濟新聞 | |||||||||
科龍董事長顧雛軍因涉嫌挪用公司資金罪”被公安部門立案偵查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企業已由政府正式托管。其人在北京“閃電被拘”的新聞引人注目,他精心構筑的格林柯爾系也出現嚴重裂痕。 在這里,我們首先要明白,是因為格林柯爾系先“倒下了”,然后才會有顧雛軍的“倒下”;而不是因為顧雛軍的“倒下”,才導致格林柯爾的分崩離析。因為科龍本次危機始
郎咸平曾在其討顧檄文中發問,“難道顧雛軍模式就是我們經濟改革十余年來所期望的‘民營企業家’嗎?如果顧雛軍就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典范,那我真要為中國的未來而哭泣了。” 而當時的主流經濟學家們卻排成強大的陣容,用“產權理論”為顧雛軍的行為作了合理化的解釋。在他們看來,國有企業由于“產權不明”,所以沒有人真正愛惜和關心,因此,不管通過什么手段,只要將產權轉到私人手中,企業就會因為有了“真正的主人”而“扭虧為盈”。 現在看來,顧雛軍本人也沒有什么點石成金之手,他之所以挪用巨額資金,甚至通過關聯交易等形式轉移財產,不過是急于變現罷了。僅舉一例:科龍曾向天津格林柯爾購買制冷劑,價格高達每公斤100元左右(目前市場上冰箱用制冷劑價格每公斤僅10至30元),這些制冷劑目前處于閑置狀態,機型不配套,派不上用場。(8月2日《新京報》)而據1331家上市公司的有關數據統計顯示,2004年上市公司高管最高平均年薪為23.6萬元,排前20名中第一名的就是科龍電器的高管,達450萬元。這些數字耐人尋味。 一個小偷,成功得手后的第一步是銷贓,而不是用贓物來“經營”。如果小偷預期可以得到赦免,那么偷盜就成為比經營更有“效率”的買賣。 顧雛軍的資本運作手法,并沒有過人之處,不外乎通過大量的關聯交易騰挪資金,更大幅拉高收購當年的費用,形成巨虧,一方面降低收購成本,另一方面為將來做出一張漂亮的財務報表和進一步資本運作留出空間。 今天看來,顧雛軍的兩大罪名“挪用公司資金”和“虛假披露信息”其實在低價收購時就已埋下了伏筆。做企業和資本運作畢竟不是數字魔方,它需要真金白銀和真刀實槍:你可以低價購買一家國企,但是它本身的運營卻仍需要高額資本的支持;你可以跨行業買下一大批企業,但你未必有能力一下子把它改造成適應市場競爭的盈利企業! 當初主流經濟學家們所謂的“效率”,今天看來也不過是提高了國有資產流失甚至是國企衰亡的效率而已。社會總財富在這場瓜分的盛宴中并沒有增加,反而是國家和民眾(不少收購資金來自銀行,且低價收購中國家和人民有一筆巨額凈損失)、相應國企員工、收購者本人都要為此埋單。在這場資本和權力的盛宴中,幾乎沒有勝利者。這個殘酷的事實,值得引起人們反省。 作者:蕭劍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