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地時間7月2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旨在向包括中國在內的“非市場經濟國家”的輸美商品征收反補貼稅的法案———《美國貿易權利執行法案》。雖然這項法案要生效還須經美國參議院通過并經總統簽署,但有專家還是擔心,如果這項法案最終獲得通過,其對中國外貿的打擊要遠比反傾銷大得多。其實,就在剛剛過去的2004年,加拿大就連續向我國發起了三起反補貼調查,已經發出了西方國家向我國發起反補貼調查的強烈信號。
案件回顧
2004年,加拿大連續對我國發起了3起反補貼案件調查。2004年4月13日開始,加拿大邊境服務署(CBSA)對原產于中國的燒烤架發起了反補貼立案調查,這是我國遭受的第一起反補貼調查案件;2004年11月19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作出反補貼終裁,決定終止本次反補貼調查,并將退還已征收的臨時關稅。我國在國外對我國產品發起的首起反補貼調查中取得了勝利。2004年4月28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對原產于中國的碳鋼和不銹鋼緊固件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2004年12月9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作出最終裁決,補貼額為1.25(人民幣)元∕公斤;2005年1月7日,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CITT)對涉案產品作出了存在損害的肯定性裁決。自此,碳鋼和不銹鋼緊固件案開啟了國外對中國出口產品征收反補貼稅的歷史。2004年10月,加拿大邊境服務署對原產于我國的復合地板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目前,此案正在進行當中。2005年3月10日,美國國會議員提出一項新議案,要求修訂美國現行的反補貼法,對市場經濟和非市場經濟一視同仁,對中國等國家補貼出口的做法進行反擊。該項議案是由美國參、眾兩院,共和、民主兩黨議員共同提出的,議案的名稱為《2005年停止海外補貼議案》。
案件分析
2004年,加拿大連續對我國發起了3起反補貼調查,開創了我國對外貿易領域遭受新的貿易壁壘———反補貼的先河;2005年3月10日,美國國會議員提出一項新議案———修訂美國現行的反補貼法———對非市場經濟國家也可以采取反補貼措施。在國際貿易領域,世貿組織成員通常可以采取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3種形式。2004年以前,反傾銷措施一直是外國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的最主要形式,保障措施的使用很少,反補貼措施則從未使用過。加拿大的行動和美國將對反補貼法進行修訂給我們發出了危險的信號,今后,外國將更多地利用反補貼措施對我國進行貿易制裁。與作為企業行為的傾銷相比,補貼通常是政府的一項政策或措施,所以往往覆蓋面廣。如果說傾銷是一種個別、微觀的現象,補貼則往往帶有寬泛、宏觀的特點。外國一旦對我國進行反補貼調查涉及面將更加廣泛,將是一個行業或數個行業,而且政府的行為也將成為調查規制的對象。我國企業在反傾銷應訴時通常都試圖努力證明其生產經營均按市場機制運作,要求承認自己的“市場經濟地位”,使用自己的實際成本,以避免被征收反傾銷稅。我國政府也在積極、努力地使其他世貿組織成員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然而一旦在這一點上取得成功,就必須立即想到另一點,即西方的反補貼法就會得到適用。因為按照發達成員的做法,反補貼措施一般情況下不適用于“非市場經濟國家”。所以,我國政府和出口企業在爭取市場經濟待遇的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關注可能隨之而來的反補貼問題。加拿大反補貼調查只是一個試探性的開始。如果加拿大的試驗成功了,其他成員就會爭先效仿,其后果對中國肯定不容樂觀。正如美國反補貼修改議案發起人所指出的:“根據現行的反補貼法,如果發現法國、巴西、日本或是其他任何市場經濟體有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的話,我們就可以對它們施加反補貼稅,但是我們卻不能對中國、越南等非市場經濟體施加反補貼稅。這種不平衡的現象,被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襯托得格外明顯。我們需要一系列的補救措施,迫使中國遵守游戲規則。我們提出的這項議案,能夠填補美國貿易法規中最大的一個漏洞。”從美國的修改反補貼法的意圖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在反補貼貿易救濟措施所面臨的新的困境。在這個問題上我國政府將承擔最主要的責任和義務。其他成員一旦對中國提起反補貼調查,中國政府的每個政策和項目都有可能成為被調查的對象。所以,我國政府應積極、主動地采取應對措施,為我國出口貿易的“航母”保駕護航。武長海國際法學博士,供職于北京WTO事務中心法律事務部
(金陵/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