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潮流:現代行者,帶著孩子父母一起上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1日 14:02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除了親身體會旅行的美好,也有愈來愈多的旅行者喜歡帶父母、孩子一起同游。“帶他們去這么多地方旅行,是感謝他們,在我們小時候曾用一部車帶我們去好多地方,那時我是站在他們的肩膀看世界,現在我要讓他們站在我的肩膀上看這個世界,”魯嘉麗深思之后感性地說。如果說,帶父母同游有著反哺、感謝父母終生辛勞的心情,那么帶孩子上路,則是想借旅游打開他們世界的窗。我們干嘛不去北美走走?”“北美?怎么個去法?”“騎拉波特拉撒去啊,老弟。”一個23歲的年輕醫學院學生格瓦拉,就這樣和他的死黨阿爾貝托跳上
一臺500㏄重型機車,從家鄉阿根廷出發,橫越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5個國家,在1.3萬公里的長征中見到壯闊豐饒的南美大地,也在每個村落見到社會的不公、貧富差距與階級對立。他們和麻風病人握手聊天,也真實觸摸到貧苦大眾的需要,這趟南美之行喚醒格瓦拉內心最深的同情與憐憫,改變了他的一生。因為大學畢業后,他沒去當醫生救人,反而去參加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甚至被沙特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英雄,“格瓦拉傳奇”迄今三十余年,仍未衰退。而他自己則是在那次的旅游札記,被后人整理為《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一書中回憶:“漫游南美洲對我造成的改變,遠超過我所能遇見。”電影版則震撼了許多人。是的,旅行是會改變一個人的,在這個夏季,我們應該為自己放個長假,展開一段新旅程。17歲就開始旅行的褚士瑩也在《旅行教我的十一堂課》中說:“世界就像一位人生的導師,旅行則是我跟隨著這位老師上的課。”

  不再滿足于跟團購物

  不同的行程主題,凝聚了不同族群的旅者,形成另一種時尚。從早期的跟團旅游,走馬看花,到后來的主題式旅游、自由行或自助旅行,旅行的方式越來越豐富,展示了人們要求釋放自己回歸自然找回自我的迫切需求。心理學家吳靜吉有一回和建筑師漢寶德同游芝加哥,在后者解說下,才知道芝加哥有這么豐富的景觀,“旅游目的如果很明確,又有專人導覽,一個城市可以從很無趣變得很有趣,”吳靜吉說。除了建筑之旅,十幾年來也陸續出現了博物館之旅、戲劇之旅或音樂之旅,甚至跑去追尋古文明或節慶嘉年華,不同的行程主題,凝聚了不同族群的旅者,形成另一種時尚,因為再貴的主題團都有人報名參加,只要旅游內容品質夠好夠精彩。而作家三毛一系列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也在早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心,刮起“流浪風”,想自助旅行到外頭走一走。許多人愈玩愈精彩,慢慢成為嫻熟的行者。有些甚至進一步拍照、記錄或寫成心得日記,集結成書或是在網路上與人分享。像不斷旅行和寫作的褚士瑩,常常寫出發人深省的體悟。廣告文案出身的李欣頻,則是用照片與文案式的字句記錄北歐與希臘的美。而熱愛珍饈美食的韓良露與韓良憶姊妹,是在一般旅游書寫外,用唇舌味覺來體驗世界。葉怡蘭則帶著讀者走進異國的面包店、紅茶館,一一品嘗。

  從旅行中學習功課

  “或許就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才讓旅行變得這樣迷人。”《山居歲月》一書影響很多人。一個位居國際廣告公司高位,事業和生命都處于巔峰的英國人彼德·梅爾,偕妻子與愛犬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過了一年悠閑自在的山居生活,隨著時序的推移,享受了四季的景致,以及當地的美酒佳肴,也跟鄰居建立深厚的友誼找到當地的生活哲學。很多人看完之后,恍然大悟,原來忙碌緊迫的現代生活可以停一下,不一定要直線前進。原來,人生可以不要不斷追求名利,在適當時機回歸鄉間,生活純樸自然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作者自己在四年后都忍不住重回普羅旺斯,又寫了一本《重拾山居歲月》。并非每個人都能像彼德·梅爾一樣,可以停下來,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度,度一年長假。但是從不同的行者的分享中,仍可感受到旅行對他們的震撼,從旅行中學到功課。現為自由文案與創意工作者的李欣頻,就曾為北歐壯闊的景色深深震懾。有一回好不容易有機會搭了小飛機去格陵蘭,從飛機上看下去,是一個一個的小冰點,實際上每個冰點都如同當年鐵達尼號撞上的冰山那么大,但是從上往下看時,什么東西都變得好小好小,人當然更看不到,“就在那一剎那,我覺得人生沒什么好計較的,也沒什么好競爭或為誰生氣,”李欣頻十分感慨,因為視線拉高了,整個視野也不一樣。因此她常常建議身旁的人,愈早、愈年輕去北歐旅行愈好,因為那會深深沖擊一個人的生命,“它一直影響我的創意和價值觀到現在,”她在28、30歲各去了一次,現在34歲。另一個旅游美食作家葉怡蘭也曾在印度受到極大的震撼。那一回,她和先生到了印度的圣城瓦拉納西,是到恒河朝拜必經之處,在那兒遍地是糞便、垃圾與垂死的人,火葬場就在河邊。在那臟亂惡臭之地,葉怡蘭卻深深受到感動,感動印度人對他們信仰的執著,一輩子一定要到圣地恒河朝拜一次,和西方人講究效率快速的價值觀全然不同。一直在思考東西方文化的葉怡蘭在這趟旅程中,又再次受到震撼,不斷和先生討論:“我們想要有什么樣的人生或生活?”“我們對人生最終的期望又是什么?”很多人都會在旅程中碰到最沖擊自己的事情。“我們出去旅行,即使拿著同一本旅游指南,到同一個城市去旅行,相信任何兩個人的經驗,都會截然不同。”褚士瑩也在《旅行教我的十一堂課》中有類似的分享。“或許就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才讓旅行變得這樣迷人。”

  同游也是反哺

  現在我要讓他們站在我的肩膀上看這個世界除了親身體會旅行的美好,也有愈來愈多的旅行者喜歡帶父母、孩子一起同游。工程師魯嘉麗自己本來就愛自助旅行,后來也帶父母到了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和意大利,享受各地的美景與風土人文。“帶他們去這么多地方旅行,是感謝他們,在我們小時候曾用一部車帶我們去好多地方,那時我是站在他們的肩膀看世界,現在我要讓他們站在我的肩膀上看這個世界,”魯嘉麗深思之后感性地說。她會為父母準備好足夠的水、食物和御寒衣物,一路上注意他們的體力或膝蓋是否能負荷,也呵護著他們的情緒。學建筑的她,更能為父母做極佳的導覽解說,就算不會或不熟,也會事前做功課,或拿著當地的旅游手冊,邊看邊翻譯。現在已七八十歲的父母,很享受與她同游。如果說,帶父母同游有著反哺、感謝父母終生辛勞的心情,那么帶孩子上路,則是想借旅游打開他們世界的窗。一對在科技業工作的父母,帶孩子從幼稚園開始旅行,每年出國一次,現在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在孩子的房里貼有一個世界大地圖,上面插著許多旗子,代表他們已去過的國家。每次出國前,父母都會要孩子先做功課、找資料,研究將去的地方,到了當地則要他們帶父母去玩,逐年培養他們探索世界與自我學習的能力。另有一對高中老師夫婦曾帶兩個小學的孩子去迪士尼樂園玩,但玩得很特別,不是陪他們排隊玩不同的游戲設施,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玩,但父母會在某個定點休息,孩子如果有需要,可回來求救,中午就用身上父母所準備的錢買午餐。結果,姊姊會說漢堡的單字,就買到了漢堡果腹,而弟弟只會說可樂,當然只有可樂充饑,不過回來之后,弟弟發奮學英文。孩子和父母一樣能從旅行學到許多功課。(吳若女)(子琦/編制)(來源:金羊網)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