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預計年均增長87.56%,而財政收入預計增長為10%左右。佛山市順德區在出口退稅新機制實行后遭遇的這一尷尬是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廣東的一個縮影。記者從7月26日舉行的廣東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獲悉,出口退稅新機制實行以來已經對廣東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帶來嚴重影響。
【現象】廣東出口退稅壓力十分沉重
昨天,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劉昆在向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做“廣東省2005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時表示,今年以來,廣東外貿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相應廣東省出口退稅增長也較快。上半年,全省地方庫出口退稅累計完成71.9億元,完成年初預算計劃退稅額143億元的50.28%。不過,今年上半年,全省比上年同期多增加了45.97億元的出口退稅。劉昆表示,由于廣東出口退稅規模較大,出口退稅額在一般預算收入中占的比重較高,出口退稅的快速增長對廣東收入影響也較大,上半年出口退稅影響全省一般預算收入自然口徑增長率5.76個百分點。其中佛山、中山、揭陽、惠州等市受影響較大,出口退稅對一般預算收入增長率的影響都在10個百分點以上。從各市情況看,有18個市已超過出口退稅基數序時進度,有4個市出口退稅基數已經用完,出口退稅的壓力將在下半年集中反映。事實上,新的出口退稅機制在今年1月召開的廣東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已經成為人大代表討論的焦點。今年1月23日-28日,廣東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廣州舉行。其間,來自中山的何榮洪等10名省人大代表向大會提出了《關于統籌解決實施出口退稅新機制后出現的相關問題》的議案,將焦點定格在了從2004年開始實施的新出口退稅機制。他們在議案中提到,出口退稅新機制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矛盾和問題首當其沖的是地方財政的負擔不斷加重。實施新機制后,出口退稅由原來中央全額負擔,改為超基數部分地方須分擔25%。以中山市為例,2004年出口退稅約為99億美元,出口產生應退稅額為50億元。當年新賬部分共退稅約37.5億元,其中實退稅約34億元,免抵調庫約13.5億元;超基數約13.32億元。在尚未包括2004年度結轉2005年度退稅應退未退稅12.5億元的情況下,地方財政負擔約3.33億元,占當年預算收入(按2003年口徑統計)的7.66%,占全市可支配新增財力的47.64%。2005年出口總額預計增長10%,退稅額將達55億元,地方財政負擔將達7.71億元,超過全市預計可支配的新增財力。
【影響】或將引發新一輪欠稅
據了解,今年6月下旬,廣東省人大財經委曾組織調研組到廣州、佛山、江門、汕頭、汕尾、河源、清遠等7個市進行了經濟運行情況調研。調研發現,盡管上半年廣東省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發展勢頭,但經濟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加大了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難度,其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就是出口退稅新機制對廣東的影響。省人大財經委的調研認為,從2004年起,國家實行新的退稅機制,對超基數出口退稅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擔。出口退稅新機制實行一年來,在較短時間內解決出口退稅歷史拖欠問題,實現了“老賬要還”的目標,調動了企業生產、出口的積極性。但是,出口退稅新機制實行以來也逐步顯露出新問題,對廣東省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帶來嚴重的影響。在一些地方,出口越多地方財政的負擔就越重。據佛山市順德區測算分析,該區扣除基數后新增出口退稅地方財政負擔2004年為3.24億元,預計到2007年劇增到21.26億元,年均增長87.56%,而這幾年區財政收入預計增長10%左右,到2007年地方財政負擔退稅21.36億,占區一般預算收入50億左右的43%,區財政表示無力承擔。
個別地方政府將負擔轉嫁給企業
據了解,廣東省人大財經委在7月7-8日召開財經委全體會議,分別聽取了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經貿委、省外經貿廳、省統計局、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等部門負責同志的匯報,并在此基礎上,財經委員會委員、各有關委員會和部分省人大代表、有關專家參加的經濟運行分析會認為,在目前的出口退稅機制下,地方政府處于兩難境地,出口企業擔心出現新一輪欠稅。一方面,地方政府希望出口持續、快速增長,以此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早日實現小康;另一方面,又擔心過快的出口增長加重地方財政負擔,甚至超過當地的財政承受能力,增產不增收甚至年年減收。因此,有些地方政府領導不得不在擴大出口與地方財政承受能力之間權衡利弊。個別地方為了減輕負擔退稅增量,已開始引導出口企業擴大內銷;沒有出口基數的縣,不敢引進外資、辦出口企業。甚至有的地方將應由地方財政負擔的25%部分的出口退稅轉嫁給企業,或向企業籌措應由地方負擔退稅款25%的資金,大大打擊了企業出口和再投資的積極性,影響地方政府的威信。據了解,全省出口企業普遍存在觀望心態,擔心未來欠稅是地方政府,一旦地方政府欠退稅,中央負擔部分退稅也拿不到,新一輪欠稅又將形成,而且更難兌現。此外,出口退稅也加重了國稅部門的工作負擔,為了完成地方政府的收入任務,一些國稅部門可能收“過頭稅”或延遲辦理出口退稅以達到完成任務,結果造成虛假財政收入,影響經濟發展。
【原因】新機制既不合理也不科學
廣東省人大財經委認為,出口新機制不科學、不合理,加重了收購外地貨物出口以及從外地購進原材料生產、加工出口貨物的負擔。廣東是資源缺少的省份之一,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和部分出口貨物從外省購進,按現行增值稅征稅辦法,征稅都在外省,但生產、加工出口貨物或收購外省貨物出口,在外省已征的稅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或出口貨物的增值稅,超基數的25%也要廣東財政負擔,這既不合理,也不科學。這樣的機制必然造成地區封鎖,收購外地商品當地政府不給退稅,辦外向型企業當地政府不予支持,從而弱化動力機制,影響外貿出口。何榮洪等10名廣東省人大代表在今年1月提交的議案中還表示,新的出口退稅機制確定的出口退稅基數對于部分地區并不合理。據了解,國家出口退稅基數的確定,主要以2000-2003年各地出口應退稅總額占全國同期應退稅總額的比重來計算。因中山市2000-2003年實退稅指標嚴重不足,比實際發生的退稅額差距大,導致該市核定的退稅基數僅為24.18億元,而2003年全市實際退稅款高達50.4億元,由國家全額承擔的出口退稅基數只占應退稅額的48%。大部分出口退稅款屬超基數部分,由中央與地方財政共同分擔。
【對策】相關報告已上報國家稅務總局
據了解,廣東省國稅局已經把關于出口退稅新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報告了國家稅務總局。針對上半年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出口退稅方面存在的問題,廣東省人大財經委表示,應加大力氣協調好出口退稅工作,促進廣東省外貿出口可持續發展。出口退稅政策對廣東經濟影響極大,希望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多做調查研究,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完善出口退稅新機制的建議,促進廣東外貿出口的可持續發展。據了解,在經濟運行分析會上,一些委員提出建議:一是采用代理制。按照外貿體制改革的方向,對外省采購商品經廣東的出口,全部采用代理制的辦法收取手續費。二是政府出面建議國家改變出口退稅辦法。超基數部分的退稅主要由中央負擔,地方負擔的比例降低到合理程度,或取消地方的負擔部分。三是省建立財政出口退稅超基數調度資金,幫助市縣財政渡過難關。記者 施建 實習生 賴丹花 通訊員 任宣(日京/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