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裁員風暴正在席卷全球大公司,那些曾風光無限的IT巨頭們似乎也未能幸免。除了“堅挺”的英特爾和微軟外,IBM、惠普、甲骨文、西門子、柯達等今年紛紛宣布裁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不再是裁員風暴的避風港,惠普中國就將與全球同步進行調整,目標是裁員10%;而西門子方面還與被裁的中國員工發生了對抗,這在中國市場更是前所未聞。
大公司紛紛精兵簡政
2005年5月初,剛剛把個人電腦業務賣給聯想公司的IBM宣布,該公司將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裁員1萬到1.3萬人,成為15年來第二大規模的人事削減。而過去,IBM裁員都是漸進式的,幅度也不是很大。
IBM表示,被裁人員的70%-80%將來自全球服務部門,該部門主要提供商務、技術和咨詢服務。此外,約有35%的企業部門人員將下崗,即有3000-4550人將失去工作,而歐洲將是裁員的重點地區。
7月20日,影像巨頭柯達公司宣布擴大裁員計劃,使該公司裁員總人數增加到2.25萬至2.5萬人左右,約占該公司目前員工總數的1/3。同樣是7月20日,惠普公司正式宣布裁員1.45萬人,相當于其員工總數的10%。其他規模稍小的裁員包括,甲骨文年初宣布裁員5000人,SUN公司裁員1000人,CA公司裁員800人。
頻頻瘦身為哪般
業務轉型以及降低成本是這次波及中國的全球裁員風暴的主要原因。柯達公司總裁彭安東表示,“民用傳統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收入正在以超過我們預期的速度下降。盡管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傳統市場衰退的速度,但是我在降低成本方面將大有可為。”
而被稱為“成本大師”的惠普新掌門人馬克·赫德上任后的第一刀就砍向了公司臃腫的組織架構。惠普已表示,裁員后每年有望節約19億美元。西門子出售手機業務,無疑也是為了甩掉一個大包袱,為此,西門子甚至不惜“倒貼”給明基。IBM裁員也是從第一季度業績讓人失望的歐洲和日本市場開始的。
業內專家認為,由于IT技術日新月異,產品的生命周期大為縮短,加上企業環境變化太快,企業一旦喪失技術及成本優勢,其面臨的風險和壓力就將凸顯。因此,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靠不斷地降低成本來賺錢。
不過,裁員必須配合企業的長期目標來施行,否則就會陷入業界那個著名的讖語———許多發展不當的公司都面臨裁員,而某些已經裁員的公司可能會再度裁員。本報記者劉世輝網絡編輯:劉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