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又見龍舟賽
太原人也許都還記得,2003年的農歷六月十八,太原為紀念建城2500年,曾在汾河水域上演過一出精彩的龍舟爭霸賽,飛濺的水花伴著雄師般的怒吼,其勢其境讓人至今難忘。一群溫州商人就這樣用一個誕生于南方的傳統賽事攪熱了太原城,也攪熱了全國。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那場比賽之前,溫州當地的龍舟賽已經禁賽18年,全國其他的城市對它更是許久未見,而在那之后,云南、廣西、遼寧、陜西紛紛揚起了龍舟賽的旌旗。事隔兩年之后,當初那群“不安于”在太原平靜生活的溫州人又聚在一起,合計起溫州第二屆龍舟賽,理由很簡單:“不能讓在太原復興的龍舟賽就這么不明不白地中斷了。”同樣是農歷六月十八(7月23日),第二屆龍舟賽即將鳴鑼,為了能欣賞到龍舟賽前期制作的過程,7月14日一大早,記者就趕到南內環橋下龍舟制作現場進行探訪。妙筆丹青繪龍舟
一到現場,記者就見到橫在橋下的三只大龍舟,負責繪畫的師傅正在緊張地給船槳上色,而船身的繪畫工作已經完畢。特地從溫州趕來的李曉華師傅告訴記者,他搞龍舟繪畫已經有27個年頭了。畫龍舟的主顏色有紅、黃、藍、白、黑5種,每種顏色都用得恰到好處才是一名好的繪龍舟匠。繪畫的時候一般先不畫龍眼,只有在船上水(俗語,指入水)的時候,工匠們才會為它點睛,這時候龍就“活”了。記者聽得入神,突然發現橫在最外面的那只是鳳的圖案,一問才知,原來本屆龍舟賽特別加入了女子項目,男乘龍、女乘鳳,看來一場好戲是少不了了。龍舟競渡細道來負責統籌這項活動的陳星榮先生告訴記者,這三只龍鳳舟長度均為20.5米,屆時上龍船的人數,額定36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稱的“三十六香官”,加鼓、鑼、旗、唱神四種執事4人以及船頭船尾各1人,就需42人。船面上,鼓在最中,兩旁劃的人要聽鼓聲,所以俗語說:“鼓是令,艄是命。”鑼是聽鼓聲的,也有鼓動的作用。旗是分明船色,為的是使岸上觀眾能夠辨認。
采訪中記者一直帶著疑問,劃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那么在太原的龍舟賽為什么要選擇這個時間呢?在太原做了15年機電生意的蔣清風先生笑著告訴記者,在溫州各地都有龍舟競渡,時間也一般都是五月初一前開始,到初十左右結束,但由于北方氣候的原因,水溫太低所以就只能推后了。誰輸誰贏無所謂
既然太原的氣候本不適合賽龍舟,那么當初這個在太原搞龍舟賽的倡議又是如何而來的呢?同樣來太原多年的王小文先生深有感慨地說,當初來太原的時候完全沒有這個想法,但由于這兩年太原城市環境的改善、汾河公園的建立,也因為思鄉心切,他才和同鄉們動了這樣的念頭。劃龍舟在溫州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一種祈禱豐收的活動,其中寓意著“劃太平”的味道。由于那里是水鄉,眾多河道都為劃龍舟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溫州當地,劃龍舟的儀式很隆重,每逢端陽節,許多地方要做新龍船,四月初一就擂鼓開殿門,祭香官神,開始造船。各地鄉風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開殿門,祭神后即開劃,俗叫“上水”,龍船歸去叫“收香”。但這些在太原就淡化了很多。
龍舟賽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大家也開始越來越為賽程的事操心,每天南內環橋下都會圍聚著不少的溫州人,或是檢查工期進度,或是為前期的準備工作忙碌。聽陳星榮先生說,過兩天他們會先組織一次彩排,那樣到時候的比賽才好看。記者問選手的情況,陳先生說,多是小時候偷著劃過、但近些年動得少了的中年溫州人,對他們來說,龍舟賽并不是什么正規的比賽,誰輸誰贏都無所謂,但一定要把溫州人的團結精神展現出來。作者:范璐(文)郭莉麗
(信息來源:太原市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山西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