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基礎是市場,產業特色則取決于城市的功能。雖然長三角各省市都在發展服務業,但只要各地定位清晰,就不會出現像制造業領域那樣的產業同構現象。在構造城市經濟特色的基礎上,長三角城市現代服務業也呈現出新的結構特征
“我正考慮到杭州去工作呢,不過我的聯系方式不變。”小周是倫敦經濟學院畢業理學碩士,一直很向往西子湖畔的風雅。在她遞給記者的名片上,只簡單地印著“聯合國同聲
譯員”———同聲傳譯,正屬于杭州市的緊缺人才崗位。
6月15日,杭州市人事局頒發《2005年緊缺人才目錄》,列出了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等十大項185類緊缺人才,被稱為“21世紀第一緊缺人才”的同聲傳譯員被列在了第一位。中華英才網的專業人士表示,隨著中國日益融入全球經濟,這方面人才將更加走俏,“一年掙三、四十萬是很輕松的”。
早于今年3月底,江蘇蘇州工業園區就舉辦了首屆服務業專場招聘會,旨在為園區三產服務業引進相關的專業人員———一個服務業人才的保障工程也即時啟動。
從園區選人的針對性和專業性考慮,前往應聘的近2000名求職人員的素質都比較令人滿意。
上海更是一直在為服務業人才缺乏而憂心忡忡。僅以會展業為例,據統計資料顯示,5000名會展從業人員中,有經驗的高級項目經理不足50人;而一個大型國際會展舉辦成功,需要專業人才80至90名。上海幾乎每天有一個會展,專業人才或領軍人才的缺口不言而喻。
制造業基地咸與維新
在不知不覺間,長三角這一著名的世界制造業基地正掀起一股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潮流,并且在今年高潮迭起。
在6月12日開幕的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第20次會議上,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省委副書記張連珍與專家學者一起探討如何加快江蘇服務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7月19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無錫召開全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工作會議,對全省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作全面部署。有專家評價說,這次會議的召開,意味著制造業大省江蘇的發展戰略將更加“軟硬兼備”。
7月19日的會議提出,“十一五”期間江蘇省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緊緊抓住江蘇省制造業發展需求和國際服務業加速轉移帶來的機遇,重點發展生產服務業,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使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快于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到2010年,實現服務業總量倍增,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生產服務業、新興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明顯上升,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提高到40%左右,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長三角地區的另一個制造大省浙江也不甘落后。今年1月,一個650人的訪問團,從錢江之濱的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飛到香江之濱的香港新機場。省委書記習近平在“2005香港·浙江周”的開幕式演講中,為這個聲勢浩大的活動明確了主題:推進浙港服務業合作與發展。
記者近日從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獲悉,至遲在今年8月份,浙江還將召開一個省級大會,再次對加速發展服務業進行動員。
發展服務業調門一直頗高的上海,在7月27日召開了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會議,從6個領域圈定出3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帶、共43個服務業集聚區項目進行重點發展,緊鑼密鼓地布局城市的現代服務業。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對長三角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勢頭給予了肯定。她說,服務業的發展與工業發展不是一種替代關系,而是互動互補的關系,制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更能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她說,我國服務業發展正面臨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一方面多年來支撐我們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生產要素價格在提高,制造業引進外資的空間在變小;另一方面,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條件逐漸具備,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對生活服務的需求,服務含量高的消費漸成消費主體。
尋找新的增長點
國際經驗表明,制造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更多地要靠服務業來支撐。具體而言,在人均GDP從2000美元向3000美元發展的重要轉型期,產業結構將趨向高級化,明顯呈現出一產比重持續下降,二產比重穩中趨降,三產即服務業比重持續上升的趨勢。制造業發達的長三角不約而同地提出大力發展服務業,正是這一規律作用的體現。
浙江省2004年人均GDP為2434美元,這一數字正落在上述“轉型期”的指標區間,這意味著浙江已進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增強綜合實力越來越依賴服務業的發展。
令浙江省感到頭痛的是,其服務業的發展一直滯后于經濟發展進程。浙江《十五計劃綱要》確定,服務業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到2005年要達到41%。而浙江省統計局的傅吉青在一篇公開文章中披露,從2003年第二季度開始,浙江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開始低于GDP增速,占全省GDP的比重回落,這一數字從2002年的40%回落到2003年的39.7%,2004更低至39%。今年一季度服務業總體增速低于GDP增速1.5個百分點,“十五計劃”的這一目標勢難完成。
江蘇省經濟上新臺階、保持持續增長也正面臨著服務業之困。長期以來江蘇的經濟增長率、GDP總量、工業增加值、出口總值均居全國前列,但人民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沒有居全國前列。
對此,南京大學教授洪銀興指出,增長水平與富裕程度的差距反映的正是產業的結構性矛盾。其次,江蘇目前處于高位水平的GDP主要是靠制造業支持的。按照規律,當制造業增加值達到一定水平后,便會出現基數大增長率下降的趨勢。特別是江蘇制造業的增長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會遇到能源原材料以及環境資源供給的限制。洪銀興說,這兩個約束都與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相關,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是培育和創新江蘇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路徑。
相對來說服務業最為發達的上海,其實也經歷著同樣的經濟成長之痛。在7月27日召開的上海市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會議上,上海市發改委的一位副主任直言不諱:在全世界GDP總量中,服務業產值已超過60%,服務貿易占到世界貿易總額的1/4,服務消費占到所有消費額的1/2。但近三年來,上海服務業產值占全市經濟的比重持續下降,今年上半年已降至45.4%,今年前兩個季度,上海服務業經濟增速只有9.6%,低于全市經濟10.3%的增速。他認為,眼下發力現代服務業成了上海振興經濟的重要手段。
殊途并進各顯神通
5月30日,蘇州工業園區舉行服務業發展情況說明會。蘇州市市長閻立面向100多家媒體宣稱,作為全國第二大工業城市和第三大外貿出口城市,蘇州不僅要成為現代制造業基地,而且要建立發達的服務體系,在產業發展中要“優二進三”。
蘇州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會不會給周邊地區帶來沖擊?閻立表示,他本人并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認為,蘇州提出服務業的跨越發展,只是針對蘇州自身發展的需求;盡管蘇州工業園區提出積極探索“高檔次、大規模、名品牌”的特色化發展之路,但所謂的“高檔次”、“大規模”等都是對蘇州市自己而言,并沒有要模仿香港、上海等城市,更沒有針對其他城市的意思。他認為,蘇州發展現代服務業還是要本著錯位競爭的原則,和周邊城市共同做大“蛋糕”,并獲取自己相應的市場份額。
這么說并不是故作姿態。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兆安指出,制造業有著剛性特征。比如一個廠只能選擇在一個地方投資落戶,服務業則不同,像蘇杭兩地的旅游,就是可以共生而不可替代的,并且其服務半徑可以擴展到很遠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基礎是市場,產業特色則取決于城市的功能,因此,雖然長三角各省市都在發展服務業,但只要各地定位清晰,就不會出現像制造業領域那樣的產業同構現象。
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城市定位,也為其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框定了明確的特色和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的功能。上海外貿學院國際經貿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沈大勇提出了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物流—貿易—金融”三步走的戰略。
在沈大勇看來,貨物主要依靠海運,即將投入使用的大小洋山深水港將使上海不再受制于水深。此外,上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擁有兩個機場的城市,加之長三角地區高度發達的鐵路和陸路運輸,令上海具備了“物流中心”的雛形。“只要配套的管理措施跟上去,上海成為國際物流中心并不難。”他說,貿易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物流運輸,因此待物流中心成立后,“貿易中心”將自然形成。物流和貿易兩中心的形成,將使資金流面臨更大的挑戰,由此也將對“金融中心”的建設提出要求。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將是上海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最終指歸。
蘇浙兩省則把重點放在了可以直接支持制造業增長的生產性服務業(ProducerService)。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中最具活力的部門,在服務業內部的比重大大增加,并且其發展速度超過了制造業。在服務業內部,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的比重超過了50%,在美國達到54.8%,歐盟達到52.3%,日本是54%。
江小涓說,全球化的深入正在表現為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的演進,全球跨國投資中服務業比重不斷上升。這對制造業向設計研發和營銷服務增值服務兩頭延伸,提高社會化分工水平和企業競爭力很有幫助。通過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可以把國際上高端服務業引進來,為長三角的制造業更進一步而助力。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7月29日 第十四版)
作者:本報記者 李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