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圈地運動應該叫停(組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1日 00:38 北京現代商報 | |||||||||||||
中國房地產在未來幾年內將保持20%—30%的投資回報率。“如果我們中國能夠制定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保障外商進來投資的房地產政策,那么歐洲和北美的投資就會像海水一樣涌入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里面。”在中國2005年地交會上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總裁、著名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右圖)說。 他指出,在美國、歐洲等發達的房地產市場當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資本過剩,而且出色的投資項目也非常缺乏。在美國市場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只有7%,如此低的投資回報率,導致了不少的開發商把業務主要放在了物業管理和物業開發,或者是開發商直接把錢投在信托基金當中,由信托基金來運作房地產開發項目。而美國有大量的私人或者私募性的開發商,他們在積極尋找美國以外的市場。 在商業地產方面,一些國外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已經在中國做了一些嘗試,比較典型的是區域性的購物中心。比如艾德蒙頓Mall的投資人正在哈爾濱建設一個價值100億美元的超級購物中心以吸引俄羅斯及韓國的消費者。萬古集團是日本非常大的一個集團,他們在北京的中關村也建立了一個大型的購物中心。摩根斯坦利也聯合國內的投資商進入到商業地產項目中去,美林也有商業地產的投資;在商品房市場一些重要的基金都已經開始進入中國住宅類市場,像花旗銀行、凱雷投資、Blackstone基金、摩根斯坦利投資銀行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開發商私募型基金已經進入到中國,他們的投資回報率可達20%-30%。 高額的利潤回報對投資者來說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但是由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不成熟,使得一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還處于觀望階段。 美國的一些地產商經常抱怨說:中國地產開發商給我們提供的投資建議書或者投資報告當中,要么是回報率非常高,要么是回報率非常低,沒有一點可信度和參考價值。 J051商報記者 暴帆/攝 北京地產商存了15年的地 商報訊 (記者 賴大臣) 北京市不存在“地荒”的問題,地產商手里的土地可以開發15年。在8月30日舉行的中國地交會上,中國土地學會理事長鄒玉川說。 在2005年中國地交會上,一些地產商拋出:北京房價猛漲是因為房地產用地供應不足,我們正在鬧“地荒”。鄒玉川說:這些全是地產商在訴苦,是房地產商炒作房價的一種方法,北京市根本不存在地荒現象。根據土地學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國有400萬畝的閑置土地,其中掌握在開發商手里的就有40萬畝。就北京市而言,現在一塊新地也不批給地產商,他們手里的土地還可以開發15年。 記者從北京國土資源管理局2004年土地交易的統計資料上看到,北京去年經營性項目土地使用權入市交易共成交了71宗土地,同期增長了92%;成交土地總面積437.71公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13%,北京市仍有約5900萬平方米的存量房地產土地有待盤活。去年一年開發商就從北京市國土局拿走了437.71公頃的土地,而根據中國土地學會的調查報告,在這437.71公頃土地中,只有62%的土地進行了二級開發,那么就是說,去年一年開發商就囤積了166.3公頃的土地。 在北京市2005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安排上記者看到,北京今年土地供應總量為6500公頃,其中,增量土地供應3900公頃,存量土地供應2600公頃。其中經濟適用房200公頃,住宅商品房1750公頃,在商品房土地供應量上是很充裕的。北京市國土局儲備中心的有關人士說,一方面大的開發商“持地待沽”,而另一方面中小開發商“沒地可開”。 “8·31”大限后一些沒有實力的中小地產商很難通過拍賣爭到合適的開發地段,所以經常聽到他們抱怨手里沒“糧”了。 J051 最多3年老百姓定能買得起房 商報訊 (記者 賀文 實習記者 何壯) 因為預言“上海房價要降50%,北京要降30%”而被封口的易憲容,終于說話了。不過,在海南博鰲地產論壇上,面對有關房價的提問,易憲容仍然大打“太極推手”。只是討巧地說:最多3年,老百姓就能買得起房子。 7月30日下午,海南博鰲,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自封口后,首度在公開場合開口話地產。在題為“中國金融與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的主題演講中,易憲容對國內房地產的金融體系發難。他認為,目前我國房地產以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模式,為政府通過行政方式調控房地產市場埋下了伏筆,而且目前房地產的融資渠道比較單一。易憲容認為,融資的多元化應該在房地產信托基金、債券市場、保險資金市場上多做文章。在會后被問及“對未來房價的走勢,和各地目前顯露出成交量低迷的看法”時,易憲容一改直言不諱的風格,委婉地說:“大家不用太擔心……最多3年,老百姓就能買得起房子。” S028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