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杜宇
政府規定不清晰開發商情緒有抵觸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兩組數據令人回味。一組是上半年全國經濟適用房投資204億元,同比下降14.6%。另一組是上半年全國完成商品住宅投資4147億元,同比增長21.3%。
升降之間,經濟適用房的問題再次浮出水面,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1994年,我國開始建立經濟適用房制度,并逐步成為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主要途徑之一。從實施情況看,經濟適用房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解決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優化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平抑商品房價格的不合理上漲;促進居民住房消費;緩解城市舊
城改造和房屋拆遷矛盾;促進城郊結合部等特殊區域的發展。
然而,十幾年過去了,在普通百姓心中,經濟適用房功勞簿的厚度逐漸被暴露出的問題所掩蓋。
消費者風餐露宿排房號,經濟適用房房間超大、裝修豪華,“開寶馬車者”入住經濟適用房,這些現象的出現,實在有悖于經濟適用房制度設計者的初衷。
有關專家分析,經濟適用房投資下降的背后,是一些開發商對政府增加經濟適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供給量的做法有抵觸情緒,認為這樣將減少其利潤所得。另外,一些城市受“高價拍賣土地”等利益驅動,甚至變相叫停了經濟適用房建設計劃。今年初有關部門在分析當前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時指出,商品房供應結構不合理,特別是中低價位的商品房供應不足,也是拉動部分城市房價上漲的一個因素。
在這一輪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中,政府提出要加大土地供應調控力度。對居住用地價格、住房價格上漲過快的城市,適當增加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用地供應量。
有關部門不斷重申經濟適用房的有關管理規定,如嚴格實行政府指導價,切實降低開發建設成本,利潤控制在3%以內。對套型面積、銷售價格、銷售對象以及開工、竣工時間等提出控制性要求,并在《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中予以明確,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同時還在政策上給予一定傾斜,如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項目建設在項目選址定點上予以保證;規劃審批中,要優先審查,加快工作進度。
針對經濟適用房制度暴露出的問題,不少地方政府也開始探索新的解決辦法。北京等城市表示要加大經濟適用房供應量,長沙市日前宣布經濟適用房項目實施集體審批公示制度,即對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單位、項目名稱、項目用地、銷售價格、監管措施等通過多種方式,向社會公示,以保證公示事項得到落實。
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然而也有專家指出,政府的有些規定還是比較模糊,如適當增加經濟適用房供應,這個適當如何用量化的指標來確定。
也有消費者對現有政策框架下,經濟適用房到底該是什么樣的房子、建在什么位置比較合適、價格定多高比較合理、配套設施如何解決等問題心存疑問。
隨著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深入,人們期盼著經濟適用房領域一些涉及管理科學化的問題,能夠有權威的、明確的說法,經濟適用房制度能夠不斷完善,真正實現“經濟”“適用”。(1B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