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單羽青7月28日北京報道高成本投入和產能過剩引起的持續價格競爭正嚴酷擠壓著中國下游企業的利潤空間。雖然中國100家最大型企業的合計利潤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但這些企業的利潤趨勢分化嚴重,各自表現差異巨大。經營原材料的公司從石油和礦產品價格的上升中受益匪淺,而其他公司則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和成本上升考驗。
今天,標準普爾企業及政府評級董事總經理白培睿(JohnBailey)對記者
表示,中國企業目前正面對四個重大的不明朗因素,值得特別留意,包括:公司利潤率下降、部分行業出現產能下降、產業的整合和企業的海外擴張。
標普題為“中國100大企業:轉型中的中國經濟”的報告顯示,按2004年銷售收入計,中國企業100大在2004年的利潤合計上升了39%,2003年的增長則是85%。假如不包括與原材料有關的企業,如鋼鐵、金屬與礦產品、石油石化等領域的公司,則2004年利潤的增長將大幅下降至25%。利潤最豐厚的公司仍然是國家控股的大型公司,享有相對的市場保護地位。
100大企業2004年營業利潤率的中位數是10.4%,比上年略有下降。然而,分析發現,上游企業的營業利潤率漲勢強勁,而下游企業的空間正受到壓迫,許多下游公司生產投入的成本不斷上升而產品價格停滯不前,甚至由于產能過大和競爭激烈而下滑。高出預期的煤炭價格是推動成本上升最顯著的因素。高耗能企業的經營業績在2004年受到煤炭價格上升的沉重打擊,如水泥廠、發電廠和鋁制品公司等。電力公司的煤炭成本2004年上升了14%至33%,導致利潤大幅下滑,華能國際的凈利潤就下降了1.3%。除煤炭價格外,石油與運輸成本的上升也嚴重影響了成本。
白培睿認為,2005年至2006年,中國企業盈利水平增長放緩的趨勢仍將持續。具體而言,利潤下滑的最大風險將出現在汽車、電力、建筑材料和電器產品等行業。如,國內汽車工業今年第一季度的總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59%,是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連續第三個季度下降。而行業利潤增長顯著減弱將可能加速行業整合過程。最有可能發生整合的工業包括汽車制造、房地產、低端鋼鐵和手機制造。但整合過程可能會很漫長,并不時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
企業盈利水平增長放緩帶來的一個后果就是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的風險加大。標準普爾主權及國際公共融資評級董事周彬(PingChew)指出,盡管評價金融體系的狀況不能只看不良貸款一項指標,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良貸款與企業盈利有直接關系。標準普爾估計,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比率為25%-28%。
“中國大型企業向海外擴張是另一個不明朗因素。”白培睿說,“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正在進行重組和業務擴張,因此其資本支出水平預期將迅猛增長,從而可能導致海外投資、合并及兼并活動。這將顯著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并使負債增加而引起的財務風險更加復雜化。”
還有一個值得密切注意的問題是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和幣值重估。標準普爾預計,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最大受益者將是航空公司,因為其外幣債務兌換為人民幣后將帶來巨大的收益,煉油企業也將從原料進口成本下降中獲得較大受益。但另一方面,升值后的人民幣將對出口導向企業的利潤形成壓力,尤其是競爭力較弱的公司,它們不具備將額外成本轉嫁個消費者的定價能力。下游化工企業也將受害,因為其很高比例的收入是以美元計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