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發生往往令人驚奇,但假如你對該事件有預感,心情有可能會很平靜。比如顧雛軍出事了,我們卻可以出奇地冷靜。因為,江湖上民企老板翻船事件,我們已司空見慣了。
按理說,民營企業家和國企管理者的社會命運應該是相同的,因為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發展之后,他們對社會都負起了責任,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在完成原始資本積累之后,他們所掌握的財富很多已轉化為社會的財富。實際上,有關統計數字也顯示,廣大民營企業家創造
了一半以上的社會財富,解決了社會60%的就業問題。但非常遺憾的是,社會好像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即便注意到了,也只是對此輕描淡寫。而當部分民營企業家因企業操作不規范而出事時,就會成為人人喊打的落水狗。本來不大的事件,卻被弄得滿城風雨,好像就是這些人造成了我國經濟資源的大量浪費和流失,國有企業就是被他們弄垮的。這樣,就在無形之中給廣大民營企業家一個不利的社會環境。
尤其是那些通過資本運作而迅速起飛的出頭鳥,更是成為眾矢之的。盡管經過10多年的發展,絕大部分國人都明白了資本運作是怎么回事。但一談到資本運作,就總是以為資本市場會出現很多活雷鋒。否則,怎么就想當然地認為,資本運作就是干干凈凈的活呢?就應該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呢?無論是從德隆事件、張海事件還是目前的顧雛軍事件發生后人們的報道和議論,都是簡單地通過事件的回顧與分析后就輕易地得出了結論。難道就真的沒有人清楚資本的本質就是賺錢這么簡單的道理嗎?
早在一年前,就有一位管理學家對筆者說,國內的社會環境注定部分勇于吃螃蟹的民營企業家會成為先烈。按理說,資本運作是擴大企業規模和實力的最便捷途徑,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也不管是規模民營企業還是中小型民營企業,這是被發達國家和世界500強企業所證明了的顛撲不破的真理。但是,資本運作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除了合作雙方的意向外,在資本運作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市場潛規則的成熟與完善,這也是發達國家所證明了的事實。為何發達國家每發生一項資本運作事件,其經濟實力和環境就會有所改善,而我國這些年來發生的資本運作事件,結果卻大多走向失敗,且斷送一批民營企業與企業家。
接二連三的民營企業家翻船事件,已對我們的市場制度發出了拷問,我們的規則制定者們,是不是應該深入反省一下,我們的法律邊界在哪里?我們的資本運作規則是否完善?監管手段是否適應已發展了的市場?然后按照實際國情,再參照國際上已成熟的市場制度,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讓廣大企業家有章可循、依法運作、平安上岸。須知,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社會,培育一批守法而卓越的企業家,是我們未來的文明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本報評論員 賀朝暉
(日京/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